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在普里佩特沼泽 第1784章 班用轻机枪试验(三)
风雪中射击二百米的标靶,杨明志等人采取传统的轻机枪操作术,也就是所谓不停的短点点射,通常一次就打出三发弹。
如此操作所得到的就是所谓枪械的战斗射速,军区司令这位内行很容易看清这里的门道,虽然尚未搬出dp机枪做出比较,它也清楚,别列科夫将军的轻机枪,它的战斗持续性绝对是极好的。他甚至可以断定,苏联军队中并没有哪一款制式轻机枪比当下演示的更为优秀。
强生非常清脆,军区司令盯着杨明志趴卧的背影,目睹起身上堆积的雪花,接着双眼看着冒着水蒸气的枪身,以及枪口不停歇喷出的黄色枪焰。
75发弹鼓,德军的mg34也使用这类弹鼓,当然对于德军的那种高射速机枪,如此弹容量着实太少了。相比而言,dp机枪的47发大弹盘,起弹容量是让人满意的。而其战斗射速的易控制性,更是为苏军士兵津津乐道。
现在看来,突击步枪的轻机枪版将带来重大改变。
相比于刚刚的射击,新的射击耗时足有两分钟。
所有试枪员脑补着战斗场面,故而射击也非常有节律性,就好似远处被风雪遮蔽的,就是有着一群鬼鬼祟祟进攻的德军士兵。
诸如谢苗诺夫,他射击之时一言不发,然其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新机枪太舒服了,先不论枪械的具体性能,仅仅是其人机体验就是非常美妙的。简而言之,他不停的射击,身体没有任何不适感,这在其他枪械上是难以体现的。谢苗诺夫有自己的想法,他相信舒服的感觉绝不仅仅来自于使用了中间威力弹,导致后坐力降低很多,最大原因就在于枪械本身。
弹鼓纷纷被打完最后一发子弹,雪花溅落在枪身上,瞬间化作一团蒸汽。
现在的谢苗诺夫只觉得神清气爽,他缓缓爬起身子,高兴的长舒一口气。
此时此刻,杨明志也站起了身姿,蹦蹦跳跳将身上的积雪抖落。
难压心中的兴奋,谢苗诺夫管不了那么多,这便凑近杨明志:“将军同志,您的新枪真是太棒了。我现在……我感觉到一种难以明说的感觉,简直浑身的骨头都觉得舒服,就像是……就像是做过按摩似的。”
“哦?您很舒服?您的话也太夸张了。”
杨明志有点莫名其妙,可谢苗诺夫这位试枪员的兴奋就写在脸上。
“该怎样向您形容呢?将军同志,我使用过多款轻机枪,几种重机枪也操作过。对比那些,还是您的轻机枪最让我赶紧舒服。”
到了这儿,杨明志算是明白了他的意思。
“就是所谓的符合人体工程学吧。”
“人体工程学”这一名词用俄语怎么说杨明志不懂,只怕当今还没有这一明确概念呢!他就以“人体构造”和“工程学”两个词汇拼成一个词,基本上诠释出他的意思。
“人体工程学?啊!您是一位科学家,你说的这些词汇,我……我完全不懂。”
“很快您就懂了。”杨明志耸耸肩,详细解释了一下:“我的新枪比较迎合人体的构造,突击步枪是如此,这款新型轻机枪也是如此。我要造的就是士兵专用的武器,我必须优先考虑士兵使用的感觉。一款优秀枪械,它的作战性能要好,士兵操作也必须舒适。现在你们感觉如何?”
“感觉真是好极了!”谢苗诺夫兴奋的说,其他人亦是同样态度。
“还是不要高兴的太早,我得看看75发子弹,我打中多少发。”
一开始,包括试枪员在内,大家不太看好风雪中打靶的成绩,当士兵们扛着标靶回来时,大家也心情紧张。
开火时的枪身震颤对连发武器影响巨大,所以持续扫射十几发,也就最初的几发精确度很高。再者,子弹出膛后就开始受到地心引力、风阻、风便等各种障碍的影响,任何的子弹,超过一定距离,弹头的弹道就难以估测了。
很显然,鹅毛大雪下的试验真实性值得商榷,军区司令也给自己定了很低的底线。
偏偏如此,当靶子拿回来后,每一张靶纸上面,单孔的数量明显高于大家的预期,甚至比一百米标靶的单孔密度不相上下。
“哇!真的出乎我的意料!它真是精确。”因为赞许,军区司令说话都家中音量。
“那么,您……”杨明志轻轻侧过脸,看着军区司令,“同志,您觉得如何?是否满意?”
