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团队在位面中工作:发展团队在僵尸 第八十一章 要去争
太子朱标的去世,无疑是朝堂甚至是整个国家的一场震荡。?
虽然几乎宫中所有人都认为太子朱标大概也就是这两年了,但是当宫中真的传出了太子崩的消息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慌了。
洪武帝当初为了尽最大能力保证皇室内部的和平,坚持遵从嫡长子继承制,立皇后马氏所出的嫡长子皇子朱标为太子,从此太子之位归于东宫。
即使朝野上下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
皇子朱标身怀有疾,为人虽说温文尔雅,但却守成有余,而进取不足。
好在太子朱标虽说身体不好,但延绵子嗣的能力实在让人安心,自大婚之后,膝下共育有六名子嗣,除了长子虞怀王朱雄英早夭之外,包括皇长孙允炆到小皇孙允焐都十分健康,而且当吕氏扶正之后,皇长孙允炆更是名正言顺的嫡长嫡孙,也让在朝臣中流传的闲言碎语渐渐平复下来。
毕竟说句大不敬的话:就算当太子荣登大宝之后没几年身体扛不住崩了,还有不少的继承人能够接棒子、稳定朝局不是么?
跟着洪武陛下开国的老臣们大多都不是世家子弟,心中也并没有那些肮脏,只是同洪武皇帝一样心念着自己等人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少些动荡。
特别当太子膝下的皇孙们一个个都聪明伶俐的时候,朝臣们就再也不碎碎念什么“不妥”了,诸封王成年皇子也渐渐地随着皇孙们的长大,而淡化了野心。
唯独一个人。
那个人叫做朱棣。
朱棣自称出自皇后马氏的膝下,但他生母其实大约只是一名贡妃,贡妃的意思就是由外族贡奉进京给皇帝的妃子,大约是蒙古或是朝鲜人,但是按后来朝鲜国王李芳远公开表示支持朱允炆打燕王的事实看来,燕王的生母大约是蒙古人的可能性大的多了。
朱棣十岁的时候就被他的父皇洪武皇帝给远派到北方边境守城,直到成年这几年里不知道打了多少的战役,麾下不知道培养了多少的亲信,在边境诸民之中更是不知道建立起了多大的声望,后来更是应洪武皇帝的旨意娶了大将徐达的长女为妻,势力更是短期内成倍膨胀,常年在对蒙战役中更是战功赫赫,可谓是现在诸位成年皇子中最有实力的皇子之一……
洪武二十五年(朱允炆十五岁),太子朱标病死,朝堂震荡,诸多野心之辈纷纷浮出水面,其中实力、能力最拔尖的,无疑是时任北方边境镇守王爷的燕王——朱棣。
朝野上下一时间议论纷纷,不少的朝臣都认为已故东宫一脉的太子之位保不住,毕竟此刻东宫的皇长孙殿下也不过十五岁,而洪武陛下在位已然二十五年,按洪武陛下此时的身体和年龄状况,能够在皇长孙殿下成才之后再归去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再从成年皇子中挑选一位能力出众、德才兼备的皇子无疑是最好的了,一时间朝廷上洪武皇帝为太子培养的朝臣势力缩水不少。
在这种时候。
东宫一脉的诸位未成年皇孙们,无疑处境和地位最为尴尬。
尤其是皇长孙允炆。
…………
“母妃,儿臣要去争!”
少年抱着弟弟表情渐渐坚定下来,他那温雅的声音传了出来,传到灵台前无声哀泣的二皇妃吕氏的耳中。
却似惊雷!
“允炆!不可以……”
吕氏第一反应就是震惊与不可思议,但是她的话才说了一半就又不由得停了下来,只愣愣地望着少年,一时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良久,少年一直望着怀中弟弟的眼睛终于移开,他看向父亲的灵台,一双因为刚刚痛哭过而密布血丝的眼睛渐渐亮出了光芒,但语气却沉静:“母妃,不争,我们没有活路。”
“允焐才这么点儿大,他未来本该名留青史,不能让他日后同我们一起日日提心吊胆!”
