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建筑大师: 第二九八章 两年目标
“荃湾开发计划”是香江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的一个大型土地开发计划。
这个项目在后世并不知名,甚至香江本地人都知之甚少,究其原因,是这根本就是一个失败的计划,或者说这是个并没有完成的项目。
李华勇之所以知道这事,那也得益于他前世看过一本香江人写的专业书籍。写书的那位老兄也算是香江财经界和地产界的业内资深人士了,他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担任过李四叔的行政秘书。
这位老兄写过两本书,一本叫“地产霸权”,由于这本书揭示了香江地产界的很多内幕和八卦,内容更吸引人,因此这本书名气更大,知道或者看过这本书的人可能也更多。
另外一本书叫“香江地产百年沉浮”,和前面那本书相比,这本书倒是更像一本专业著作,对香江开埠以来地产业的发展历史以及发展规律进行了总结归纳,分析了很多成功或者失败的例子。
而李华勇就是在这本书中,知道这个多年以前的“荃湾开发计划”。
当然由于年代太过久远,那本书对这个计划说得也不是很详细,很多地方语焉不详,李华勇对这个计划的具体内容知道得也不多。
比如在那本书中就没有提到林家,对这个计划的具体内容和具体规模也着墨不多,只提到这个计划是霍老大一手主持开发,最后因为种种原因失败。
不过虽然有很多地方没有说得很清,但是那本书对这个计划为什么失败的原因倒是剖析得很清楚;摆在明面上的原因,是这个计划的开发周期过长,因为开发周期过长,导致开发成本剧增,成本增加到连霍老大也无法承受的地步,最终导致整个开发计划失败。
而蕴藏在背后的原因;那是因为霍老大和当时的港英政府有矛盾,双方的“梁子”从五十年代“字码帮”帮助大陆时候就已经结下。
当时的港英政府并不愿意让霍老大来主持这个开发计划,因此给这个计划设置了很多障碍,尤其在法律法规和审批环节给霍老大下了很多绊子,导致这个计划根本无法顺利开展,在无可奈何之下,霍老大只能忍痛壮士断腕,被迫把手中的土地低价出售给他人,从而宣布整个计划失败。
以前李华勇对这个计划印象并不深,不过刚才听林应龙这样说,再联想到更之前霍老大和林啸天二人那有点奇怪的反应,这就让他一下就豁然开朗,解开了心中的很多谜团。
李华勇心中一直有个迷惑,应该说霍老大很早就声名鹊起,算是香江有数的富豪,可到了后来为什么却显得声势不振,似乎被其他顶级豪门拉开了差距呢?现在想来,很可能就是因为这个项目了,因为只有这种级别的项目,才能让霍老大这个级别的人元气大伤。
要知道香江经济一个特点,在香江的几个所谓“支柱产业”中,地产业肯定是最特殊和地位最特别的一个,凡是想成为香江最顶尖富豪,那么无论他之前是干什么的,他最终都会涉足这个行业。
从宏观角度来说,这种经济当然带有一直病态,然而这却是香江经济的实情。
霍老大当然也涉足这个行业,甚至他在业内的地位还相当高,备受业内人士推崇,毕竟像“楼花”这个名词,那可就是霍老大首创。
因此想让他这种人吃瘪,想击倒他这种人,那也只能是房地产项目。
既然霍老大这种级别的人都会吃瘪,那么比他差一个档次的林家,在一个地产项目中大伤元气自然也就很正常。
“压力很大呀。”
“嗯?你说什么?”
李华勇说“压力很大”的时候,正好是林应龙问他“你怎么知道”的时候。对于自己如何知道“荃湾开发计划”,李华勇当然是没法跟林应龙解释,因此他这个时候只好用上“转移话题”这一招。
“我是说现在手中借了这么大一笔钱,我现在突然感到压力好大。”
“啊?!你真是这样想的?那好,你能这样想就好......”
李华勇心里暗笑,到现在这个时候,他当然清楚林应龙今天跟自己讲这件事的目的。自己这个未来老丈人今天之所以突然跟自己讲起他们林家的事,还是拖着林凯和自己一起听,这第一层意思呢,这里面当然有“不把你当外人”的意思。
而第二层意思,李华勇认为更重要的一层意思,林应龙其实是想对自己进行一番告诫,告诫自己要谨慎使用好那刚拆借到手的3个多亿资金。
毕竟从某种角度来说,自己即将回大陆运作的那个项目,和林应龙准备跟自己说的那个项目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啊。两个项目的规模可能不是一个级别,然而两个项目面临的最大风险其实都是一样。
这个最大风险自然就是:长周期。
应该说“长周期”不仅是地产业的一个弱点,甚至可以说是任何实体经济的一个软肋。到哦后世以后,咱们国家的实体经济为什么那么苦逼呢?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这里。
就拿这个陶瓷厂项目来说,必须承认这的确是个好项目,尤其现在资金问题解决以后,可以说无论从项目基础,资金情况,市场前景,或者政府支持力度以及可以预见项目所在地环境,这些条件都已经具备,甚至很多条件都达到良好以上。
然而这些并不代表这个项目就没有风险。
而所有风险几乎都是来自于时间,来自于“长周期”。
建设这个项目需要花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等这个项目建成后,在刚开始生产产品的初期,在产品还没有打开销路之前,可以预见会有一段时间无法盈利。
那么这两段时间,就是这个项目的最大风险来源了。要知道现在手中这笔建设资金可是借来的,除了本金之外,每月还要支付利息,一旦这个时间过长,那么盈利的日子也必将延后,如果这段时间拖得太长,让利息吃掉大部分利润的话,这个项目最后甚至无法盈利,一个好项目最后也变成坏项目。
这里面的道理李华勇当然是看得到的,他也知道林应龙现在郑重其事拉住自己,其实也想在这方面给自己一些告诫。
所以他现在不给他机会,提前把“压力很大”的话说了出来。
林应龙看着李华勇有点无语,他感觉面前这个年青人真是有点不太懂事,也不怎么会说话,自己明明已经准备了很多话准备对他进行一番“循循教诲”,却硬生生被他逼了回来。
然而没有办法,既然都已经被李华勇转移话题了,那就只能按转移后的话题继续交流下去吧。
“那好,小李,你既然看问题看得很清楚,那么我来问你,这个陶瓷厂项目,你觉得需要花多长时间把它建好呢?”
面对林应龙这个问题,李华勇稍微沉吟一会,然后他信心十足的伸出两个手指:
“后期的事先不去管它,但一期建设的话,我觉得花2年时间就够,就算从今天开始算起,最多两年半时间,我希望这个陶瓷厂可以正常投产。”
“嘶......”
听李华勇这样说,林应龙明显有点出乎意料,他甚至倒吸一口凉气:“小李呀,你这个,你这个目标,会不会太乐观了一点?”
李华勇微微一笑,他当然知道按如今这年代的建设水平。这样的速度当然是快了一点。然而李华勇必须定下这样一个目标。
李华勇之所以定这个目标,除了现在资金充足,让李华勇有底气这样说之外,更重要是现在已经是1986年年底,而两年之后,那就已经到了1989年了。
作为一家以生产高档瓷砖为目标,准备走高档路线的陶瓷厂,如果到时为了能够出口的话,李华勇认为没有其他办法,那就必须在那个日子到来之前把这种产品生产出来。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