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第一纨绔:正文卷 第1330章 魏征的难处(上)
对于李承乾虚伪的道歉,魏征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带着无限懊恼坐着软轿离开了东宫。
等回到家里,老魏难看的脸色吓的夫人裴氏慌了手脚,一边张罗着叫人,一边将老魏从李承乾的专属马车上扶下来。
好好一个人,早上出去的时候还是意气风发,回来的时候却像老了几十岁,而且还是坐着马车被送回来了,这让裴氏很是担心。
“夫人不必惊慌,我们屋里说话。”老魏先是打发了车夫回宫,然后轻轻拍着裴氏的手,意兴阑珊的说道。
“老爷,您这是怎么了?早上走的时候还好好的,怎么这一回来就……”裴氏搀着老魏,一脸担忧。
魏征的家和其他勋贵不一样,并没有多么奢华,也没有那么多的仆役,冷清二字就足以形容其府中的一切。
这些都是因为老魏古板的性子决定的,别的勋贵可能家里多少有些产业,但是老魏的家里可真是一点产业都没有,朝廷给的那些俸禄也多数被他散给老家一些穷苦人家,日子过的清贫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再加上老魏的性子并不被众人喜欢,所以到他家里来的人也并不多,这也是他家里冷冷清清的原因之一。
所以裴氏很担心家里这个顶梁柱突然倒了,必竟家里孩子还都没有立业,如果老魏倒了,这个家估计也就散了。
“夫人,不必担心,老夫没事,只是……唉。”老魏很清楚老婆在担心什么,可是却不知道如何开口劝说,想到刚刚在东宫李承乾的那副嘴脸,忍不住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环儿,去给老爷泡杯茶来。”裴氏见老魏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便对身边仅有的一个丫鬟摆了摆手,将她打发了下去。
“夫人,我魏家被人盯上了,今后怕是消停不了啦!”老魏带着一脸的颓然,坐到椅子上,一句话将裴氏吓了一跳:“老,老爷,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难道……”
魏征在玄武门事变之前一直是跟着李建成的,而且当时甚至建议李建成把李二撵的远远的,不要让他留在长安。裴氏之所以紧张,是因为想到了这一层,以为李二陛下现在想要找后帐。
“不是你想的那样。”魏征摆摆手,示意裴氏不要胡思乱想,随后又觉得只是这样还不够,就把下午在李承乾那里的经历挑重要的跟裴氏说了一下。
结果不想裴氏在愣一了会儿之后,突然笑了起来:“老爷,这是好事啊,太子殿下能看上叔玉,这也是他的福气,让他跟着太子将来说不定能把魏家发扬光大。”
可能是老魏将事情说的太过简单,让裴氏根本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也有可能是裴氏的处世观点与魏征并不相同,总之在听到李承乾想要征调自家大儿子之后,魏夫人开心的不得了,之前的一切惶恐全都烟消云散。
“夫人,事情不是那么简单,难道你没看出来,太子是想要逼着老夫站队么?我魏某人一心为公,又如何能因为一点蝇头小利放弃自己的原则?”可能是因为老婆和自己的意见不一致吧,老魏的脸色更加难看了一些。
“话不是这么说,老爷,妾身看太子殿下这段时间以来的作为,完全就是为了大唐考虑,并没有任何私心,也就是说太子和陛下实际上是一条船上的,那么支持太子和支持陛下不是一样的么?”裴氏到底是大户人家出来的女人,在某些事情的看法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不一样,这完全不一样,老夫的确是支持太子,但太子并不等于是某一个人,而是一个身份,而且支持太子也是出于公心,并不是为了老夫自己。”当着自己的老婆,魏征终于可以把真心话说出来一些。
在他看来,支持李承乾和投靠李承乾完全是两个概念,一个是为了大唐的稳定,所以才会支持李承乾继续当太子,保他的太子之位;而另一个则是无原则的倒向太子,变成李承乾的手下,这在老魏看来完全就是两个性质,完全不一样。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这就像学校里的老师,老师可以表扬自己班里的某一个学生,可以支持他,也可以信任他。但这并不等于这位老师就会去当这个学生的家教,去单独为他一个人服务,哪怕这个学生是校长家的孩子也一样。
裴氏听懂了老魏的意思,再次陷入沉默,隔了好一会儿才问道:“老爷,那您觉得应该如何处理这件事?要不给叔玉讨个差事将他外放了?”
“不妥,太子不是一个这么容易就放弃的人,说不得叔玉还真的需要去走这一遭了。”魏征摇摇头,否定了裴氏的建议:“这‘银行’一事真要说起来,老夫认为并没有什么不好,让叔玉跟着太子操持一下对他也是一个锻炼的机会。”
“这,老爷,这样一来不是和您的初衷有违?”裴氏开始搞不懂老魏了,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出而反而。
“老夫只是不想现在就站队,但对‘银行’一事老夫认为还是可行的。”魏征看着从外面进来的丫鬟环儿,闭上了嘴巴。
人道是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老魏又如何能不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在丫鬟进来的时候果断的收住了话题。
而环儿似乎也很有眼色,将茶水放好之后,见老魏夫妻都不说话,便主动说道:“夫人,没什么事的话我去后宅给老爷准备洗澡水了。”
“你去吧,辛苦你了。”裴氏笑着点了点头,对丫鬟的表现表示满意。等到她离开之后,才又开口说道:“既然老爷认为这件事对叔玉有好处,那晚上要不要把他叫过来,吩咐一下?”
魏征点点头,端起桌上的茶水,轻轻吹了吹:“这件事老夫必须好好和他交代一下,省得他没个轻重,若是惹出什么麻烦来,怕是要耽误一辈子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