允炆的语气愈坚定,他唯一的同胞弟弟抓周日抓到的是皇爷爷放的那方印玺,日后定是位极人臣的顶梁柱,不能让他同自己一样,仅仅只是因为敏感身份而不得不低调过日!
吕氏失去了声音。
…………
皇兄从小告诉自己,父王死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自己和皇兄了,父王是个伟大的人。
可是吴王兄从小告诉自己(吴王朱允熥,朱标的二儿子,朱允炆的二弟),父王死的时候,皇兄是得益最大的阴谋家。
衡王兄从小告诉自己(衡王朱允熞,朱标的三儿子,朱允炆的三弟),吴王兄的话不能信,父王死的时候,他就是个坏心的小子了。
但是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死是什么……
允焐穿着王爷的四爪蟒袍,稚嫩的面容中依稀可辨皇帝陛下幼时的七分神似,只是眉宇间清冷,不是皇帝陛下的和煦。
按皇室的规矩,但凡封王的皇子们都必须在三月之内离开京城,以免不必要的纷争生,但是由于允焐毕竟年纪还未满十岁,又是皇帝陛下最疼爱的皇弟,皇帝特赐他仍然留在宫中陪伴皇太后吕氏,直到弱冠为止。
大臣们也没有谁会说什么闲话。
皇兄才二十四岁。
正是精力鼎盛的年岁。
听身边的太监们说,皇兄近些日子还彻夜不眠在书房同大臣们商谈削藩大小的事宜,在场的大致就是黄子澄、齐泰、方孝孺等肱骨之臣们。
但是,昨日正当他兄弟俩一起在母后处用膳的时候,向来身体健盛的皇兄却是突然面紫耳赤,咳出了一口猩红的血来……
犹然记得面色苍白的皇兄躺在母后侧殿的卧榻上,虚弱地挥手,但却严词命令身边的人不许将此事传半个字出去,违者斩、诛族。
这是允焐从未在皇兄身上见过的狠辣与狰狞。
“嗁儿,皇兄困了,唱一《长安裳》于皇兄听,好不好?”
皇兄还是穿着金黄色里衣、尊贵俊朗的帝国皇帝,但是解开翼冠的青年面容病态般苍白,嘴唇无半点血色,看起来就几乎比前两日御花园池子里幽幽晃荡的寒月还要不现实。
却即使是这样的皇兄,还是在太医告退后勉强勾起虚弱的笑容来同他说着安慰的话。
允焐乖巧地笑着忙点头,坐在榻前握着皇兄的手,童稚的声音从沉暗的侧殿悠悠传了出来,在寂静的深宫中传出很远、很远。
这歌这样唱——
长安裳,月如霜;
江南锦缎,蓟北刚。
绣娇荷,街雀望;
苏杭美人,大漠阳。
繁花绽,白草康;
玉柳枝头,刀戬向……
…………
长安裳,月色亮……
…………
故人西去。
黄鹤江……
有些人在暗地里说,自己的皇兄是抢了另一个王兄的皇位,登基的。
他们以为自己还小,所以即使现了自己听见他们说话,以为用孩童的玩意儿就能让自己不说了。
这里指的“他们”,说的是父王生前宫中的那些妃子们,那些,所谓的太妃、太嫔……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他都听见了。
而且懂。
继先皇洪武皇帝崩没几年,登上皇位堪堪数年的建文皇帝也隐隐传出了“龙体不适”的传闻。
大将徐达手下亲信在旬日之内,策快马赶到燕王的藩国,据说当时他怀中揣着一封徐达手书的“家书”。
不仅这一家,还有周王府、代王府、湘王府、岷王府……
皇室宗人府也在议论纷纷,即使这个消息还未正式由宫中秘线证实,但是同样的,也没有皇帝陛下亲口辟谣……
…………
“允焐……”
“皇兄没能力保护你了……”
“皇兄无能……”
“皇兄……”
“皇兄想传位给你……”
——这是皇兄建文帝朱允炆对允焐说过的最后的一句话。
当天早晨,皇兄没能去上早朝,文武百官都跪伏在殿外,殿内更是有二品以上大员共九人,叩等着聆听圣谕。
越嬷嬷在这个时候牵着允焐的手,领着他小心翼翼地踏进大殿,即使他身边的那个妇人还是佝偻着身子以示恭谨,但是十岁的孩子身高还是不及妇人的肩等高,就这样出现在诸位大臣的眼前。
百官们都跪伏在地,但眼睛还是不由得瞥着瞧向身着常服的允焐——
“这是谁?”