没有枪械出现卡壳,风雪给予枪身的障碍根本不存在,而射手也一直在采取短点点射的操作模式,二百米上靶率很高,看来绝不是什么奇迹,就是枪械性能卓越,射手技能高超的缘由。
此时此刻的司令内心充满了亲自上手的渴望,他试探性的说:“也许,我的确应该上手试试。我要亲自感受下。”
“好啊,明智的决定!不过,难道您不怕雪花污染您的大衣吗?”
“呸!身为军人,怕脏就不卧倒了?那是小布尔乔亚思想,我是完全没有的。再说了,西伯利亚的空气澄澈透明,落下的雪花直接可以吃,积雪就如同远方的贝加尔湖水那般纯净。”
某种意义上司令说得的确正确,西伯利亚这地界,上千年来一个样子,不过新西伯利亚市周遭环境是否干净,杨明志不敢恭维。城内的重工业工厂拼了老命在生产军械,浓烟一直对空排放。或许,距离城市远些的乡村,那里的确是个僻静整洁的环境,就是有些过于原生态了。
司令很乐意亲自上手,何乐不为呢?
杨明志高兴的说:“很好,在您扮演风雪中机枪手这一角色之前,我们先要把空了的弹鼓再度状态。如何?您有亲自装填的想法吗?”
“我亲自上手?求之不得!好啊!我正想看看您的锥型弹鼓有何特殊之处。”
“我保证您会大吃一惊!”
带来寒冷的风雪已经无所谓的,军营了士兵突击搭建了三间帆布大帐篷,暂且为遮风挡雨之所在。
所有试枪员抖干净积雪,纷纷带着兵器钻进帐篷。有的人只是歇歇身子,再喝两杯热红茶暖身子(酒是不让喝的)。而杨明志,他仅挑了两名试枪员,钻进军区司令大帐篷,特别得向几位高级军官讲解如何装填子弹。
桌案上,一个75发的弹鼓后盖被轻松打开,思盏煤油灯的柔光下,其中的结构军区司令看得可谓清清楚楚。
“这……这里面存在齿轮结构?”今日所见,司令可谓耳目一新。
“没错,就是齿轮结构,它也比较特殊。”杨明志耸耸肩,当众开始装填演示。
作为熟练人士,杨明志的动作就太娴熟了。他抓起一把散碎的子弹,无所谓整齐与否直接放弹鼓内的槽位里塞。要装填75发子弹,他的表演仅仅用了一分钟多一点。之后合上盖子,掰着外侧的扳手,给发条上满了力量。
整个操作用了区区两分钟,速度快得惊人!的确,在杨明志看来自己的速度就是非常快的。
那个未免的军营大比武,给弹匣弹鼓压子弹,可是关键性项目。感谢爹妈赐予的这双灵巧又不缺力量的大手,使得自己迅速成了行家里手。
不过基于军区司令和其他几位高级军官的,就是有些过分的精神刺激。
“太快了!真是太快了!”并不是因为挨了冻,军区司令满是褶皱的老脸不禁颤抖。
聪明人瞬间就明白,弹鼓内是发条驱动齿轮,使得子弹供应顺畅的。这种结构的枪械军中不存在,别列科夫将军不仅仅是造了一款新枪,还有一些看似不起眼实则意义重大的小发明。
一个士兵如果三分钟内就装好一个75发的弹鼓,战术优势是无与伦比的!
且慢!还不仅如此。
这些弹鼓都是城里的冲锋枪厂制造!
军区司令拿好装填完毕的弹鼓,很容易就看清其侧面的钢印,刻印之中有数字“830”的字样,从而证实其产地就是国营的830厂。
越想越激动下的军区司令赫然问道:“别列科夫同志,您所有的弹鼓都是一样的结构吗?”
“当然!有什么问题吗?”
“有一个大问题!十挺机枪打了二十个弹鼓,期间没有任何故障。这种故障率低得不可思议,反观**沙的71发弹鼓,真的装填71发,卡弹率就暴增了。您的新式弹鼓的结构明显解决了我军枪械的一大困难,既然它是装填中间威力弹的,改造一下装填托卡列夫手枪弹,不是很容易吗?”
