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宋锦绣: 第六百九十六章 庆历七年底
北国的冬天,真的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海参崴还稍稍的好一点的,因为靠近海洋的关系,虽然有从北冰洋过来的洋流,比起低纬度地区要冷,可是跟同样维度的内陆相比,已经暖和了许多。
大量军民收缩,在建筑物保温之下,在加上足够的燃料,虽然说,这些燃料,都是从内陆挖掘出来,通过陆路运输到了海州,再通过海州,运送到了海参崴,可是比起木柴来说,已经好了很多。
同样的,虽然海参崴获得的时间还短,可是已经有了产出了,大量来自东北的木材,成为了他独特的产品。
跟中国内陆相比,这里的森林覆盖非常的广阔,特别是靠近海洋的这一片地方,因为降水量足够,不是传统草原气候,是森林气候,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让所有人都感觉很好。
丁海军受木材的影响,已经非常的大了,没有足够的木材,大量的造船厂,没办法满负荷的运转,只能够修建一些小型的船只,这些全部都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木材,这些木材,或许不都是的适合做船材的,可是有了这些木材,再加上适合船材的,丁海军的造船开工量,都可以提升了很多。
最关键的在于,船不打空,这个才是关键。
之前,庞大的船队,给海参崴运送了足够多的物资,可是回去的时候,最多就带点缴获和人口,这里是一片不毛之地,还是未开化的地方,又有什么好东西。
这种情况之下,等于是用了两趟的耗费,运了一趟的东西过来,虽然对于丁海军来说,他财大气粗,不怕这个,也给的起,跟土地相比,这些财富算什么。
可是现在,木材的开发,一定程度上面,让这些船的利用率相当的高,能够节约成本,还能够给丁海军带回去更多的原材料,何乐而不为。
丁海军有各种各样的专业的工具,在来到海参崴的时候,赵信已经知道,在西伯利亚,在整个东北,森林资源异常的丰富,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反倒是草地和平地,是少数的,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只要离开海参崴二三十里,就可以看到大量的树木,合适做为船材的更是比比皆是。
后世的俄罗斯,就是以这种高品质的木材而著称,这些木材,一直都是俄罗斯出口的重要资源,其中有相当的部分,都送到了中国。
在初步的稳定了周围之后,就在距离丁海军最近的地方,开设了12个木材加工厂,以丁海军机械化,半机械化的各种的砍伐工具,可以很方便的砍伐大量的木材。
砍伐总是比种植来的容易,丁海军的各种工具,效率也相当的高,再加上一些运输的工具,或许无法全部装满所有的运输船,可是装满一部分就可以了。
大量来自东北的松木,还有各种其他的木材,送上船之后,送到了丁海军,或许一两个月之后,就可以全部的变成各种的船只,持续不断的增加丁海军的运输能力。
如果丁海军,不涉足到大陆,单纯琉球,济州岛和北海道,这个运力基本上足够,可是一旦涉足大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对于运力的需求,那是永无止境的。
在入冬之后,在连续几次船队运过来之后,赵信也来到了海参崴。
说句实话,海参崴在赵信的心中,有别样的意义的,这个被俄国占据,离开中国很久的城市,在这个时间段,在这个时间,回归到了他的手中,站在海参崴的棱堡上面,看着一览无涯雪原,另外一边,则是蔚蓝的海水。
海参崴,作为曾近远东最高维度的港口,号称是不冻港,可是每年还是有110天左右的封冻期,不过相对于那些更高纬度的港口,这个封冻并不彻底,一般从12月份开始,到第二年的三月份,其中12月份到3月份,封冻非常的轻,有一个破冰船,就可以开出一条海道。
赵信到来的时候,海水还没有封冻,过个半个月走的时候,只是稍稍的封冻,只要破冰船开出几十公里,进入到深海,就没有封冻了。
赵信不但视察了整个海参崴,也看了12个卫星城市,看到所有的一切都非常的好,在寒冬到来的时候,海参崴的军民们,也一直都没有停着,一直都在做工作,大量的生产各种的物资,保证效率足够的高。
只要度过这个冬天,对于海参崴而言,根基更加的扎实了,预计明年开春的计划,会进行的更加的顺畅。
赵信没有在海参崴停留多长的时间,他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鼓舞士气,要知道,近百万人,都停留在这里,还是在寒冬的时候,东北的冬天,最少是五个月,进入十月,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三四月之间。
在寒冷的冬天,除了呆在室内之外,其他的事情什么都干不了,这对于士气有巨大的打击,如果没有高层过来鼓舞,甚至宣扬和授勋,说不定就会有影响。
可是赵信还是多虑了,丁海军派出的这些人,最少的,也在丁海军超过3年的时间了,在3年的时间之中,他们在丁海军,享受了丁海军不错的待遇,基本上每一个都过的如同过去的富豪一样,甚至在他们之上,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们也相当的归心。
人没钱的时候,顾不上别的,需要满足自己的温饱,先吃饱饭,生存下去才可以。
可是吃饱了之后,甚至是吃的好,吃的很好的情况之下,就想着获得地位。
丁海军之前,要想获得地位,相当的困难,整个丁海军才300多平方公里,庞大的城市,人口密度相当的高,可是在这样的人口密度之下,就算是中品官员,也只是掌握了几个街区,甚至更少,这样的地位并不高。
