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领主时代:正文卷 第658章 四族之战(中)
没有所谓的神龙出现,极大振奋了羌胡士气,大部队向龙领奔去。
三个小部落尤为踊跃。
按照先前的约定,攻破龙领后四个部落平分战利品,且最强大的蛮牛部负责第一波攻击,三个小部落占了大便宜。如今蛮牛部已经兑现了承诺,不用任何人提醒,三位首领也明白应该让部落勇士上去了。如果这时候还躲在后面偷奸耍滑,妄图一点代价不付平白获得战利品,搞不好被踢出局。
蛮牛部是大部落,不是可以任由他们愚弄的。
再则,战利品四家均分固然是有约在先,可战利品的成色难免有差别,母羊和公羊价值不一样,老马和小马挑哪一匹更划算相信谁都不会犯迷糊。战利品分配方案只是一个大致框架,具体操作时大有文章可作,早点把人派上去,挑选战利品也能占据先手。
看到三位族长饿狗抢食般亲赴前线,武帅嘴角浮起一抹不屑的笑意。
都是些见到好处就迈不动步子的家伙,目光短浅,气量狭小,只惦记着龙领那点实利,成不了大事。不过话说回来,要不是这些家伙贪欲旺盛,恐怕也不敢跟着他冒险攻打龙领。河套不是什么善地,小部落自有小部落的悲哀,生存下来是头等大事。第二件大事就是想方设法增强实力吞并弱小,否则早晚会被别的部落吞并。三位首领兴高采烈地奔向龙领,此时想必已经在憧憬可以捞到多少好处了。
武帅知道龙领是块肥肉,可他更看重攻破龙领带来的无形财富。
策划攻打龙领,“羌胡荣誉”只是一个借口。
哲罕部破灭,蛮牛部成为河套中南部最大的匈奴部落,但与羌人和鲜卑人的大部落相比,蛮牛部没有任何可夸耀的资本,有时候还得低下头颅。
汉武之后,匈奴元气大伤,已不复当年雄风,河套地区各族力量对比,匈奴排在游牧民族末座。鲜卑和羌人对匈奴的压制持续存在,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匈奴不容易出现大部落,匈奴部落成长到一定程度,通常会因为种种原因遭遇围攻,或被直接剿灭,或被迫分解成若干中小部落。
鲜卑和羌人不希望有大的匈奴部落出现!
蛮牛部的规模,已经非常接近安全红线,让武帅担忧不已。
佯装与哲罕部竞争,将部落从河套中部迁到南部,是武帅试图逆天改命的一次尝试。鲜卑和羌人势力主要在河套中北部,河套南部的势力较小,将部落迁往南方相对更安全,必要时还可以和哲罕部化敌为友,抱团自保。
很少有人知道,哲罕部和蛮牛部的敌对其实是假象。
提出该计划的是希帅,被称为草原之狐的匈奴首领,的确很睿智。
但哲罕部已经不复存在,希帅也死了。
龙领骑兵突袭哲罕部营地时,蛮牛部还在迁移途中,帮不上忙。
哲罕部的遭遇,更是给武帅骇然:哲罕部覆灭看似是因为招惹了龙领,跟鲜卑和羌人无关,但区区两千多汉骑北击直追击到河套腹地,如果当时鲜卑和羌人反应迅速,怎么可能让龙领骑兵如此肆无忌惮?追杀了一次还不够,没多久居然卷土重来且顺利得手?
哲罕部的覆灭,更象是鲜卑和羌人刻意纵容汉骑的结果!
事后羌胡各部群情激愤,扬言踏平龙领,鲜卑和羌人并没有真正出手。
龙领不太可能和羌胡勾结,却很可能无意中成了别人手中的刀。
武帅知道自己必须做点什么,否则下一个出事的就是蛮牛部。
最终他决定继承希帅的遗志,攻击龙领。增加蛮牛部在羌胡中的声望自保,继而寻求更大发展,一如希帅当时的思路。与蛮牛部存亡断续相比,分到手的战利品多一些还是少一些并不重要,只要击破龙领,他在河套的声望将攀上高峰,任何部落想对付蛮牛部都会更加困难。
这是一场不能败的战斗,所以武帅愿意开出那么优厚的条件找人合作。虽然是四个部落联手,但最大的荣耀注定落在蛮牛部头上,实力决定地位。
到目前为止,进展还算顺利。
三位首领急着抢战利品,武帅心知肚明,也乐见其成。
前方忽地传来一阵“噗噗”的声音,紧接着听到战马嘶啸和骑兵呐喊,叫声中满是惊恐,一些羌胡骑兵猝不及防之下被摔在地上,有的很快爬了起来,有的则在众多马蹄踩踏下哀号惨叫。
“怎么回事?”
