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宋锦绣: 第四百八十四章 激进和保守
苗贵妃的回归,在整个朝堂上面,没有引发一定的波澜的,朝堂上面风平浪静的,哪怕是贵妃造成了汴粱市民的轰动,在整个汴粱,讨论的最多的,也就是贵妃归宁的盛况,特别是那些宝物,那个一人多高镜子的,可以神奇的,把人的一切都照耀的清清楚楚的镜子。
这个轰动,更多是民间的,甚至在皇宫之中,后妃们,为了这个镜子,也引发的争夺,一人高的,那肯定是不可能的,那是赵信提供给贵妃的,只有那么一个,就连之后给仁宗的,也就是两尺多一点的镜子,比之前的铜镜,不知道好了多少,可是见识过贵妃手中的巨大镜子,总感觉这些不怎么给力。
这还是一些有权势的后妃,仁宗加上在贵妃,在福康公主哪里搜刮的,加上他自己的镜子,也不过是30多面,一些比较得到他看中的,一面还不够,因为绝大部分的镜子,都是小型,扇面左右大小,这些镜子,一个根本就不够。
没办法,仁宗就通过叶清臣,委婉的把目的说了出去。
听到了仁宗的要求,叶清臣也是很无奈,让一个三司使,去干这样的事情,多多少少,有些让他郁闷,不过他更加佩服的,还是赵信。
一个假死脱身的皇子,利用丁海军的不毛之地,居然在2年的时间之中,经营了这么庞大的一个家业,别的方面,他或许不会佩服赵信,但是赚钱的能力上面,整个北宋,还没有那个能够超过他的。
别的不说,短短的2年的时间之中,仁宗从赵信的手中,得到了多少资金了,别的不说,之前的300多万贯,那可是意外财富。
哪怕是现在,手头上面宽裕了,北宋的财务状况,也是近20年的时间之中,最好的时刻,可是叶清臣手头上钱控制的越来越多,可是花费的地方也越来越大。
之前,没有希望获得拨款的前提下,一些可有可无的小项目,就不复存在了,可是现在,知道中枢有钱了,就报上来,有些,确实是没有必要,可是一部分,却是有必要的,这方面增加的支出也不少,再加上叶清臣提出的北方农田水利建设,虽然一肚子火,已经开启的项目,也不能放松啊。
听到了叶清臣有些不好意思的询问,赵信哑然失笑了,三司使亲自前来,这个面子是要给的,玻璃镜,在这个时代,没有见过的时代,可以说是无上至宝,可是在他那里,成本不会很高,原料就是一些沙子而已。
不过,类似给贵妃的那种,是绝对没有的,无论是哪个镜子上面,所使用的宝石的造价,还是贵妃的身份地位,必须要是头一份,那么斟酌之下,拿出来的东西就有限了。
赵信经过考虑,给了叶清臣200面镜子,其中三尺左右穿衣镜大概只有10面,其他都是大小不一的。
叶清臣也没有想到,会是这么的容易的,他也知道这些镜子的价值,如果按照铜镜的价格,这么庞大的铜镜,价值绝对不菲,铜的比重较重,这么庞大的一面铜镜,又经过专门的打磨和雕琢,消耗巨大。
玻璃镜的功效,远远超过铜镜,现在,有人知道丁海军有玻璃镜,也开始寻求,一块巴掌大小的镜子,已经被求购到了500贯以上,如果按照这个来计算的话,200面的镜子,差不多就是几十万贯。
连300万的现金,都毫不犹豫的给了,几十万贯的东西,也不过是毛毛雨了,叶清臣总算是达到了目的了,这些镜子,足以满足仁宗的需求了。
叶清臣离开的时候,也承诺过,会继续推动铁路的建设,不过需要时间。
镜子引起的风波,基本上,都是在后宅,就算是仁宗,也只是被后妃烦着,并没有拿到朝堂上面的,这个充其量,只是一个比较珍贵的,比较好玩的一个玩物,上升不到国家的层面。