可是在大陆,这才多长时间,就占据了超过150个丁海军那么大的地盘,未来,会更多,就算这些土地,不是每一个都能够发展到丁海军的程度,可是只要差不多,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促进,谁不想更进一步。
而带兵的将领就更是如此了,他们作为接触到秘密的一批人,他们很清楚,丁海军有多么强大,之前,丁海军是收着,防止被北宋看到,现在,一旦进入到大陆,这一点是瞒不过的,在辽国受到了巨大的损失的前提下,他们似乎灭掉辽国也不成问题。
到时候,就算无法回到北宋称王称霸,单纯一个辽国的皇帝,这也是一个方向,他们怎么说,也是从龙之臣么,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巨大的诱惑。
因为随时都有可能冰封,赵信只是在海参崴呆了一个星期,留下了大量的奖赏和补给物资,然后带着船队离开,这一次,他从丁海军出发,是直接的抵达海参崴,没有在济州岛和北海道过多的停留,可是回去的时候,这两个地方都要去。
济州岛和北海道,这两个丁海军仓促开发的岛屿,实际上经营的并不怎么样,丁海军在最初的时候,是把这两个地方,作为跳板来使用,他们的作用,就是在丁海军大规模的在海参崴登陆的时候,作为中转站,并且负担一些东西的生产。
毕竟,全部都从丁海军出发运输,不但耗费的代价更大,时间也会更长,如果济州岛或者北海道有一定的产出,这对于这边的支持力度会更大。
要知道,在北海道最近的地方,距离海参崴也不过是900多公里的样子,就算是港口的位置,也不会超过1000公里,这样的距离,跟丁海军这边,超过3000公里的距离比起来,不知道近了多少。
北海道地广人稀,在之前的占据之后,就已经在北海道种植了,加上北海道的渔场,大量的渔场,提供了庞大鱼肉,加上了少量的粮食和物资,最终制作成成品的军粮,然后运送过来,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的运力。
同时,一些工厂也会在北海道建立,这个只是临时性,到明年,一旦丁海军向大陆内部进军,在大陆的内部,占据了足够土地,建设起了城市的前提下,这些工厂都会向内陆迁移。
再怎么说,就算是在北海道,距离海参崴也有1000公里左右,水运毕竟要产生费用和时间,一旦建立起了工业化的城市,以丁海军的复制速度,最多半年的时间,就可以源源不断的产出,到时候,大部分的物质,都可以从城市之中产出,可以支持丁海军长时间的作战。
就在赵信离开了丁海军,前往北海道的时候,北宋汴梁,一年一度的统计再一次的开始了。
从庆历五年年底开始第一次的统计之后,三司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对整个财政收入和投入进行统计,看起来,多增加了一个司的人员,最少有成百上千,可是最终产生的效果却是非常好的。
明白了北宋目前的收入,到底有多么的可怕,庞大的收入,每年都以相当的程度,疯狂的增长,最重要的是,一些细微的地方,根本就没有注意到的地方,被注意到。
仅仅是庆历六年的年初,就揪出了数百个蛀虫,因此减少的损失超过了500万贯,这是叶清臣也没有想到的。
500万贯,放在庆历四年之前,那几乎是财政的四分之一收入,这笔钱够打一场高强度的战争了,要知道整个对幽云攻击,单纯直接的军费,也就是几百万贯而已,真正花钱的,是后面的赏赐。
而且这个贪腐是持续的,在庆历四年的时候,因为收入少,可是他们造成的损失,也在150万贯以上。
叶清臣之前累死累活,也不过是扣出了几百万贯,这才能够把当时的局面给支应过去,虽然多了150万贯,也不能够增加点什么,可是多了,总比少了好。
之后,伴随着统计的继续,又更加细微的东西被发现,牵扯的人员更多,设计的总额也更多,这也让叶清臣重视起来。
千里堤坝,溃于蚁穴,这些小的地方不注意,在北宋收入如此庞大的时候,一旦出现,造成的影响可就大的多了。
同样的,除了统计能够的发现这些细微的地方,还有就是统筹,以往拨款和建设,随意性太强,有的时候,等到拨款开始的时候,有些东西就跟着涨价了,耗费更多。
可是提前计划,在宣布之前,就把各方面都准备好,这样,耗费居然比之前更加节约,花更少的钱,办更大的事情,这一直都是叶清臣想要去实现的,可是他没有想到,实现就这么的简单。
这个制度,就这么在这里实现了下来,并且用了3年的时间,越做越好,开始只是几十个临时凑起来部门,后来成为了常设部门,甚至进行培训,从各地的官员之中抽调,甚至在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体系。
虽然因此产生的变化还没有出现,可是首先的好处就已经出来了,在目前,没有集中突击,没有刻意的去做,把全年的一些指标收集起来,再加上其他的方面,就已经得到了整体的数据,毫不客气的说,非常的准确。
在庆历七年,整个年度计划完成了12成,比预计的更高,同时各种的花费进一步的减少,同样的,总收入也开始增加,在庆历七年,因为幽云的占据和逐步开发,再加上各种生产活动的高涨,整个北宋的财政收入正式的突破了1亿贯,抛开投资和各种的花费,结余高达2500万贯。
这不是最高的收入,毕竟,在庆历六年,因为计划不太合适,剩余的资金很多,超过了3500万贯,可是之后很快就花出去了。
这一次是真的剩下了,因为整体的投入有些饱和,无论是工厂,还是铁路,叶清臣甚至不知道,这些钱要怎么花。
这恐怕是叶清臣入住三司之后,第一次有这样的想法,之前结余了3500万两,就没有这样的想法,无论是小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还是扩大建设铁路和公路投入,一下子就把钱花出去了,当时还有超出,差点在年底闹出赤字来。
b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