“什么鬼东西?”
“天哪!”
……
武帅心头一紧,吩咐亲卫上前打探。
但他很快又将亲卫叫了回来,因为亲眼看到场中出现的状况。
部队正行进在瓜田里面,武帅前方不远处,躺在地上的一个西瓜“噗”地一下自行裂开,紧接着裂开的瓜周边冒出十多个黑乎乎、圆滚滚的物事,婴儿般大小,夜幕中看得不甚清楚。
那十几个小东西并不停留,“咿咿咿”叫着,摇摇晃晃径直向附近的羌胡骑兵靠近。几个小东西刚好向武帅这边走来,圆滚滚的小家伙披甲执锐,仿佛士兵一般,走到战马旁边挥刀就砍。它们个头很小,手中武器小巧如玩具,可多砍几刀马腿也会见血,战马既惊惧又吃痛,不发狂才是怪事。
瓜兵!
短短数息之间,河边数十个瓜兵钻了出来,张牙舞爪各羌胡骑兵砍去。羌胡骑兵不明所以,一个个吓得亡魂大冒,但瓜兵杀来又不可能引颈就戮,战战兢兢地伏下身体挥刀抵抗。
交上手,才发现这些小瓜兵实力不怎么样。
瓜兵的小黑刀跟骑兵的大马刀相比,反差有些强烈,被骑兵马刀砍得东倒西歪,有些瓜兵连小黑刀都保不住,被震得飞出去,赤手空拳站在那里被骑兵砍。也就是瓜兵的铠甲质量还算凑合,被砍得叮当作响也没解体。
瓜兵当然是培瓜召唤出来的。
这片瓜田是龙领防御体系的一部分。
青蛟龙扬威一役结束后,徐庶深感龙领防御体系亟待加强,特意征调培瓜到龙领,就是看中了培瓜的术法能力。龙领坐落在帝原水畔,河滩上种瓜不会惹人怀疑,既能为龙领乡民提供水果,关键时刻还可以为来犯之敌送上些惊喜。种瓜是培瓜专长,虽说因为河套气候的原因瓜田产量下降,但水果什么的只是附带收获,军事作用才是瓜田存在的最大价值。
定居逐鹿领后衣食无忧,心情愉悦,培瓜的术法修为又有精进。
直接用瓜田中的瓜籽召唤瓜兵,是他在巴郡与水贼交手后取得的突破。迁居河套后,为保障自身的安全,培瓜又琢磨出了遥控指挥瓜兵的技艺,最远遥控操纵距离只有三里左右,却能让他不用象以前那样置身危险的战场,对胆小怕死的培瓜来说是梦寐以求的结果。
现在培瓜就跟在徐庶身边,呆在安全的领地里,接到命令再发动瓜兵。
“培大叔,你召唤来的瓜兵能撑多久?”刚跟徐庶会合的鱼不智问道。
他知道瓜兵是防御体系非常重要一环,正常人初次初次那些小瓜兵时,难免有些惊惶失措,小瓜兵明显不是正常存在,跟龙领的神龙传说一搭配,恫吓效果应有加成。但这伎俩容易穿帮,瓜兵灌注的法力耗尽会现出原形,被持续攻击后加剧法力消耗速度,因此能持续多长时间就显得尤为关键。
“大人,这个不好说。”
“瓜兵能保持多久,主要取决于受到的攻击有多强……”
培瓜闭着眼睛回答,远程操纵的最困难地方在于如何与瓜兵保持感应,闭目冥想对他的感应能力有显著提升。
另外一个难点是法力消耗控制,远程遥控操作瓜兵不仅精神负担沉重,还会消耗更多法力。以培瓜目前的修为,能够在身边召唤并有效控制瓜兵最多有三百多个,远程控制的瓜兵数量则大幅度降低,距离越远降的越多。譬如现在,在龙领控制三里开外瓜田,他能精确控制的瓜兵只剩二十多个,连上限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且法力消耗更高。
鱼不智皱眉:“羌胡骑兵60级,砍瓜兵估计跟切菜似的,怕是撑不久。”
