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一卷 何处是我家 第845章 难以拒绝
伯颜能坐上高位,且平安度过多次人生危机,表明他不是一个糊涂人,他很快从留梦炎和苏合泰的三言两语中听出了别样的滋味。 X如今的形势已经不是能否收复江南了,而是宋军什么时候动手打过来的问题,自己的鲁莽行为很可能就会成为南朝发起战争的理由。更让伯颜担心的是长江已经成为宋廷的前院,他们的战船在江上畅通无阻,可己方却没有做好应对战争的准备。
伯颜几乎参加了灭金和灭宋的所有战斗,那时林立的城池成为绊住他们脚步的障碍,因而每攻下一座城池都会将它们拆毁,以防止重新成为反叛者的据点,现在即无水军相助,又无城池阻碍的情况下,江防如同虚设。而宋廷向来是视江淮地区为前沿,以增加战略纵深。当下的小皇帝不可能不知,那么此时己方江防羸弱,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进攻的最好时机。
越想伯颜越觉得形势对己方极为不利,在失去江南后税赋等于丢了半个钱袋子,若是江淮再失就等于雪上加霜,朝廷必定陷入财政危机。而从军事角度上来说,拥有江淮的宋廷则可以稳固江南同时,也可将此作为攻略中原的基地,时刻威胁着大都的安全。若中原再失,那么大元等于被打回了原型,不得不重归草原。如此说来和议不仅是为了争取时间,借以巩固内政,而是生死攸关的事情了。
伯颜作为当下元廷第一人臣,对本朝的现实情况应是最为了解的。西北远支宗王的叛乱自始至终都未能平息,年年征讨,年年复叛,使得西北地区战事不断,不得不部署重兵以防不测。但是连绵战争的破坏,已使西北经济崩溃,此前完全借助中原和西北的财赋来支撑。一旦中原再乱,西北得不到支持必然难以再对抗,而外宗的宗王们也必会心生不满,再度分裂已是可以预见的结果。
再有就是忽必烈死后形成的政治局面更为复杂,真金虽然继承了汗位,却非建立在其威望之上,而是各方利益交换及相互妥协的结果。而其能控制的军力只限于从大汗那里继承的部分薛怯军和中原汉军,这都导致其无法以绝对的实力镇服各宗王,且其实施汉法也导致那些固守本族传统的老臣不满,种种矛盾的直接后果便是汗位不稳。
因此在当前形势下真金必须保留大部分的军力应对内部的纷争,而伯颜也建议停止对海外藩国的征伐,将精力放在整合内部势力,平息江南叛乱之上。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宋军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竟然壮大如斯,完全超出了他的设想,要在短时间内收复江南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但是要想重回江南势必要动员举国之力,却又如饮鸩止渴,而任其发展又与养虎为患无异。
伯颜思考良久,通过与南朝和议暂时达成和平,且通过手段遏制其发展显然是当前最好的选择。他清楚一个国家维持一支庞大的军队都是十分费力的事情,而宋朝实施的是募兵制,负担更加沉重,每年需要消耗巨量的财赋,战时更甚。因此通过谈判迫其缴纳巨额贡物就可实现削弱其军事力量的目的,而己方却可借助对方的财力迅速恢复元气,实现力量的反转。
不过主意是有了,可如何迫使对方就范却成了伯颜面临的棘手难题。他清楚在谈判中要想获得话语权,军事上的胜利是最佳武器,但当前己方虽依然拥有着不俗的战力,却需要多面对敌,不能倾全力一战。而宋军刚刚取得了胜利,无论是士气,还是战斗力都处于巅峰。所以现在全面开战,炫耀武力并非明智之举。
国内政治上的动荡,对外战争中军事上的失利,让伯颜手中能用的牌并不多,却必然导致在谈判中处处被动。而他又‘不小心’得罪了小皇帝,令其断然拒绝了谈判。重启谈判就成了当务之急,但是他知道现在小皇帝正志得意满,绝不是遣人去说几句好话,赔礼道歉就能做到的,而是需要付出些代价的……
…………
“陛下,蒙元礼部尚书、祈和副使留梦炎,再次过江请求觐见!”在终止和议十日后,徐宗仁再到延祥园拜见小皇帝。
“他又来做什么?”赵近来有些忙,水军换防的事情已经开始,他不仅要审查方案,还要接见各军将领布置任务。按说在雨季并非是调防的好时机,因为江水暴涨,流速增加,必然导致溯流而上行船困难。但他考虑雨季过后,又将进入枯水期,那时全线备战再调动军队便有些迟了。此刻正是关键时期,他自然不大高兴。
“陛下,其前来仍是为议和之事!”徐宗仁禀告道。
“哼,糟蹋了爷一回,他没事儿人似的又想谈,没门!”赵冷哼一声道,“你们打发其便是,就说朕没空!”