“陛下的哪位皇子么?”
“不,瞧他穿的并不是皇子袍,却是亲王蟒袍!”
“难道这是庆王焐?”
“不是说庆王焐一般都不出现在有外臣在的场合么?”
“对啊!陛下现在这个情况,庆王焐他一个亲王在这里成何体统?即使他今年才年方十岁!”
“殿中都是皇子、内妃,亲王怎么可以来?!”
外殿空处上跪着的百官们顿时私议起来,直到旁边有内宦低声呵斥,方才收敛闭上了嘴巴。
而这时候允焐已经踏进了大殿中。
年轻的大明帝国皇帝朱允炆现正面色苍白,呼吸虚弱,双手无力地搭在正坐在他榻边儿上的皇后的双手上,眸中饱含着深情,皇后身旁站着的是年方六岁的皇子朱文奎,和怀抱着周岁未满的二皇子朱文圭的嬷嬷。
皇帝絮絮叨叨地在说些家常的话,大员们看似沉静地叩在殿中,其实心中早已焦急不已,皇帝大限将至才会将这么多的外臣召进宫中,但是都是这样紧急的时候了,皇帝却半字不提皇位继承之事,让他们无疑很焦急,到底是传位与哪一位皇弟,亦或者是传位于稚幼的皇子,这才是他们极其关心的主题。
到底是吴王登基,还是衡王继承大宝,还是幼主登基御封辅佐大臣,这些都是他们不得不心中焦急的问题——
直到皇帝的病情正式传出来到现在,也还不过是两天,结果今天皇帝就病危!
几乎所有的大臣都赶到有些来不及布置!
这时候,一个小小的身影从殿门处踱步而来……
…………
“吾弟焐亲启:兄无能,致弟于险境,致母与险境,致妻子于险境,忝为人兄,忝为人子,忝为人夫、父也;然朝局多舛,各方暗涌,私心脏秽,前途难测,兄亦别无他法,唯有弟焐深的我心,只颁旨传位与你,虽知事艰难,但望坚定持之。
或知弟焐年幼,然熥、熞、煦、熙等辈,或野心勃勃私窥大宝,或懦弱体虚难护周全,故不料,兄膝下两子年幼无知,无有弟焐之天赋同大道,恐失,故不料;
焐虽乃父之幼子,兄之幼弟,既自幼聪敏,处事果决,为人主见,敢纳虚谏,有帝王之风,兄放手册之,只期望弟能平遄流化溪涧,博得一条大道……”
不德之兄:允炆。书。
…………
一个从来没有考虑过的庆王最后成了大明皇朝的帝王,始终是朝堂众臣心中难解的疑虑。
坊间私议诸位在皇帝生前不断上跳下窜的成年亲王,为什么在山陵崩这么一个大好的机会反而这么安分,他们不知道的是——紫禁城深宫流霞院中,住了的数十位衣装服饰华丽尊贵的“某些人”。
这些“某些人”大都是在外分封诸王的——命根子。
他们被建文帝手下东厂要员团团围住,“做客”于此,即使是如厕也不得不在有三个人的陪同下,才能离开院门,去到不足三十丈远的厕所(如厕的场所)。
格外的憋屈。
其中那个穿着褐色常服的青年男子,就是与一名穿着青色银边常服的青年男子、一名穿着琉紫色华服的少年处在一处的那个,是第一批被请进来做客的客人之一,他进来已经有足足一个月了,但仍然还能心平气和地喝茶看经书。
在他的对比下,一众焦躁不安的王子们显得格外的凡庸。
而与流霞院相邻的眺江阁上,一个身着猩红色五爪金龙华服的男孩儿手中正掂量着一柄不过一石不到的小弓,突然,他举弓搭箭指着那青年男子一箭射出!
可惜,距离远,逆风向,石力轻,箭在中途就已露疲态,最终连院外的那堵高墙都没越过……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