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正文 第三章 野望
杨锐在说话的同时,也观察着王国华,发现他听的进去听的懂,而且对学习是如饥似渴,不禁决定,将昨日就已萌生的念头付诸实践。
将王国华发展成自己的“学生”!
会有这个想法,是因为杨锐意识到自己距离下次高考还有一年的时间。
一年时间,对普通学生确实很紧张,对杨锐来说却有些太宽松了。他除了背政治语文需要耗费些时间以外,基本用不着准备,就能得到极高的高考分数。
整整一年的时间,杨锐更乐意把自己老本行利用起来。
做一年的跨时代金牌补习老师,似乎是目前最适合他的选择。
现在是1982年,他们即将参加的是1983年的高考,等他们毕业的时候,则是1987年。
1987年,大学生毕业还是包分配的,而且,去向都很不错。本科以上学历的学生,若是去政府机关,至少能留在市一级,学校或专业较好的话,更有机会留在中央,而能拿到毕业生指标的事业单位和国企,本身也都是相当不错的。
就个人的事业发展来说,这些学生算是赶上了最好的时代。
从商,有市场经济的大门向他们徐徐敞开。
从学,这是中国自50年代中期以后,重新睁眼看世界的开端,只要会点英文,就能发表成吨的论文。
从政,有如火如荼的“干部年轻化”为他们保驾护航,等他们不再年轻的时候,“学历第一”的风帆又可以送他们一程,待到年轻和学历都不拔尖的时候,“80年代大学生”本身已是一颗颗参天大树了。
这些学生,是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一群人。
中国模式的成功,与他们的奋斗密不可分;中国发展的遗憾,与他们的疏漏紧密相联;中国社会的不公,与他们肆意密切相关……
重活一世,杨锐希望留下点什么。
改变了人,也就改变了世界。
所以,杨锐要用一年的时间来播撒种子。
他要在本乡本土,精挑细选出一批学生,提高他们,影响他们,重塑他们。
他要帮这些学生通过高考,将他们送入大学,让他们坐到重要的岗位做重要的事,一点一滴的改变这个国家,加固她的根基,茁壮她的躯干,舒展她的枝叶……
同时,杨锐也不介意在此期间,充分的利用自己的知识,获得相应的回报。
用一年时间,换一辈子的桃李天下。
再没有什么投资,会有比这更高的回报率了。
……
杨锐想的出神,王国华也算的出神。
良久,他才发出由衷的感慨:“太厉害了,你这是从哪学来的?”
杨锐笑了笑,用准备好的话道:“考前我不是回家复习了一段时间吗?请了个老教师,他还给我几本书。”
“他人呢?”
“早走了。”
“书呢?”
“我寄给小白牙了,她也要考试嘛。”小白牙就是杨锐重生第一天,向他表白的女孩子,因为父亲调回北*京工作,于是也转学到了京城的学校。杨锐见到她的时候,正是她在这里的最后一天。
如今通信不便,包裹丢失也不奇怪,杨锐以后有的是理由来圆谎。
王国华遗憾的叹了一口气。
杨锐微笑道:“那老师和书是不在了,但我还记着不少东西呢,想听吗?”
“你记得清楚?”
“小意思。这样,你说说自己觉得最难的题目。”杨锐一副你随便选的样子。
王国华犹豫了一下,道:“辅助线的题。”
杨锐不出意外的点了点头。做辅助线是高中几何的难点,要弄清楚这一点得费相当的功夫,后世的补习班往往也将之安排在提高班进行专门的讲解。
简单的想了想,杨锐笑道:“辅助线一两句话讲不清楚,不过,我有个口诀。”
“你说你说。”王国华握着笔,眼神那叫一个兴奋。
杨锐沉吟了一下,背道:“题中若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线段垂直平分线,引向两端把线连,三角形边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翻一番……”
王国华运笔如飞。
杨锐背了两遍,又道:“口诀是理清思路的,真要弄明白辅助线的问题,还得系统学习。”
“那当然了,你等等,我找两道题看看。”王国华打开自己的小笔记本,从后面往前翻了几页,就见一道道蝇头小楷抄出的题目,旁边还有规整的图形。
王国华对着口诀看标准答案。
一会儿,这家伙就发出恍然大悟的吁气声:“还真是这样。”
“简单的题目,不特意去做陷阱,这个口诀都能用得上。其实现在的高考题都是简单题,也犯不着去做陷阱,就辅助线这种知识点,练熟口诀的题就够了。”杨锐一副补习老师的口吻。
王国华茫然而顺从的点头。
杨锐接着咳嗽一声,又道:“你觉得,我学的法子怎么样?”