“陛下息怒,留梦炎称伯颜对自己的鲁莽行为十分后悔,特遣其过江前来赔罪,并送上了些礼品,希望能够重启和议!”徐宗仁见小皇帝气还未消,笑着说道。
“呸,伯颜那匹夫是黄鼠狼给鸡拜年,能按什么好心,里边不定憋着什么坏呢!”赵啐了一口言道。
“陛下,近日水军调防,江上战船往来不息,臣以为伯颜定是误会我朝是调集兵力准备开战,因而才急着恢复和议,确实是不怀好意。留梦炎也是旁敲侧击的问询,想打探消息。”徐宗仁依然笑着道。
“害怕未必,警醒是实!”赵摇摇头道。想那伯颜文武全才目光敏锐,又曾统帅大军东征西讨,不会因为这点儿事被吓住,而是发现了形势对己方不利,才肯放下架子赔礼道歉再叙前缘,暗中却是调整部署做好对抗的准备。
“陛下说得是,可此次他们提出的条件实难拒绝!”徐宗仁苦笑着道。其实在商议此事时,他们就已经料到蒙元会捣鬼,也定下了响应的对策,可他们此次的回应却超出他们的意料。
“哦,他们送了什么大礼?”赵仿佛来了点儿兴致道。
“陛下,他们答应若是能重启和议,便将老太后的灵柩送还我朝!”徐宗仁回禀道。
“这……这的确难以拒绝。”赵愣了下道,脸上也只剩下苦笑了。心中暗骂伯颜狡猾,其以送还谢太后的灵柩为条件作为重启和议的条件,一下就将自己放到了十分尴尬的境地。
谁都知道一个死人的价值与国事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但若是将此事放到道德的天平上来称量的话,便让你不能不屈服,何况这是太皇太后。赵若是答应,透露出的信号就是为了亲情可以放弃国家利益的弱点,不免为人所乘;若是拒绝,自己就得被百姓骂死,起码至孝这顶帽子是摘了。所以他知道明知是个坑自己也得跳,还得痛快地跳进去,可后边还有几百口死的、活的亲戚在人家手里扣着呢,随时可以提溜出来威胁和诱惑他。
“陛下是准了?”徐宗仁看小皇帝脸色连着几变,一时也弄不清其态度,小心的问道。
“准了,告诉留梦炎只要将太皇太后的灵柩平安送回,重启和议可以考虑!”赵重重点点头道,这事儿自己不准行吗,即便是刀架到脖子上也的答应啊!
“臣遵旨,臣告退!”徐宗仁施礼道。
“徐尚书稍留,朕还有事情请教!”赵却出言挽留道。
“陛下请言,臣定知无不言!”徐宗仁施礼道。
“免礼,此非公事,朕只是有些不明之事请教!”赵抬手让其免礼道。随后他移驾后堂,换上便服,重新落座,又令人送上茶水。
“陛下请言!”
