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缘仙帝:正文卷 第二百四十九章 上古遗迹
面对曾轻芸的疑问,奴彦反而将目光移向倪小样,整个过程里,她现倪的话都没有什么话,或者说她所说的对于倪根本就不是秘密,就像是倪小样本来就知道了的。? ?
倪小样自然不知道奴彦的心里怎么想自己,他对符王丁葵确实是缺乏了解,不过是对他的精力缺乏了解,但是倪小样绝对是对符王丁葵的内心是最为了解的。
通过《天符笔记》,丁葵是可以说真正了解符王丁葵最终了解到了这个世界之所以不完整的原因,那就是上万年前,因为人族以及其他的种族与邪族之间的生死大战,从而封锁了大片的地域,而被封锁的地域正是灵气非常充裕以及大道起源根基的地方,而那个残缺了的世界边境正是妖海林里的封印台。
另一方面,他也通过了妖神和魔神的诉说,知道想要突破破虚镜,从而进入仙境修为,就必须修炼出一魂或者一魄。
但《天符笔记》里却有着修炼出符魄的方法,这不得不说符王丁葵也是找到了突破破虚镜的办法。
他知道的太多,反而更不敢轻易开口,这让奴彦认为倪的话并不以为然。奴彦心里暗想:难道是自己自作多情,倪的都知道又或者他根本就与符王丁葵没有任何关系。
然而奴彦已经说了那么多,她若是不再说下去,只会让对方觉得自己心胸狭窄了,便继续说了下去。
“后来,自然是寻找到了一个远古遗迹,而那个遗迹正是在符文界。于是符王带着自己的四个亲传弟子,瞒着所有的人,进入了那片地方。
那里仿佛是一个小小的后天秘境,正是破虚镜以上修为的仙境强者建立的世界,不过因为当时秘境里的灵气充足,几乎许多地方都布满了禁制,甚至有的地方放养着强大蛟龙妖兽。”
当奴彦提到蛟龙时,倪小样的眼角一挑,心跳不由加快。自己的运气不会那么好吧,刚需要一直蛟龙,没想到就有关蛟龙的信息,他不由前倾细听。
这小小的动作被一直注意他的奴彦看在眼里,忍不住眼神一亮,对方好像是对那只蛟龙感兴趣,这让奴彦的信心倍增。
“比如在第三道封印的守护者便是那只蛟龙,符王丁葵与那几个弟子与蛟龙战了几乎一天一夜才终于将其制服,不过也仅仅是制服而不能将其灭杀,于是符王只能用强大的符文力量将其封印起来。知道进入第四道封印时,他们遇到难以解决的封印。”说起那第四道封印时,奴彦就好像见过一般。
“第四道封印就像是无数的符文叠加进去,配以强大的聚灵符阵,保证封印的力量永不停歇,更具有难度的是里面叠加的符文竟然都不是一样,当时的符王丁葵都难以解开,其他人只是如此,但是只有意琴诗一个人坐在第四道封印对面,一直参悟那道封印符文,在那里花了七天七夜……”
“难道意琴诗最终破解了那第四道封印?”奴彦的话给众人带来极大的震动,当时符王的符文造诣可是所有修真世界最强大的,竟然没有破除出来,反而是他的徒弟意琴诗破解了,这说出去,众人也无法一时接受。
倪小样内心的震动是最大的,他是看过那本《天符笔记》的,里面正是有着有关符文制作的叠积法,里面的一些理论正与奴彦刚才所说的那个封印符文相似。
无数种不一样的相辅相成的符文叠积在一起而成为全新的符文,这种符文的力量相当于那些符文的乘积,威力非凡。哪怕是最为低阶的符文,相互碟积都会拥有高级以上灵符的威力。
而且还有一种方式,那就是许许多多同样的符文照样叠积,也会极大的增强符文的威力,也会达到一种质变,让符文生其他的效果。
现在的他不禁怀疑,符王丁葵在《天符笔记》里所写的符文理论知识是不是通过意琴诗而得到的总结。
奴彦继续说道:“七天七夜的领悟,意琴诗终于找到了破解的办法,而且绝对是最为震惊当时所有的人办法,意琴诗是完全领悟那道封印符文,从而自己按照那张封印符文制作出了另一张与那道封印符文相克的符文。”
说到这里的时候,奴彦的神色不禁潸然,不一会儿又变得不屑和鄙夷,她的心思复杂起来,语气透露出怨恨:“当第四道封印符文被解开的时候,他们现里面放置着正是上古强者所留下来的符文理论典籍。
呵呵,这些典籍按照他们之前的承若,谁解开了那些典籍,谁就有着决定权,当时的意琴诗为了感恩符王丁葵的教导之情,将决定权交给了她的师父,也就是符王丁葵,同时其他弟子突然间对意琴诗的态度变得异常的敬佩,纷纷打消了门第之见,承若一旦出去,便推举意琴诗为下一任的符王。
符王丁葵见自己的三个弟子终于放下成见,在得到意琴诗的同意下,大喜,将里面的一部分典籍分给了他们,而那时候的意琴诗也是觉得她的三个师兄对自己的态度改变,也放下了成见,允许他们分到一部分的上古符文典籍。
但门第之间的观念深入到那三个人的骨髓里,哪会因为意琴诗破解了第四道的封印符文而改变,当他们拿到属于自己的一部分后,便打算继续破解里面的第五道封印。
结果他们现第五道的封印并不是什么符文,而是一个巨大的青铜玄门,这道门就像是一个强大的防御法器,对于法器,他们无论使出什么办法,都难以撼动,最后是意琴诗觉得既然是防御法器,那就应该是由强大的器师前来破解。
其他人也纷纷同意,于是带着得到的符文典籍回到了天符会,符王丁葵与意琴诗两人占有了最多的符文典籍,便共同消化那些典籍,而其他的那三名弟子却是各自学习和修行。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