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唐朝: 第二百六十七章 安南都护府
“看看这道烤鸭,这个跟长安那边的烤鸭不太一样,配料不同,烤鸭用的柴火也不同,所以香味也不同。”
李好说的这个也是烤鸭,准确的说是后世滇省这边改良过的烤鸭,叫宜良烤鸭。宜良烤鸭又称滇宜牌烧鸭,是后世滇省经典的地方传统名肴。
起源于明朝,这宜良烤鸭并不算云南本土风味菜,它是由其他地方传过来的。烤出来的成品肥瘦相宜,皮酥脆,内香嫩,光亮油润,色泽红艳,清香离骨,地方风味显著。
李好呆过的地方几乎都有烤鸭,到了这边后自然不能错过,更何况这边本来就有这么一道烤鸭。宜良烤鸭用的柴火是这边的青松毛结,跟广州府那边的荔枝木不一样。
大致是古人结合本地实际,改用青松毛结做燃料。松毛结燃透时间短于木柴,可使炉温迅速提升又使热量得到充分集中利用,无烟气而有清香味。燃烬热度均匀持久,所用土炉保温储热性好,从而保证了足够的烧烤温度。
另外这边的烤鸭宰杀成鸭,刀工也十分讲究。颈上宰口,只准有黄豆粒大小,却因部位选得准,能将全部体血控干,点滴不滞留体内。
因而烤出的鸭子通体光鲜,不见瘀斑。更由于颈部表皮经烧烤后皱缩,宰口几乎看不见了,这样卖相极好,又很卫生,苍蝇也找不到叮咬产卵的缝隙。
烤出来的鸭子切成片,然后自己沾配料吃,味道跟别处的烤鸭又别具一番风格。李好自己先示范了一番,另外两人看了后就自己动手弄了起来。
“嗯,这烤鸭跟长安那边的虽然口味不一样,但是一样的好吃。嫩,脆,香!还是这边好,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回长安后,想吃个烤鸭还得提前预订,要不然就很难买上。”
李君羡吃了两块后一脸幽怨的看着李好,长安城那边的烤鸭也是出自李府的酒楼,那边每天售卖的烤鸭数量有限。如果想要多买些,除了提前排队买之外就是提前预订。
对于这些武将出身的肉食动物们,每天无肉不欢,想要吃个烤鸭还要排队,这个中的滋味确实不怎么好受。对于这个李好也没办法,酒楼那边一向都是这样操作,得按规矩来。
“来!来!来!好吃就多吃点,这边还有饵丝和饵块,这也是这边的特色产物,其他地方想吃也难。”
后世的饵丝、饵诀在滇省各地均属非常普及的大众化米制食品,不过就其品质及知名度而言,腾冲饵丝、饵诀却是其他任何地方都无法相比的。
尤其是久负盛名的皇封名吃“大救驾“——腾冲炒饵块,更是以其色、香、味、形四美并具的独有品质倾倒了有此口福的天下吃客。
腾冲饵丝、饵快吃法多样,可炒、可烤、可煮:“大救驾“即是先将卷轴饵块薄片切成三角形或棱形小片,配以鲜肉片、火腿片、鸡蛋、香蕈、胡萝卜、西红柿、豌豆尖等辅料及各种香辣作料在辣锅中爆炒而成。
其色五彩斑斓,其味满口流香,滑嫩不腻,令人食而不知餍足。将饵块切成饼状在炭火上烤黄,然后拌入加了草果、八角、芝麻油、辣椒油等作料的稀豆粉浆里,叫稀豆粉粑粑。鲜肉、鲜汤、鲜菜、鲜饵丝在小锅上一滚而就,叫小锅饵丝。
这一顿吃的三人都是直呼过瘾,包括做出这些美食的李好。李君羡甚至还故意在这边厮磨了几天,大吃了几顿李好做的美食后才过瘾的离开这边,回到他的驻地。
“逮着李少君做几道美食不容易,所以得趁这个时候多吃几顿,下次想要吃到,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去了。”
这是老李同志离开后的原话,当然走的时候也没忘了带上这边的干野生菌和宣威火腿。烤鸭也带了几只回去,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路上饮酒吃。
“王兄,安南都护府都督我举荐的是你。”老李走后,李好才有机会跟王玄策谈一些更机密的事情,这种事情李好还得背着老李来。
这种事情算是小动作,李好给自己,也给跟着自己的人,还有李恪另外谋一些东西出来,这个患忌讳,自然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如果皇上和朝廷没有异议的话,你的位置就跑不了。从这边往南都是陆路,但是从广州府那边出发,走海路到这些地方也方便。那边现在有几百首大船,更有训练有素的船员几万。到时我们筹谋这些地方后,就能两路夹击,这南边的一大片地方就应该是我大唐的疆土。”
两人指着面前的地图,李好给王玄策泄了底出来。远东贸易公司那边的船队,李好早就有打算利用起来,还有那些原本从辅兵中退出后的船员,正是最好的力量,武装出来就能成为一只军队。
“嗯,这些问题不大,有了贤弟督促那些俘虏修建的水泥路,我这边南下也会变得容易起来,对付那些小国自然不在话下,只是到时我们以什么借口南下?”