“徐尚书,前时朕欲对科举之制做些变动,着新科进士入国子监修习为官之道,知晓如何处理政务,然后再行授官从吏员做起学习做事的程序和细节。此事在琼州,我们也曾实施,可为何今时有朝臣上书,以为如此不妥,朕百思不得其解,还请徐尚书赐教!”赵问道。
“此事说来话长,官与吏其实非是同路,乃是殊途。当日在琼州可能事态紧急,影响范围有限,因而并无人表示异议,可今时已经不同。”徐宗仁听了想想解释道,“自战国以降,始皇称帝至入汉的数百年间,采用的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体制,即皇帝通过文法之吏来统御万民,由这些精通法律条例的吏员担当着处理国家事务的职责。”
“汉后,地方豪强权势日重,以吏治国以难以为继。汉武后儒学日重,士大夫阶层地位日益提高,逐步替代了豪强,开始进入仕途,侵夺了长吏之权,也就是官。而原本的文法之吏则地位逐步下降,成为各级官府的属吏,不再是秦制中独揽权力的角色。”
“此便是‘上圣不务治民事而务治民心’的来历,自此治民事和治民心的分途,士、庶成为泾渭分明之始。自此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选举之弊,至此而极!”赵想想道。
“陛下所言正是。”徐宗仁点点头道,“因人主遂不能借以集事,于是不得不用寒人。人寒则希荣切,而宣力勤便于驱策,渐渐被帝王不觉间倚为心膂。治民事之务的繁杂,那些高门世族不屑为之,便委以寒门士人打理,而因其出身寒门,仕进高官之路基本断绝,逐步形成了官愈尊,吏愈卑的风气。”
“南朝梁武帝时,对魏晋以来的九品官制进一步细致地划分,六品以上重订九品共十八班,又称流内十八班;七品以下则为流外七班,近乎全部皆是各级官府的属吏官职,尽数由寒门士人担任,至此官与吏成为两个阶层。至隋唐始科举取士,唐官品分流内、流外,经考试可由流外官升到流内官,但入流仍需经吏部考核。但胥吏仍地位低下,以致流内八、九品官的三省主事,士大夫也拒绝担任,只因其有吏胥之名,士子皆以俦类为耻。”
赵听到这里心中渐渐明了,在中国古代,治人者叫吏,吏事君叫官,合在一起称“官吏”。简单地解释,负责任的是官,干实事的是吏,这和今天公务员分领导岗位和非领导岗位有点像。所以现代很多人,包括他自己都觉得“官吏”是一个整体,其实这是种错觉。
现代大多数中国人在讨论公务员工资时,最爱提的就是宋、明,左手是宋高薪养廉,包龙图有千万年薪;右手是明没钱活命,海笔架都买不起肉吃。实际的问题是,大宋朝优容的是士大夫,指的是官;而明太祖定工资苛待的,仍然也是官。他们的工资体系和今天一个月赚两、三千块钱的普通公务员又有什么关系呢?其实能和他们相提并论的不过是宋、明的小吏们。
而官吏身份的倒置也是由于政体的不断转变而形成的,战国至秦和西汉初形成的‘皇权文吏’关系模式体制,由于地方势力的崛起而崩溃,被世家门阀取代,同时产生了士庶两个阶层。但这种变化,并没有以制度化的规定确认,不过官、吏的意识形态准备已经完成。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九品中正制的施行,制度上将士、庶划为泾渭分明的两个阶层。
隋唐科举制的实施,打破了世家门阀制度,不但没有消除官、吏之间的界限,反而加强了两者间的界限,大部分吏职实际上是由流外官担任,享受的权益远远赶不上流内官,而地方州县的胥吏更是惨,连流外品都没有,只能被归为“杂任”。就是说,朝廷已经不认你是“官”了,至此官、吏分途正式完成。
赵也意识到自己的选官政策,却不是小小的变动,而是触及了自唐以来形成的官吏制度,侵害了士大夫的利益……r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