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战将:抗日烽火 第二百九十一章 军装问题
王亮说出了自己的打算:“你们几个先别高兴的太早,接下来咱们还有很多任务要办。重中之重就是征兵,这次面向的不仅仅是周边的几个小村庄了,整个分区,包括分区周边的几个县乡,都要宣传。我初步预算,咱们至少要招四百名新兵,当然,越多越好。这次的征兵任务我们团里就不搀和了,任务下达到你各个营,连。你们自己去招人,招多少,你们自己定。”
对于带兵,王亮现在有自己的看法了,部队采取放养的措施。
以连为单位分散驻扎到各个村子里去,一个连队,九十到一百来人,一个村子完全可以容纳开来。
给他们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展。
自己去打仗,自己去解决问题,这不仅仅能锻炼下面部队干部的指挥能力,也能让队伍迅速壮大起来。
见几个连长都对自己的观点很感兴趣,王亮便继续讲道:“当然,你们几个连长该升职了,都是营长。你们下面的排长啊、班长啊,都该顶上来。平时咋咋呼呼的不是挺能耐的吗?这个时候我放手让你们去干,有什么本事都施展出来。但是我先说好了,真要是有谁给老子掉链子了,把部队给弄散了,那就给老子滚犊子。”
几个人也明白了王亮的意思,大概就是独立团把下面的部队以连为单位分散开,自主发展,愿意招多少人就招多少人,前提是你能招的到。
至于部队的吃喝啊、枪支弹药啊,自个想办法去解决,团里概不负责。
而且在每个季度多要向团里缴纳一定的物资,来支撑团部的正常运作。
“团长,那按照你的意思是不限制连队的发展了?”沈泉好奇的问道,团长的这个观点可真是相当的新颖啊。
“对,不限制连队的人数,没本事的整三个排,有本事的给老子整十个排。现在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时候了。”王亮点了点头,给你们足够的自由,看看你们能不能行,这也是发掘带兵骨干的一种方式。
“那一个连可以有五六百人?那不成营了吗?”沈泉还是有些担心,这个可不是闹着玩的。
“沈泉,你小子给老子弄出个五百人的连队,老子的团长让你干!”王亮哈哈一笑,这个沈泉就是需要自己的一个决心了,看来这小子真的想大干一番。
“哈哈哈,哈哈哈。”几个新上任的营长都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
“还有一个事情,就是咱们团里的战士现在没有身军装,这也太不像话了。就像上次大力被晋绥军那帮孙子给劫道那样,不就是说咱们没有穿八路军的军装吗?咱们必须要搞到一批军装,而且厚的薄的都要,眼瞅着就要进冬了,不能让咱们的战士挨冻。”王亮又想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军装,这也是重中之重的任务。
都是独立团了,战士不能没有军装。
“上面是指望不上了,咱们的兵工厂和被服厂我打听过,运作不起来了。基本的原材料都凑不上,根本赶制不出来。只能勉强供应上四分之一的部队。大力,你有什么看法?”王亮看了看一直没有说话的杨大力,这小子在六分区待的时间最长,对这片情况也很熟悉,王亮想听一下杨大力有没有什么好的主意。
“团长,咱们目前最需要的就是做衣服要用的布匹。至于棉花什么的,这个不需要担心。咱们这边的几个村庄的百姓基本上都种了一些棉花。你想想,一户人家能用多少啊,多余的赶集也卖不出去,就只能放在家里了。只要咱们搞到布匹,棉花管老乡们要就行了,老乡们一定不会拒绝的。还有就是制作的问题,咱们农村谁不会做衣服啊,到时候把布交给邻村的妇女们,没个几天,衣服保准就做出来了。”杨大力想想,随即回答道,看来他考虑过这个问题,思路非常清晰。
“恩,大力,你说的很有道理,目前咱们差的就是布料了。”王亮点了点头,杨大力提出的是一个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
王亮了解到附近村里种棉花的很多,几乎是家家户户或多或少的都有之中,为什么都种呢?
是因为这玩意不想玉米、高粱啥似的,需要浇水,怕旱。
棉花好成活,抗旱,所以是地里的最佳作物了。
棉花好弄,到时候可以从老乡们家里收购来,毕竟王亮从南京来也是带着钱过来的,大洋、金条啥的也不缺。
关键就是布匹,这个可不是有钱就能弄的到的,只能进城去搞。
但是出城又是一个问题了,城里可是鬼子的老窝,不是想进就进想出就出的。
“好,今天的会就到这吧,团里能为你们最后解决的事情就是军装了。回去之后,把会议精神传达下去,总之,只要能打胜仗,把鬼子干翻了,我就表扬你们,就是好样的。”王亮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干鬼子,谁能干鬼子谁就上。
营长们听了王亮的话之后都互相看了看,这句话要是放在王亮刚到六分区来的时候,他们是打死都不相信的。
但是到了今天,到了六分区蜕变为独立团,王亮说什么他们都信。
既然王亮说军装的事情由他来解决,那么一定就没有问题,他们就等着领军装吧。
四个营长每次从王亮开会中能学到很多东西,王亮每次说的东西都让他们受益匪浅,感觉自己眼前一亮,这次也不例外,让他们斗志昂扬,想回去干一番大的事业。
散会有,王亮把刘瑞留了下来。
搞布匹的任务就由特战队来完成,没有比特战队更加合适的人选了。
“除了你、魏大勇、长生,再从你们特战队挑出四五个综合素质高的战士来,我带你们进城逛逛。”王亮笑了笑,自己来到山西还没去城里逛悠逛悠呢,刚好,进城浪一次,感受一下三十年代古城的气息。
(未完待续。)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