最近北宋的政坛,较为的稳定,贵妃归宁是最大的一个事情,因为苗贵妃规规矩矩的,仁宗的表现也是如此,根本就没有见到赵信,虽然,有人怀疑,赵信借助着贵妃说了些什么,可是对于宰抚来说,要的并不是根本不联络。
那是不可能的,就算是普通的一军首脑,要想跟皇帝联络,也是很容易的意见事情,有的是人在中间穿针引线。
更何况,赵信还有这样的基础,强行让他们父子分割,那是有几乎不可能。
有的时候,只要表面上做到就可以了,大臣们只要是防微杜渐就好了,只要赵信不主动,秘密的面见仁宗,或者是通过贵妃,做一些超过纲常的事情,那就无所谓了。
朝臣们巴不得减弱赵信的存在感,一年多的时间,关于储君的挑选,已经进行了一年多,从宗室之中,挑选的人员,已经开始培训了,他们各自都有不同的长处,通过的一定的规则和学习,在大臣们看来,是接任的最佳人选。
夺嫡站队这样的事情,是任何一个聪明的官员,都必须要避免的东西,而规则,也最终不到最后时刻,不会揭秘,在这个时候,贸然的加入到这个领域,那是非常不智的选择。
当一封通过枢密院转来的北方情报,立刻把整个朝堂上面的目光,都给吸引过来了,辽国的国内战局,已经越来越烈了,为了干掉元昊这么一个心腹大患辽兴宗调动了25万人。
毕竟是在辽国境内,辽国可以在本土获得一定的补给,可以动用的力量,也就比之前远征西夏的时候大多了,另外一方面,也是对元昊的痛恨,成千上万的部落,被元昊一扫而光,哪怕辽兴宗还没有意识到,这些底层的牧民,对于辽国的影响,可是一个巨大的进项的减少,意味着未来,辽国会有一段比较痛苦的日子的。
再怎么痛苦,也必须要咬着牙坚持,他们丝毫都没有意识到,一直软绵绵的,被他威胁的北宋,已经开始的磨练爪牙,要对他动手了,或许,不存在灭国的能力,但是在短时间吃大亏是肯定。
辽国境内的变动,也让一直都要有所作为的贾朝昌,也亢奋了起来,特别是询问了的狄青之后,在棱堡和长弓的训练,告一个段落之后,他有八九成的把握,拿下燕云十六州之中的四个。
这已经是巨大的突破了,燕云十六州,那是北宋皇族的梦魔所在,别说是拿下4个,就算是拿下一个,甚至大半个,取得突破,贾朝昌也会是万众瞩目的存在。
关于铁路的事情,还只是仁宗和叶清臣知道,叶清臣虽然拿到了建设铁路的资金,却没有动用,这段时间,他对于赵信的了解,知道有一个计划书的存在,也就是说,一个整体的铁路修建的计划。
朝堂之上,临近的年底,整个朝堂上面也懒散了许多,贾朝昌的计划,一直都保持在小圈子之中,只是常规的更换武器,加强边境防御,还没有把这个事情,拿到朝堂上面讨论。
北方辽国的事情,对于北宋的宰辅而言,只是一个关注,无论是元昊,还是辽兴宗,都是北宋的敌人,他们之间狗咬狗,这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个好事情,可是暂时,没有介入的必要。
他们如果知道,贾朝昌居然大胆的,把禁军更换下来的装备,送给了元昊,恐怕会惊呆了的。
这已经不是涉足了,这是赤裸裸的干涉的,加强成为流寇的元昊的势力,让两个敌人狗咬狗,这是跳不离间的不二法门。
仁宗对于朝堂的掌控,仅仅限于朝堂,因为长弓的出现,禁军的装备更换,远没有那么的庞大,日常的更换也是例行的,一般情况下,更换下来的,都是破铜烂铁,没有人会去关注他的走向,在通过枢密院和边军的帮助,送出去,也就不引人瞩目的。
这也是贾朝昌期待的,一切准备之中,他要等到最佳的机会出现,才会在朝堂之上,一鸣惊人,说服所有的人。
对于宰辅而言,目前的北宋,正是最好的时代,西北的好消息,北宋的心腹大患彻底的消失,加上灵州和议的收获,或许这一部分不是现钱,可是这代表着整体的收益。