王玄策看了眼地图后沉吟了下回道,他不太明白李好为什么对扩充疆域那么的有兴趣。如果只是为了那边的土地,王玄策觉得这理由完全不靠谱。
大唐现在的疆域已经够大了,但是人口却还没跟上去。想要占据这么大的疆土,就必须有足够的人手来耕种占领。
“借口很容易找,这个到时我会通知王兄。另外这边的南进策略不会耗用朝廷的粮草和物资,想来朝廷那边对这些东西也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
李好笑了笑,对于开战找理由这种事情,李好能拿出一大把出来,而且他来之前还和李二吹过风,想来也该不是什么难事。
大战结束后不久,还没到年底,朝廷的旨意就到了李好手上。李好的建议李二全都采纳下来,成立安南都护府,属岭南道。
王玄策任第一任都督,朝廷还派了几个官员下来。李好看了眼几个官员后乐了,竟然全是自己手下走科举的学生,这对于李好的计划来说,无疑就是一个最好的消息了。
不过想想也是,这个时候的安南这边,在朝廷那些世家权贵眼里无疑都是蛮荒之地,他们怎么会舍得让自家的弟子过来,这正好便宜了李好手下的那些书院出来的学生。
李好见了这些学生后,然后跟他们几人一起吃了一顿饭。这边怎么安排,李好跟他们交代了一番,让他们尽力配合王玄策,把南诏这边安稳下来,然后南进。
安排妥当这些事情后,李好就准备收拾东西回广州府去。年头出来,到了现在已经快年尾了,速度快的话,还能在春节前赶到广州府跟家人过上一个春节。
当然,这边李好照样弄了一个酒楼出来,以这边的山珍水产为特色经营,同时还会搜集这边的一些特产运往李好手中其他城市的酒楼售卖,这个其他酒楼也一样。
整个大唐现在各地出现的新鲜蔬菜瓜果,以及高产粮食,大部分都是走的酒楼渠道扩散出去的。同样也把各地的特产传播到大唐各个城市,这也是李好成立这些酒楼的初衷。
根据李好手下的人统计出来的结果,现在的大唐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所有有点规模和人流的城市都有李府的酒楼。不过有些是李好自己亲自搭建的,有的是他的学生来做的。
这些酒楼的功能都一样,做适合本地口味的美食,推荐本地特产,然后从别的酒楼引进特产,顺便推销一些新式的蔬菜瓜果。
当然,这些酒楼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搜集所在城市的各种情况,或者帮李好散布一些消息出去。比如南方到处有金子捡,这边有好多挣钱的机会这些消息,让那些在家乡过的不好的人纷纷往这边而来。
效果很好,在没有电视无线电等东西的时代里面,酒楼这种地方散布消息就是最好的办法了,而且还实用。
“老师,你这是准备做米粉么?”快要走的时候,李好想起自己还有两件事情没有做,于是又把这两件事情拉了出来。这便有了他的学生见到的这一幕,李好似乎又在煮米粉吃了。
“不!这个在这边就不能叫米粉了。这个叫米线,过桥米线。”李好一边忙着自己手中的东西,一边笑眯眯的说道。说实在话,这种造型叫米粉也没错。
不过后世叫过桥米线叫习惯了,李好自然不会把这名字改了,这个就叫过桥米线。跟其他米粉一样,过桥米线味道好的关键也是在于一碗汤。这碗汤的做法很讲究,原料除了猪骨头外,必须要用两只壮母鸡,一只老鸭子。
用三只壮母鸡、两只老鸭子是不行!这是多年来厨师积累下来的经验,这样烧出来的汤才鲜,而且一定是老鸭子!鸡鸭都要现时宰杀,而且要把鸡血留着。
等到用猛火把猪骨和鸡鸭煮上四五个小时后,把汤里的所有东西捞出来。把鸡血挤成碎块放进汤里,不停搅动。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