鉴宝秘术:正文 第三二三零章 皇家陶瓷(一)
“kpm全称太长,我也记不住,不过翻译过来就是柏林皇家陶瓷!是至高无上陶瓷设计和制造的代名词,至今已成为柏林最古老、最负盛名的制造企业!
kpm的成立可上溯自1751年,始创者、柏林蒂尔加滕区陶瓷制造商J.e.gotzkosky从1763年9月19日为普鲁士王国的腓特烈大帝制造钴蓝权杖至今,品牌的名声已经和德国皇室紧密相连。
2oo6年的kpm面向大众,直至今日它的基地仍在原址,已成为柏林最古老、最负盛名的制造企业。
精湛、永恒和卓越的设计是kpm的理念,品牌不断创造出高级奢华的作品,以秉承25o年的传统,并肩负未来的使命。
为追求细节的工艺、无暇的品质和高端的设计,kpm所生产的陶瓷单品皆由工艺大师一手缔造。
kpm不但在全球享有至尊好礼和配饰的制造美誉,它在柏林独家生产出售的手工瓷器餐具更是美轮美奂。
在诸位著名瓷器艺术家和设计师的手下,kpm瓷器散出洛可可、经典、现代和当代艺术的神韵。
并用镀金、花边和风景画加以装饰,为贵宾们定制出最精细的瓷器,当年始创的名为‘布雷斯劳和波茨坦宫’、‘憔悴的蓝’等独特纹路深受腓特烈大帝的喜爱,表现极致奢华。
对了,kpm的产品是在底款上绘有勃兰登堡选帝侯爵徽纹上的‘蓝色权杖’,如果李总不信的话,可以仔细看看。”
其实听到柏林皇家陶瓷这几个字,李祥楠就已经傻眼了。
他是没听说过kpm,但却知道柏林皇家陶瓷,因为他不懂德文,很多东西都是别人翻译过来之后才知道的。
他吞了口唾沫,紧张地蹲在地上,拿起了其中一只碗,仔细朝着那碗底看去。
瓷器底面上的那根蓝色权杖商标,实在是太清楚了,因为这套瓷器几乎没有用过,估计以前就是被当成了收藏品一直收藏着呢,所以底款上的标志也极为清晰。
当是傅老板购买这套东西的时候,他虽然也看到了这样的标志,不过根本就没有在意。
因为他虽然听说过柏林皇家陶瓷非常厉害,可具体厉害到什么程度,为什么厉害就一无所知了。
就连这样的标记,他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但他却明白一点,这东西如果说真是柏林皇家陶瓷生产的,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那么这套瓷器就堪称德国瓷器中的瑰宝啊。
别说一千美金,就算是给一千万美金,也没人卖的!
张天元说他李祥楠是睁眼瞎,他还真是个睁眼瞎啊,这么贵重的东西居然就从眼皮子地下溜走了,说不后悔,那是不可能的。
甚至连肠子都悔青了。
“还需要我再继续说明吗?”
张天元笑着问道。
“不用了!”
李祥楠早已经瘫软在了地上,回过神来的时候,急忙拿出手机,把自己之前到网上去的那张照片以及那段文字跟删除了。
只可惜他这个时候删除已经晚了。
脸书上还是有不少行家的,这些人从照片的细节之中已经现了那些瓷器的迹象。
“这个姓李的是脑残吧,这可是一整套三色的kpm古瓷啊,这简直太贵重了。”
“照片上看不太清楚,不过可以确定是kpm的瓷器,居然说别人打眼,唉,我看是这人自己眼瞎吧。”
“他说的这个叫张天元的人可真厉害,这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声东击西吧,明着是买民国瓷器,实际上却是冲着这套kpm的古瓷去的。”
“厉害!简直太厉害了!”
“姓李的怎么没有留下张先生的照片啊,我得联系他,看看能不能买下来,这样的好东西可遇而不可求啊。”
此类的评论,比比皆是,看到这些,李祥楠老脸上真得是惨白一片。
而那边的老傅听了他的解释之后也傻眼了,没想到被自己当成了垃圾的东西,居然是自己家里头最值钱的物件。
张天元趁着他们震惊的时候,偷偷带着人溜走了。
反正李祥楠那货已经教训过了,就没必要继续跟他废话了。
不料刚刚走到车上,斯嘉丽就打来了电话:“张,我看到了,你买到了一整套kpm瓷器对吧,要不要找我们苏富比进行拍卖?”
“你的消息还真是够灵通的,好吧,我现在正往回赶,你有空的话就过来吧。”
因为已经有过多次合作,所以苏富比对张天元的东西那一直都是给予最优惠的合同。
更何况现在张天元可是苏富比的最大股东,拍卖物件肯定选择自己的拍卖行了,怎么可能去找佳士得嘛。
上一次苏富比停止拍卖那些陶俑,说实在的,如果不是张天元背后使劲,就算是大使馆的秘书去了也拦不住的。
这就是大股东的作用了。
只是张天元因为还没有表明身份,所以做那些事儿的时候绕了比较多的弯子,不然可以让中国更容易回收那些陶俑。
不过现在事情都已经过去了,就不废话了。
回到了农场之后,斯嘉丽已经等在那里了,她迫不及待地让张天元把那套kpm的瓷器拿出来让她鉴赏。
张天元也没反对,反正是要拿去苏富比拍卖的,总得让人家鉴定一下吧。
这套瓷器因为品相完整,保存极为完好,所以特点还是非常明显的。
关于kpm,也就是柏林皇家陶瓷,张天元还是比较了解的,早在他上大学的时候,就涉猎过这方面的资料。
瓷器在18世纪欧洲启蒙时代象征了皇室贵族的财富与地位,欧洲瓷器的明人是伯特格,他本来在柏林专研炼金术,后来被阮囊羞涩的普鲁士国王菲特列大帝抓去炼金,以解决财务危机。
深怕炼金不成,人头不保的伯特格匆忙逃到萨克森的威腾堡。
无奈当地捉襟见肘的选帝侯奥古斯都所需要的,正是一位逃亡的炼金师。
伯特格在其它监工的劝勉下,着手他感兴趣的陶瓷制作上,终于在17o8年,明欧洲见的白瓷。
其实说是明,事实上不过是根据中国瓷器山寨出来的东西而已,只是西方人为了说自己是原创,否认了这样的事实罢了。
过去是西方人山寨咱们,如今是咱们山寨西方,这还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