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美国当大师: 第四十九章 肯尼迪
本章副标题:这次出场的人物煊赫吗?
……………………
PADDY多翻译为稻田、水稻、稻谷,引申义为乡巴佬,再引申下去就有了爱尔兰人的意思。(笔者注:感谢@源制暗病友。)
这个词通常是蔑称。然而,1798年统一爱尔兰人党(United Irishmen)的重要领导人爱德华?菲茨杰拉德勋爵(Lord Edward FitzGerald)声称他自己是一名自豪的“Paddy并且没有更多”。
所以PADDY就成了爱尔兰人的一种昵称。
就在顾维钧和孟宪承看到这个广告的几乎同一时间,某位身处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Paddy也看到了。不过他读的那份报纸不是《世界报》,而是《波士顿先驱美国人报》。
身为爱尔兰裔,他当然知道这条广告在问他们忘记了什么,那就是爱尔兰大饥荒。
而他的家族祖先也正是在1848年爱尔兰大饥荒期间乘船来到了美利坚,这位祖先名字叫做Padraig。
“巧合”的是,Padraig是英文名字Patrick的爱尔兰变体,昵称也正是Paddy。
老Paddy到美国时候才26岁,他很快在一个制桶厂找到了工作,挣了一些钱后就安顿下来娶妻生子。
1858年这个幸运的爱尔兰人不幸因染上霍乱去世,照料家庭的责任由他的遗孀布特里奇承担。为了抚养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这位坚韧的母亲当过小职员、理发师,最后成了一家小杂货店的合伙人。
他们的唯一的儿子也叫做Padraig,十四岁的时候小Paddy就退学去码头当了搬运工,勤俭努力的他存下了一点钱在码头区开了一家小酒吧。其后他展现出杰出的经商才能,在短短的时间又开了两家连锁酒吧。
在南北战争之后的波士顿,酒吧和此时慕尼黑的那些啤酒馆一样,实际上就是政客们表演的政治舞台。更棒的是,在选举期间某些慷慨大方的候选人还会免费提供酒水。
所以小Paddy的酒吧自然而然地成了他进入州议院的跳板,而他本人和他的家族也由此发迹。
1895年,担任了六年州议员的他和朋友用十三万美金创办了一家银行,名为哥伦比亚信托公司。
就这样,1848到1895这不到四十年的时间里面,一个爱尔兰贫民家庭就出了一位政治家和银行家。
在1888年小Paddy的夫人在波士顿西区生下了一个儿子,也就是正在看报的……
约瑟夫-帕特里克-肯尼迪!
“爸爸、爸爸、爸爸……”
就在小小Paddy回忆着家族史的时候,一个小小的正太跌跌撞撞地跑进了他的书房。这是他和前波士顿市长的女儿罗斯-菲茨杰拉德的第二个儿子。
好吧,这个粉雕玉琢的可爱小男孩就是未来的JFK,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
“约翰,爸爸不是告诉你吗,在我工作的时候不要进我的书房。”
小小Paddy可是一位颇为严厉的父亲,哪怕自己的儿子只有四岁,照样是一丝不苟。
“爸爸,抱抱。”小约翰不顾自己老子的臭脸,依然想要钻到他的怀里。
看着自己次子可怜巴巴的样子,肯尼迪先生在心里面叹了一口气,这孩子从小身体不好,去年差点因为猩红热而夭折了。其实,JFK患有“爱迪生氏症”,肾上腺功能有问题,造成他免疫力低下,终生需要服用类固醇类药物。
由于担心自己的健康问题影响到政治前途,所以后来JFK严格保密着自己的医疗史,甚至这种隐瞒在他遇刺之后还在继续。
这位严厉的父亲最终还是抱起了自己的儿子,给他念起了报纸。
“爸爸,Paddy是谁啊?”
“约翰,Paddy就是我们啊。”
“爸爸,那么我们忘记了什么?”
“约翰,我们不会忘记,不会忘记的……”
“约翰,你在这儿呢?不是告诉你不能打扰你父亲工作的吗?”就在这时,肯尼迪夫人走了进来,她用母亲的那种“严厉”口吻道,“快出去,找你哥哥去玩!”
而JFK的哥哥名叫小约瑟夫-帕特里克-肯尼迪,和他老子一样。而在原本那条时间线上,这位肯尼迪家族的第四代长子会成为一位飞行员,并在二战中牺牲。
看着他们的儿子欢快地跑出了书房,肯尼迪先生开口问道:“罗斯,想不想去纽约?”
“纽约?”肯尼迪夫人知道自己丈夫的心思,不过她还是犹豫着说道,“约瑟夫,是不是早了一点啊?”
约瑟夫-肯尼迪毕业后在父亲的支持下他成为波士顿银行的董事长,并自称为是全美国最年轻的银行董事长。他继承了自己老子的商业天分,在一战前后从事各种投机买卖赚了不少钱。这也让肯尼迪家族跻身于真正的美利坚豪门之中。
正当壮年的约瑟夫-肯尼迪有了钱,那自然就有了更大的野心。波士顿虽然是新英格兰地区最大的城市,不过还是不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心脏-纽约相提并论啊。
而且他认为自己的儿女们在纽约也更加容易进入社交界,所以他一直有把家搬到新乡城的打算。
“罗斯,你看这条广告……”肯尼迪先生把《波士顿先驱美国人报》递给了自己的妻子,口中说道,“我想去纽约见见那位格里菲斯先生。”
肯尼迪夫人看完了只有寥寥数语的广告,接着问道:“约瑟夫,你是想投资这部电影吗?可是……”
约瑟夫-肯尼迪确实有点商业天分,也很早就开始涉足回报丰厚的影视业。可是……
“三百万美金的投资?导演还是格里菲斯先生?约瑟夫,这可不是什么好主意啊。”
肯尼迪先生点点头道:“确实看着挺夸张的,所以我才需要去纽约和这位大导演当面谈一下,再看看剧本。”
他沉吟了一下道:“罗斯,要不我先去纽约走一趟。如果这部电影确实值得投资的话,那我不但会投资还会争取当制片人。”
“而且我正好去见几个老朋友,让他们帮我介绍一下房子学校什么的。等你们过去那就方便多了。”
既然他都这么说了,肯尼迪夫人自然不会有异议。
于是等到我们的袁大师回到纽约的时候,就会有了一个大大的惊喜。
………………
本章史料摘自杰弗里-佩雷特的《肯尼迪传》。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