“好啊,当然好。”王国华陡然惊醒了似的,仿佛不认识的看向他,道:“你有这么多法子,哎,你这次高考真是可惜了。”
“没事,正好多复习一年,考个好学校。”
“你还挺看的开的,也是,说不定能考上本科……”王国华瞅着自己的笔记,许下了一个宏愿。
杨锐莞尔:“只要是本科你就满足了?”
“本科还不满足?”王国华瞪大了眼睛道:“别说本科了,只要能读大专,我就烧高香了。”
“那要是让你选,你想考哪个学校?”
“哪里要我就去哪。”王国华其实也挺坚定的。
杨锐追问:“总有个想上的学校吧。”
少年总是有梦想的。
王国华犹豫片刻,像是怕被人听到似的,小声道:“我听说河东大学挺好的,可人家是重点大学,没戏!”
杨锐失笑:“重点是挺难的,想想还不敢?”
“也就是想想了。”
“那你要是真能考上呢?”
“怎么可能考得上?”
“你跟着我学,只要肯用功,十有八九。”杨锐酝酿许久,终于将这句话给说了出来。
他可不是开玩笑的。
80年代高考的考察要求其实并不高,分数也低,如西堡所在的河东省,录取分数在全国份数中等,理科三百七八十分足矣,若能有个四百出头,就敢窥视目前的中央直属88所重点大学了。
河东大学是本省的重点,通常比重点线高一点就有机会,若是有个四百五十分,都可以挑专业了。
而试题的难度,除了偶尔会有超出考试大纲的偏题以外,80年代的高考难度甚至比30年后还要低一些,后世的高三学生随便拉过来特训两个月,考个重点大学轻轻松松。
毕竟,82年的高中生,小学和初中基本是放羊的,所谓的基础,比后世学生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而给他们教课的老师,也有十年的时间在搞运动,或者被运动搞,如何应对高考,他们的经验并不比学生多多少。
杨锐就不一样了。
在30年后的教育产业化大潮中,补习学校的讲师可谓是久经沙场,像是他这样想创业的金牌讲师,更是能做到有教无类。高考200分的学生来读基础班要教,高考500分的学生要读提高班也要教,且要把教学成绩在分数里体现出来。
以王国华的底子,要求他像是后世学生那样,考500分往上,的确希望渺茫,可在80年代的环境下,考个400多分,着实不难。
所以,杨锐打保票的时候,眼神凝实,颇有犀利之感。
王国华想信又不敢信的道:“你就吹牛吧。”
“那我刚才给你的两招,也是吹牛不成?”
王国华一时语塞,目光却是渐渐的灼热了。
一会儿,他迟疑的问:“杨锐,你觉得,我真能考上河东大学?”
杨锐重重点头。
王国华看看他,又看看笔记本上的口诀,咬咬牙,道:“你要是真能让我考上河东大学,你怎么说,我怎么做。”
“真的?”
“真的。”
见王国华的确是认真的,杨锐这才吐露了一丝想法,道:“我准备组织一个学习小组,把志同道合的人组织起来。你算是第一个。”
“好。”王国华毫不犹豫的点头了,他甚至有些佩服的问:“你是想把你的学习办法教给大家?”
“不光是学习方法,也不仅仅是组织学习,应该包含的更宽泛一些。不过,学习小组不是谁想加就能加的,必须经过考察,目前为止,先咱们两个人。”杨锐的心里,更倾向于美国式的兄弟会,不需要那么多的party和酒精,考验方式也可以改变,但精髓应当是相同的。
这支小组,将会从学校延伸到社会,成为一种人脉扩展的手段,联接桃李们的血液。
王国华才不管那么多呢,他只要能考上大学就行了,要不然,又何必来学校继续读这折磨人的回炉班。
杨锐抬头看看天色,想了想道:“那从今天开始,你就要按照我的复习要求学习了,第一目标,先把三角函数彻底搞定。”
王国华有点小期待的问:“怎么搞定?”
“背题。”杨锐很快在脑海中翻找到了一些经典的题目,又回房间找了纸笔,边抄边道:“你把这些题目做出来,然后全部背下来,过两天摸底考试,三角函数的题,你至少能拿到一半的分数。”
数学也许是思维的游戏,但在应试教育的大圈子里,数学同样可以是记忆的游戏。
对于基础不牢靠的学生来说,若是只求及格,背题比做题的效果要好的多。
王国华倒也听说过这种方法。不过,他哪里整理的出来各种有代表性的题型。
看杨锐抄的飞快,王国华心里突然对向来厌恶的摸底考试,充满了期待。
如果每种类型的题,都能拿到一半分数的话,那数学岂不是要有60分?
哪可是回炉班的尖子生,才能考出的分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