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手机站m.dajiadu8.com,服务器懒得转移了,凑合看吧!没收益,所以空间有限,请见谅

首页

历史军事

逆水行周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逆水行周:第二卷 初生牛犊 第一百九十四章 凭什么赢?

    运行中的蒸汽锅炉发出轰鸣声,一旁的高炉同样如此,营州总管杨济看着眼前的庞然大物,看着正在忙碌的锅炉工,又看看一旁耀眼的煤气灯,转身走出院子。

    夜色下,四周泛起光晕,这是煤气灯带来的灯光,给徒河城带来些许光明,虽然光照有限,却让这座饱经沧桑的古城显得生机勃勃。

    寒风吹拂,杨济紧了紧披风,沿着灯光小路向前走去,虽然此时尚是秋天,但辽地早寒,中原可能依旧炎热,但在这辽西之地,已经算是入冬了。

    道路一侧是高大的库房,里面存储着大量来自莱州的煤炭,储量足够维持徒河城内煤气发生炉使用到明年开春,确保煤气灯的光照,让徒河在夜里维持微弱的光明。

    按照天子所说,如此做法可以在徒河营造出万家灯火的感觉,让徒河城里的新居民们从心理上不会觉得孤单,杨济对此存疑,但既然煤气灯已经装上了,就得用起来。

    煤气灯不仅能照明,还能稍微取暖、加热食物及水,所以即便是在徒河小范围使用,也能给城中军民带来便利。

    杨济觉得反正朝廷承担得起在徒河用煤气灯的开支,要用就用,也好让历史悠久的徒河城,焕发出青春。

    营州昌黎郡徒河县地界,已被朝廷设为锦州,州治徒河,为汉时辽西郡徒河县故地,徒河城位于彭卢水畔,彭卢水就是汉时“唐就水”,在徒河下游东南三十余里外入海。

    入海口宽阔、可通大船,那里如今已成为一座繁忙的港口,名为锦州港。

    来自莱州的煤炭,装在大海船上,经由海路运抵锦州港,在港区码头卸下后,由内河船运抵徒河,与来自燕津的粮食一道,为全城上万军民度过寒冬提供有力支持。

    杨济登上军器监的哨塔,看着夜色下的徒河城,陷入沉思。

    锦州,辽时建立,待到皇明时为辽西重镇,扼守着辽西走廊的入口,位置十分重要。

    崇祯十三年,建虏围锦州,松锦之战爆发,十五年,松锦之战结束,官军九边精锐毁于一旦,再无大军可用,而中原局势危急,闯军攻破开封。

    当年年底,建虏入寇,侵袭山东,一直攻到了他的家乡沂州...

    杨济收回思绪,那是“当年”的事了,他身处另一个时代,亲眼目睹了锦州城的建立。

    锦州于今年设立,归属营州总管府管辖,所以杨济作为营州总管,对于锦州军民事务有监督职责,他在辽地即将大雪纷飞之际,沿着白狼水视察沿岸防务,最后一站就是白狼水下游西侧的锦州州治徒河。

    徒河,古称“屠何”,在先秦时,这一带是方国“屠何”的地盘,屠何为东北夷之一,后来为燕国所灭。

    自汉以来,尤其永嘉之乱后,徒河几经废立,待到高齐末年,已经形同废墟,这里是辽西傍海道的北端,因为傍海道几无人烟,所以徒河地区自然就没有设立州郡的必要。

    但现在不一样了,朝廷要对辽东用兵,需要巩固辽西以作后方,营州总管府东南边境沿海地区的徒河故城,便成了重要据点。

    徒河城与北面数百里的营州昌黎郡治昌黎一起,支撑起东面的白狼水防线,使得朝廷能将辽泽西侧地区完全纳入控制之中。

    为了重建徒河城,杨济到任后可没有闲着,在前任营州总管留下的基础上,他调集人力物力,将彭卢水入海口处的海港扩建,大大的增加了港口的“吞吐能力”,以便接纳大量浮海而来的物资及人马。

    在莱州出发的大海船,满载水泥、石块等大量建材,经由旅顺横渡渤海湾抵达桃花岛(明时觉华岛),然后北上抵达彭卢水入海口的锦州港,内河船装上建材顺流而上便可抵达徒河。

    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破败的徒河城重建起来十分迅速,按期完工,各类生活、防御设施一应齐全,开春时迎来了各大商社募集而来的开荒农民,秋天接纳了回撤的辽东道行军。

    今年出击辽东的辽东道行军,顺利完成了袭扰任务,将辽东境内高句丽主要城池周边的农田弄得一塌糊涂,不仅干扰了对方的春耕,还影响了秋收。

    按照兵部的命令,辽东道行军回撤至辽西锦州城驻扎,与不远千里抵达锦州的家属们团圆,将士们在徒河度过寒冬后,来年开春就近出击,继续袭扰辽东高句丽城池。

    杨济对于这种疲敌之策深表赞同,不赞成急着对辽东用兵,因为高句丽并不是撮尔小国,盘踞辽东数百年,国力处于上升期,不是可以靠着一两次决战胜利就能打败的对手。

    朝廷这几年不断布局,建立海路、陆路两条粮道,为的就是将来辽东之役时,能以最低的成本,最少的消耗及最快的速度,将充足的粮草输送到前线,支撑官军的大规模作战。

    现在,海陆双线的建设已经初步完成,随着锦州港的完善,永济渠的通航,替代傍海道的辽西沿海航线也已成形,南起燕津、北抵锦州港或辽口的航路已经全面通航。

    今年锦州城内存粮,大部分都是河北出产的粟麦,这些河北地区的粮食,装在漕船上经由永济渠抵达燕津,在那里走海路北上,不过数日时间便运抵锦州,比起陆路转运要省时省力得多。

    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准备着,杨济想起当年天子跟他提起的规划,这些规划,如今都逐一变成现实,而最关键的永济渠已经按时通航,这就意味着,收复辽东的时机渐渐成熟。

    杨济此时看着夜色下的东方,那是辽东方向,而高句丽在辽东的核心城池,名为辽东城,便是当年的襄平城。

    襄平城,始建于战国燕,自那以后直到汉时,襄平之名一直沿用下来,为汉辽东郡治所。

    后汉末年中原大乱,辽东郡偏居一隅,成了不错的避祸之地,大量中原士人及百姓迁居辽东,让襄平成为十分繁荣的大城。

    待得晋时天下大乱,中原战火纷飞,历朝历代无暇顾及辽东,襄平便为高句丽所占,改名辽东城。

    辽东为中原故土,却为宵小所占,迄今近两百年,风土人情迥异,宛若离家多年的游子,乡音荡然无存,对于父母亲人再无记忆。

    这样的局面,不会再持续多久,辽东襄平之名,必将再显于世。

    近两年,朝廷对辽东用兵,数次兵临辽东城下,却围而不攻,不是攻不下来,而是要给高句丽一方以侥幸心理,让对方认为,只要坚守城池,就能逼退周军。

    如此一来,高句丽会尽一切可能调集人力物力守辽东城,为此连年大量消耗物资,国力渐渐透支。

    同理,虽然官军也曾兵临平壤城外,同样围而不攻。

    杨济知道,朝廷就是要让如今的辽东城变成高句丽躯体上一个无法愈合的创口,造成对方大量失血而体力虚弱,基于这个原因,官军从未在辽东动用过火炮。

    等到高句丽被消耗得国力大衰,顾此失彼,官军再全力出击,届时必然事半功倍。

    他看着遥远的东方,心中暗道:你们野地浪战打不过,城又守不住,耗也耗不过,凭什么赢?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