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第一纨绔:正文卷 第1062章 回国之前
事实上真的说起来,十万大军绝不是一场大水能全都冲走的,真正死在水里的其实连十分之一都不到。
但是打仗这种事情并不是按照数字来计算的,死了一万人对于四十万的军队来说的确不算什么,但是在那种滔天大浪之中活下来的家伙谁能保证他们真的可以继续上战场?
吃了一次败仗,连自己的将军都死在水里,当兵的能没有想法?士气还能像开始的时候那么高?
在古代打仗总是会听说几百人追在几万人后面跑,这是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士气,一直没有士气的军队不要说打仗,就连抢劫怕是都派不上用场。
正是因为这样,高藏武和泉盖苏文才会那么郁闷,打过仗的他们都知道,那一批十万人已经废了,兵无战心将无战意,再让他们上战场面对李承乾的辽东军团,怕是第一时间这些士兵就会哗变。
怎么办?到底怎么办?就连与经验丰富的老将军乙支文德都死了,死的不清不楚,不明不白,连敌人的面都没见着就死了!
虽然说那老家伙的死很可能是因为一时想不通,但死了就是死了,谁还管你是因为什么,反正这笔帐都要算到李承乾的身上就是了。
“莫离支,你来说说吧,到底还要不要打下去?”高藏武现在是怂的一逼,谈唐色变,如果不是这次出兵是各大世家互相妥协的结果,只怕他已经向李承乾递交降书了。
“必须打下去。”泉盖苏文恨声说道:“陛下,事已至此,就算我们不想打,难道那李承乾就能放过我们了么?他们打的就是灭国之战,就算是我们降了,最后也还是死路一条!”
高藏武不吱声了,开始琢磨泉盖苏文这话的正确性。
泉盖苏文见高藏武不说话,便继续说道:“陛下,你还在犹豫什么?可是不相信臣的话?想想突厥可汗是什么下场,想想吐蕃赞普是什么下场,难道你还不明白投降之后我们的下场会是什么?”
“他们毕竟是先入侵的大唐,我们……”高藏武犹豫着说道。
“那又如何?单从唐皇亲征、太子亲征就可以看出来,大唐是一定要灭我大高句丽而后快!新罗、百济他们最多只是想夺回自己的国土,而大唐不是,大唐是要灭国啊陛下!”泉盖苏文看着高藏武,心中恨不得一刀砍了他的脑袋。
这特么都什么时候了,竟然还想着投降,也不想想眼下的情况是投降就能解决的事情么?
指望着大唐太子会将到嘴的肥肉放开?这怎么可能!
谁不知道灭国之战会有多大的名声与功劳,在这样的诱惑之下,李承乾只要不傻就根本不会同意高句丽投降的要求。
甚至很可能表面上接受投降,转过脸就把高句丽给卖了。
毕竟以外面的传言来看,李承乾那个家伙根本就是个无信无义的冷血屠夫,干出什么事情都不奇怪。
“那么你的意思是继续和李承乾打下去,找机会与他决战?”高藏武明知故问道。
“是的陛下,这一仗无论如何都要打下去,李承乾与高句丽,必须有一个先倒下,这场战争才会结束。”泉盖苏文沉声说道。
“唉……”高藏武隔了半晌之后长长叹了口气,犹豫着问道:“你认为我们联合新罗与百济共同对抗大唐的可能性有多大?”
“联系新罗与百济!”泉盖苏文眼前一亮,万万没想到,在他看来一无是处的高藏武竟然会有这样的政治觉悟,竟然会想到这样的方法。
“对,联系新罗与百济,我们可以答应把那些侵占他们的土地还给他们,但是他们需要与我们联合共同对抗大唐。”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被逼上绝路之后,高藏武的脑子突然间好使了许多。
“不错,陛下这个计划太好了,我们完全可以对新罗和百济痛陈唇亡齿寒的道理,若是我大高句丽被大唐所灭,那么很有可能下一步大唐就会对他们动手。”一直没有说话的其他人等也都脑洞大开,跟着附和起来。
高藏武的一句话,像是给密封的房间中打开了一扇窗子,让已经快要憋死的众人拼了命的凑了上去,每个人都在发表着自己的意见,但无一例外全都表示支持高藏武的决定。
有了决定,接下来的事情便简单了许多,选派使者带着高藏武新书的国书连夜往回赶,力争要在与唐军决战之前与新罗与百济谈妥合作方案。
而就在高句丽众人商量着连横之计,打算与李在乾的辽东军团一决雌雄的时候,大唐太子殿下也带着他的部队完成了登陆,来到了鸭绿水的东岸。
“道宗王叔,辽东军团今后就交给您了,除非万不得以,万万不可让其与高句丽硬拼啊!”登陆、轧营之后,李承乾也收到了来自长安的召回圣旨,尽管心中不甘,但依旧还是老老实实的将军权交卸给了李道宗。
“放心吧,经过这么长时间,王叔就算是再傻也知道你的辽东军团与十六卫不一样,不会让他们与高句丽硬拼的。”李道宗压下心中兴奋,正色答应。
半年时间,听的、看的,尽是辽东军团的各种出人意料表现,若说李道宗不想带着这样的军队打上几仗,那才是扯淡。
辽东军团可不是十六卫,也不是一般的府军,这是李承乾太子六率的全部精华之所在,不管是装备还是士气,皆是全军最高的。
作为一个将军,谁不想带领最强的军队?谁不想建功立业?高句丽眼下兵力所剩无几,只要再打上一到两仗,就可以完成一场灭国之战,李道宗能不高兴?
不过就在李道宗兴奋的摩拳擦掌时,李承乾突然问道:“王叔可曾想过新罗和百济?”
“新罗、百济?你什么意思?”李道宗愣了一下。
“我的意思是,王叔觉得打下高句丽之后,新罗和百济还有存在的必要么?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