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舅子:正文卷 第0195节 惊讶(四更)
柳木版炒菜出现在了大唐的土地上。
有位年长的里正上前,先是拱手一礼,这才用筷子夹起一些放在嘴里。
“可否美味?”柳木笑问。
再次拱手一礼之后,里正说道:“极是美味,但小老儿却是更加不解,郎君是何用意?”
这些里正不认为柳木就是来请他们吃饭的。
而且就算是吃饭,也不可能让贵人亲自下厨,所以必有深意。
“最简单的说法就是。”柳木没说下去,而是示意秦正上前。
秦正翻开一个账本:“河涝村,每亩实收均四百六十一斤,可得油约一百三十斤。杆另有他用,折油三斤。依长安油价,每亩发粟米三石又四十六斤,可折算布、丝、毛、帛、钱等。”
说完后,秦正把账本一合站在一旁。
“当,当真?”有位老者从远处急奔几步上前。
秦正拍了拍账本:“已经上报翼国公,各位都知道家主仁厚,必不会克扣。”
长安城一斤油要多少钱,在座的基本上心里有数。
而且秦正报的是数不同于普通的村子,这些村子一共七百户,七个里正,他们算是半平民,半佃户。正是秦琼的实邑实封七百户,他们田里种什么看秦琼的安排,然后按比例上交就是朝廷给秦琼的一种收入。
七位里正以入十几位翼国公府村子的宿老都很是激动。
而长平公主所属的村子的里正坐不住了,几次想开口问,但却不知道如何开口。
他们想知道,他们可以分到多少。
柳木敲了敲桌子:“都不要乱。”
众人立即安静下来了,听柳木讲道:“田里又不是只种了油菜,还有绒花,还有高粱,还有豆子。各位安心,这碗水是端平的。”
“谢过郎君。”两边的人齐施礼。
端平的意思就是,柳木能保证这所有的都保持同样的比例。
至于各村怎么分,之前也有章程在。
柳木这才转过头对那些平民村的里正说道:“我请各位来,就一件事。你们田里种什么听我的,无论种下什么都按我的法子来,然后我来一并收走。至于你们要负担的,租庸役赋等,我来出。”
“那么,有两个法子。一个是白纸黑字,种什么怎么种听我的,我拿钱、帛、粮来收,只能归我。另一个就是包,一亩地一年多少钱、帛,然后出工算工钱,地里的收益挣多挣少,是亏是益,我承担。”
“不急,在这里商讨也行,回去商讨也行。各位的田,我秋天才下种。”
柳木说完退后几步,示意秦正给这些里正讲解规矩细则。
柳木又让把风箱拉起来,很快就翻出爆炒腰花、火爆猪肝、回锅肉、清炒小青菜四道菜。
仆从将这四道菜端到了一旁的桌上,柳木拉开椅子坐下之时,另有仆役将一碗白米饭放在柳木的面前。
这时,柳木才对高履行三人说道:“要不要一起吃。”
“为什么不呢?”高履行也示意仆役给他拿一碗米饭来。
窦世宽也坐下了。
崔一叶有些犹豫,他是贵族,在大庭广众之下吃饭让他有些接受不了。
让仆从围了一圈幔帐之后,崔一叶这才坐下。
却见四盘菜已经基本上见底。
再上了两盘菜却是柳木训练的厨师炒的,从感觉上没有吃柳木亲自炒的那么心情愉快。
柳木已经两碗饭吃完,将筷子往桌上一放。
“话说,君子远庖厨,可我就是喜欢吃美味的东西。这个叫什么,舌尖上的杀戮。”
听柳木这么一说,崔一叶象是头一次见到柳木一样上下打量了柳木两眼。
“怎么,我脸上有花?”柳木问道。
“不,家妹也算是读过许多书,可她却一直在说,君子不能进厨房,这样作会有失身份。她说这是圣贤说过的话。而你,却知道这话中的意思,是劝人仁善,意外,相当的意外。本公子敬你一杯。”
崔一叶双手捧起酒杯。
柳木也同样双手捧,喝下酒之后柳木笑着说道:“很意外我一个乡野小民,竟然也读过书。很意外吧。”
“意外,确实是意外。”崔一叶很严肃的点点头。
书籍在大唐这个时代是非常贵重的物品,书全靠抄,而且大量的书籍事实是控制在豪族手中。
崔一叶并不是轻视柳木,而是一本有着非常专业,名士注解的书相当的珍贵。
甚至于,崔一叶知道家里有书,但自己都没有见过几本真迹,有些书能摆在一只之外,有专门负责保管书的管事用戴着真丝手套来翻。
能手抄到一些个珍贵的书,崔一叶曾经花过巨资去抄一本汉代写着丝绸上董公注解的论语之后,那些钱帛对于他抄到的书来说,在豪门真正有才华的公子眼中,有着无数人羡慕崔一叶只花了那么一点点钱帛。
所以,崔一叶听到柳木能正确的讲解一些知识,相当的意外。
柳木很难得谦虚一次:“我其实也就会这么几句。”
崔一叶没再说什么,倒是高履行说道:“崔兄能一字不错的背下淮南子等数部长篇。”
“淮南子?十三万零八百四十个字,背下来。”柳木真正是大吃一惊。
这还是人吗?
十三万多字一字不错的背下来,这是小母牛倒立的级别。
柳木惊讶于崔一叶的超人记忆人,但这三人同样惊讶于柳木能够说出淮南子准确的字数。
在大唐这个时代,根本就没有字数统计软件。
也更没有人去无聊到一箱子书去数字数,这肯定是至少熟读几十次之后,分篇分节的,在不经意中算出的字数。
崔一叶张口想问的时候,秦正到了幔帐旁,柳木推开幔帐到了外边,崔一叶要问的话咽回到了肚子里。
“郎君,他们选择白纸黑字。一切听您的吩咐,然后按比例分收入。众里正与宿老打算回去与各户商讨之后再落约,还有人提出请泾阳与三原两县的县令来作公证。”
“行。这事不急,秋天的时候咱们才在田里种下,所以不急。”
“是,记下了。”秦正答应了这事情。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