“哦?您的意思是……”杨明志瞬间明白了一切。
“既然这些弹鼓都是830厂生产,我可以和军工监管部门商量一下,令他们生产出适合冲锋枪的新式弹鼓。”
杨明志从没这么想过,不曾想军区司令先提出来了,何况人家还有这方面的权利。
目睹一项荣誉成了他人的囊中之物,杨明志有些不悦,只恨自己身不由己。
“好的,他们掌握着我的图纸,他们的技术员也有能力修改。”
“看来,这一次暂不需要您的设计局亲自上手了。也好,您将有更多的时间研发性能更优越的武器。接下来,该我亲自上手装填了。”
看了别列科夫的表演,军区司令自诩装填弹药非常简单。
事实的确如此,虽然不可能两三分钟就装满75发子弹,倒是可以五分钟内解决工作。
空置的弹鼓再度装满子弹,新一轮射击试验开始了!
刚刚的试验,某种意义上就是证明新枪有着可操作性,接下来的就是严苛试验,只为探究它的极限。
这一次,军区司令完全忘却几天前亲自操刀突击步枪后的疼痛,如同他本人的姓氏,今日为应对风雪而做的厚实打扮,确实如同一头棕熊趴在雪地上。
当然,这是一头战斗力爆表的“棕熊”!手持一挺半用轻机枪,身边的雪地上放着十个75发弹鼓。
围观的军官们,包括杨明志也自诩不易打搅军区司令的疯狂。
这个家伙打算一股脑打出去一千发子弹,如果经历了这样的考验,杨明志估摸着等司令回去,肯定会高兴得亲自写一份报告,再突击电报转发到莫斯科。
风声掩盖不住持续的枪声,军区司令开火了,正如试枪员谢苗诺夫所言,开火的感觉别样又舒坦。
一具衰老的身体又恢复青春,司令想起他二十岁的时光,想起了当年反对沙皇的国内战争。那个时代,新生的红色军队哪里有这般高级兵器?一挺重机枪奉若圭臬,而今,这挺特别的机枪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做火力,什么叫做机动性。
持续的短点点射下,枪口的温度并未无节制的升高。感觉温度太高了,军区司令也是一副糙汉子的模样,直接把枪身倒过来,炙热的枪管直接放进雪地里以求降温。
一开始,杨明志真的有些担心会卡壳,奈何这个军区司令依恋打出了四个弹鼓了,枪管都在雪地里“水冷”了三次,目前任何的故障都不存在。
杨明志也就自顾自的掏出烟盒,美美的冒烟……
军区司令“战斗”了近半个小时,他幻想自己就是一名年轻的机枪手,胜利完成了这次角色扮演。
和之前的突击步枪试验有所不同,重新站起身的他只是甩了甩胳膊,一切仿佛没事人似的。
“司令同志,您的肩膀疼吗?”杨明志担忧的问。
“不!仿佛做了按摩似的,每一块骨头都觉得舒坦。”
瞧瞧这家伙的表情,杨明志笑了笑,估摸着对方的笑容并未掺假。或许真的是舒服吧,也可能是因为新枪表现过于惊艳,令他兴奋异常。
接下来还有多种试验,某种意义上,风雪的存在增加试验困难性,对试验本身就是好处。
时间一直到了下午一点半,全部的试验才胜利结束。
军区司令和其他军官难以掩饰自己的兴奋,就差拖了大衣在雪地跳舞了!
五千多发子弹打了出去,枪械不存在任何故障,其射击精度也颇为准确,另有一点,它真的非常轻便。
它的好处有很多,其中的一项重大好处令军区司令振奋,那就是枪族的概念。
班用轻机枪就是突击步枪的改进版,可是这里不是简单的改进。两种枪械根本就是双生子,它们的核心零部件完全一致,最大的不同仅仅是枪管和导气管的长度。
所以,前几天试验的突击步枪,给它插上75发弹鼓也完全合适。
这是何等的战术优势?太疯狂了!多天前,军区司令有些担心30发的弹匣给予的自动火力,对比**沙的弹鼓是否存在一定劣势。
啊,突击步枪居然有75发弹鼓,所以还有什么可争辩的么?
站在西伯利亚的被寒风呼啸的冰原上,军区司令真切的意识到,冲锋枪的时代仅仅维持了三十年,现在要换人了!突击步枪和它的“大兄弟”班用轻机枪的时代曙光已经着凉,它将从西伯利亚,如同寒流那般,一路吹向赤道,乃至整个地球。
那么,还有必要搬出dp28轻机枪来对比吗?
呸!装了最大弹鼓的班用机枪才九公斤,满载的dp28都十五公斤了!到底哪个才是轻机枪呢?!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