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雄:旌旗卷 第百四十四章 镇州大捷
耶律鸿雁咯咯笑道:“原来李少侠真是路大侠的师弟,得罪得罪,也怪不得我这些手下,若不是李少侠意图对本宫不轨,阿大也不会对误解了李少侠,将他擒下。失敬失敬!李少侠,你该不会怪我吧?”
李风云张了张嘴巴,觉得怎么说都不对,只得道:“小事一桩,以后别闹同样的误会就成了!”心中却在嘀咕:“老子几时想对你意图不轨了,老子看都没看到你!好像老子遇到黄毛丫头,就从来没占过便宜的,是不是老子的心太软了?”
路惊鸿摆摆手道:“这件事就此作罢,你们走吧!”
耶律鸿雁等人等的就是这句话,听路惊鸿这么说,哪敢停留,转身飞快的离开。他们虽然有四名一流高手,但也要看与谁比,真要动起手来,未必能敌得过路惊鸿。而且,疯和尚那三人也不是吃素的。
见耶律鸿雁等人离去,路惊鸿朝疯和尚拱了拱手,道:“李统领,十多年没见,你变多了!”
疯和尚回了一个礼,道:“你却还跟当年一样!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过去那些往事不必再提,大和尚早不是这红尘中人,只可惜这颗心总放不下红尘中的事,这一辈子都修不成正果了。路庄主,还是大和尚‘疯和尚’听着舒服。”
佘破财、玉堂春也纷纷上前见礼。
路惊鸿叹道:“当年的那些名将,如今都流落江湖了!佘将军,我记得当年都是保李从珂的,怎会跟疯和尚搅在一起了?”
佘破财轻叹一声:“还分什么李从厚、李从珂?到最后还不都让石敬瑭那厮一勺烩了?”
玉堂春娇笑道:“路庄主,还记得奴家么?”
路惊鸿略一回忆,问道:“你不就是当初掌管皇宫女卫的那个丫头吗?这么多年不见,已经成了一流高手了?”
玉堂春咯咯笑道:“正是奴家,这还对亏了路庄主和燕大侠当初的一番指点!”
三人叙了一会儿旧,说了下当年的人和事。
李风云这才听明白,原来清平镇的那伙人,大多是后唐军中之人,后唐被灭后,因不愿为石敬瑭的大粱效力,才躲避道清平镇。难怪这伙人总对晋军有股子疏远之意。
而燕无双、路惊鸿似乎与当年的后唐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正在这时,西边风尘滚滚,传来如雷鸣般的马蹄声。
路惊鸿叹了口气道:“看样子,郭威已经杀入了斜阳道,骑兵马上要杀过来,杨光远这次要吃大亏了。”
远处战场上,杜重威的两万精兵仍旧死缠着杨光远的大军不放,不肯让他们撤入大营之中。两千成德军精骑也与契丹铁骑、杨军精骑纠缠在一起,虽然损失颇大,却不肯轻易放他们离去。
这滚滚的马蹄声显然已经惊动了战场上的所有人。
那两千契丹铁骑最先反应过来,根本不管杨军的死活,不顾损失地撤出了战斗,撒开马蹄,直朝东南扬长而去。
契丹铁骑的突然撤退,导致原本略显优势的杨军阵脚大乱,杨军的精骑根本挡不住士气大涨的成德军精骑,被杀得大败,杨军左翼被成德军的两千精骑突破,整个阵形开始混乱起来。
不多时,郭威的两千精骑率先赶到战场,一举冲垮了杨军的右翼,只有中军阵型还算完好。
随着郭威七千步卒加入到战场,杨光远的中军也被冲垮了,杨光远的大军完全崩溃了,漫山遍野的残兵败将四处奔逃,被郭威、杜重威的骑兵追上,一一砍倒在地。
大批大批的杨军兵卒跪地投降。
一伙人数千人拥着杨光远惶惶如败家之犬,也朝东南方向败退下去。
郭威、杜重威的骑兵不肯放过他,纷纷从后面追了上去,不久消失在滚滚尘土之中。
不知不觉,李风云等人站在山岗上看了三个多时辰。
疯和尚似乎是有意在教李风云,不断评点交战三方的方略、得失,让李风云受益非浅。
眼见战场上的厮杀渐渐平息下去,疯和尚叹道:“杨光远这厮不能说没有本事,但是太大意,太骄傲了!
当初没有拦住前往忻州求援的你,是他犯的第一个重大错误。
没有及时抽身而出,寄希望与刘知远抽不出兵力来援,是他犯的第二个重大错误。
在得知耶律安端兵败后,居然妄想在斜阳谷挡住郭威所率的援兵,耗走援兵,没有抓住这最后的机会撤军,这是他犯的第三个重大错误。
杜重威稍加挑衅,就贸然全军出击,导致被杜重威将他的大军缠死在镇州城下,这是他犯的第四个重大错误。
在得知即将被两面夹击的情况下,还心存侥幸,想抢在郭威大军到来之前,先行击溃成德军,舍不得丢车保帅,是他犯的第五大错误。
有此五点,杨光远不败也难。
此战之后,就算杨光远逃脱,他也丧失了争夺天下的资本,冢中枯骨,迟早会完蛋。”
疯和尚又指着镇州城道:“杜重威也算是狠人,为了这一战,居然调空了镇州城所有的精兵,城墙上站的全是民壮,孤注一掷,厉害厉害!
经此一战,杜重威威望必定大涨,虽比之刘知远略显不足,但也足以号令群雄,总算要了逐鹿中原的资格。
而且抓的杨光远这些降卒,稍加整训,不难得到一支精兵,杜重威的实力将会大涨。
这场买卖,杜重威真的是大赚特赚。”
“那郭威呢?他又得到什么?”李风云好奇地问道。
疯和尚摇摇头,道:“郭威现在不过是刘知远的部将,这笔功劳自然该记在刘知远的头上。当然,也因此一战,郭威在河东军中的地位会变得巩固无比。
刘知远两战皆胜,又占据河东形胜之地,力逼河北,大和尚猜测,等契丹与中原这场战事一了,开封城中的那一位,也该对他心存忌惮了。
如果说如今这乱世,谁最有把握逐得那只肥鹿,大和尚看非刘知远莫属。”。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