徐庶开口道:“主公勿忧,培大叔召唤的瓜兵并多,被打爆了再召就是。瓜兵主要是在羌胡人中间制造混乱,为我们多争取一些时间,冷不丁地来一下,羌胡骑兵就得惊惧好一阵子,方便我们逐渐吃掉靠近据点的敌人,本来就没指望瓜兵能输出多少杀伤。”
鱼不智叹道:“也是,元直的计划是在总攻开始前,尽量诱使羌胡骑兵分批靠近龙领,方便我们多缴获一些战马……”
这就是骑兵不在的蛋疼之处。
对现在的龙领来说,羌胡来犯是抓战马的绝佳机会,但两条腿的步兵跑不过四条腿的骑兵,最好诱到据点附近开战。一开始打太猛容易把羌胡骑兵吓跑,可据点内兵力就这么多,领地部队与羌胡骑兵的实力存在差距,放太多骑兵进来搞不好就会玩脱,必须小心控制战斗进程,幸亏徐庶坐镇,基本把握得住,被诱杀的羌胡骑兵越多,战后获得的战马也就越多。
然而羌胡不是傻子,游牧骑兵最是擅长趋吉避凶,迟早会发现不戏劲,到时候鹰扬远遁,龙领现在没有骑兵可用,只能眼睁睁看着羌胡绝尘而去。龙领固然是保住了,以战捞马的计划也会随之终结。
鱼不智最近胃口比较大,可雨夜开出的条件让人无法拒绝,派骑兵出去救神兵领他有点头同意,实话说当时并不确定羌胡骑兵会不会前来拜访,雨夜送上门的肥肉没理由不吃。后来影响到此战战马收益,怨不得任何人。
羌胡骑兵竭力破坏,龙领的木制围墙渐渐出现缺口。
磐石营对此早有准备,并不拼死堵缺口不让羌胡骑兵进来,顺势退却。
羌胡骑兵满心以为打开了通道,催马进入,忍受着两侧的枪矛捅刺向前冲杀,没几步被拒马拦住去路,感觉象是钻进了瓮城,进不得又退不得。埋伏在前方和侧翼的龙领枪矛手和弓手哪会客气,群起而攻之……
遇到手底下比较硬的羌胡勇士,磐石营一时间拿不下,也有专人接待,刘纯为首的十多名转职武将,群殴落单羌胡勇士的活儿没少干。若转职武将群殴队进展不顺利,逐鹿领驻河套守军头号打手非常乐意下场活动筋骨。
破虏骑随赵云出击,但曲晨留了下来。
曲晨是飞鱼领标志性人物,救援玩家领地还是不掺和为妙,况且有赵子龙这客座猛人可以代劳,骑兵也全部派出去了,神兵领应该很满意才对。曲晨曾经有统率磐石营的经历,创建破虏骑后战功彪柄,在军中威望无双,哪怕他不出手,磐石营的士气和信心大不一样。
徐庶小心地控制着战斗进程。
四千多步卒迎击上万羌胡骑兵,利用种种条件拖住对手,诱使敌人按照本方希望的方式作战,这就是王级谋士最可怕的地方。
出现这样的情形,主要得益于龙领对羌胡来犯有着清晰的预见,并有针对性的做了长期准备,瓜兵和龙领传说高度契合也是重要原因,再加上徐庶过人的掌控和判断力,使得龙领攻防战看起来始终处于一种微妙平衡,似乎羌胡人再加一把劲,就能彻底摧毁守军的顽强抵抗。
再周详严谨的计划都难以做到无懈可击。
瓜兵是拖住羌胡大部队的重要手段,心理震慑大于实际战力,但当羌胡发现瓜兵没有太大威胁后,心理震慑无从谈起,消灭瓜兵效率越来越高,使得培瓜法力消耗速度超出预期。
羌胡主事者似乎已经察觉到本方一直在添油,后方大队骑兵投入战斗。
徐庶不得不退而求其次。
再追求诱杀捕获最大化已不切实际,得全力解决掉来犯之敌。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