他们也听说了,渭州大会,销售了超过2000万,而且这笔钱,都被韩琦用到了灵州和西北四路上面。
这些大臣们,或多或少,有些郁闷,2000万啊,这可是之前的财政收入啊,一年北宋收的钱,就这么的用在了贫瘠无比灵州上面。
韩琦有明确的表示,只有这一次的钱是用在灵州上面,而且灵州计划已经全面开启,停不下来,如果停下来的话,之前的工程,就会成为烂尾工程。
好在,灵州的基础很好,只要把的这个保持下去,几百万亩水浇地,加上大量的草场,灵州就可以拥有粮食和的畜牧两条路。
不要小看种植,在别的地方,种植可能是亏钱的,只是因为国家的政策,不得不种的话,那么灵州,如果能够在保证粮食基本需要的前提下,获得大量的粮食的话,不但是一个稳定国家平衡的一个很好的办法,也是一个赚钱的门路。
西北的粮食有多么的昂贵,边陲的省份,不可能放弃,再加上的驻军的关系,每年,支应到边区的粮食,耗费巨大,按照每年100万石左右,就差不多是500万贯。
现在,如果灵州支应,这笔钱就可以节约下来,这是天大的好事情,相对而言,在灵州用了2000万,不算什么,每年增加的产出,可能两三年,就能够把所有的本钱给收回来。
无论是养殖业,还是种植业,都是一个高回报的产业,哪怕未来,伴随着大量粮食和牲口的出现,整个北宋这些东西的价格,也会答复的降低,可是灵州必然会因而而受益。
这个受益,可不是几万贯,那是几十万贯,那是百万,甚至是千万级别的。
接下来时候,赵信就是忙碌无比的,先期测绘的这些人员,把数据源源不断的送到了汴粱,然后赵信就用这么第一手数据,最终做出了一条贯通汴粱和灵州的庞大的铁路的。
这个铁路还有众多的制约,比如说,翻越秦岭,在这个时代,根本无法达成,这个时代的工程能力,无法建造一个翻越秦岭的隧道,更不可能把铁路修建到大山之上。
赵信还是有解决的方法,那就是分成两段,然后中间,用人力取代铁路,进行一番的转运,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贯通的难度。
整个铁路的长度,2200里,加上中间因为一些河流山川,必须要的绕路,大概是2500里左右,除了秦岭这个天险之外,到是没有其他的问题,这中间没有经过黄河这样的干流,如果要越过的话,也必须要截成两段。
整个计划非常的详尽,包括了占用的土地的数量,铁路跟官道不一样,必须要做成的封闭的,旁边,会建设一系列的绿化带,保守估计,整体的宽度,会达到六七十米,换算成庞大的铁路的长度,这个方面,征地的动作不小。
还有经过了区域,以50里设置一个站点,用于马匹的更换来计算,会拉动众多的城市。
叶清臣不明白铁路的拉动作用,可是在知道了这么一条铁路,跟京杭大运河的运力差不多的前提下,可想而知这中间的好处,毫不客气的说,整个西北都会受益,而在北宋已经没落的河南府和京兆府,也会因为这一条道路,复兴起来。
洛阳和长安,这两个千年古都,在过去的一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之中,都是最为重要的地方,几乎是都城的不二选择,可是在北宋,甚至北宋之前的五代十国,洛阳和长安彻底的没落了。
这样的一个计划书,让叶清臣非常的满意,不过这些时间,他也在考虑这件事情,有了仁宗给的300万贯,建设这一条铁路的资金是不成问题的,可是他明白铁路的好处,其他的朝中大臣,并不知道这中间的道道,贸然推动这么一个庞大的工程,是不是有些激进。。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