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圣直播间: 第127章 不遭人嫉是庸才
“想想办法吧。”
崔石叹息道:“表面上看只是一幅画,但实际上如果查不出结果。那个犯人要爆炸的,这是几乎可以预见的案情,难道就不应该预防一下?”
“预防什么?”
身边经过一人,冷笑道:“我说你们监区里干活的,是不是觉得我们狱侦部门成天到晚就是喝茶聊天?”
那人拍了拍手里的一叠案卷,“瞧瞧!光是脱逃、自杀这些事情,都能把人忙得焦头烂额。现在你为了一张破画,要调我们的人参与侦查?开什么玩笑!”
崔石一抬头,认得是狱侦科副科长申林,站起身来道:“申科长,事情有点特殊。这名犯人一直都是监狱级危险罪犯,我们监区的杨哥费了好大功夫,刚刚有要转化成积极犯的迹象,就被人恶意毁掉了女儿亲笔画。要是调查不出结果,我怕这名犯人要闹出事端来。”
“别说那么玄乎!”
申林摇头道:“小崔你还年轻,不知道犯人有时候就是虚张声势,其实在咱们的监管环境下,他们也翻不起什么浪头来。真要是出了事,我亲自带队彻查到底。但总不能事情还没出,就把咱们吓得被犯人牵着鼻子走吧?”
“这……”
这话也不能说毫无道理,但申林毕竟不是七监区的一份子,不知道徐峰的具体情况。这厮今天那副抓狂的样子,绝不是摆着吓唬人的呀。
“好了好了,小崔你看我们这儿也很忙。你不是监狱闻名的眼镜大魔王么,实在不行我们负责提供眼镜,你戴起来回去跟那个犯人谈一谈,问题不就解决了?”
“申科长,情况真的比较特殊。我觉得案情没有太复杂,刚刚发生的时候比较容易侦破。您看能不能抽调两个专业的狱侦干事,帮我们……”
“两个?”
申林仰天打了个哈哈,摇头道:“小崔啊!你还真是不了解情况!你瞅瞅我们这里一共才几个人,每个人手里又有多少案子,都是什么级别的案子?你一张画的小破事儿,开口就要调两个人,没事儿吧你!”
“你以为,我这里的狱侦干警,跟监区厂房里的老鼠一样多,随便搬开一把扫帚,就能蹿出三两只来?”
这话,已经很有些讽刺的味道。
“算了算了!”
陶勇赶紧站出来打圆场,把崔石拉到一旁,道:“事情我知道了,有空我过去你们监区一趟,找找线索什么的……”
“不行!”
申林把眼睛一瞪,训斥道:“陶勇你是觉得工作太闲没事情做了?别什么鸡毛蒜皮的事儿都管,要是觉得压力不大,我这里还有两个蓄谋越狱的案子,你给帮忙找找线索?”
靠!
崔石觉得这申林未免手伸得太长,皱眉道:“都是为了工作,申科长没必要这么死板吧。”
“呵呵,死板。崔石,你是不是觉得全监狱就你最灵活?几分钟搞定顽危犯、监区里设立特别分队,你可真是灵活得令人羡慕啊。那就灵活到底呗,这么简单的案子,随便灵活一下就搞定了,咱们狱侦科做事太死板,恕不奉陪!”
咦?
这是话里有话啊!
听起来,申林态度这么生硬,不光是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好像对自己很有一些不满呢。
设立特别分队是为了圈养那些来路特殊的犯人,不好跟外人解释。但搞定顽危犯我也有错?
果然,不遭人嫉是庸才。总有些自己啥也不是的家伙,希望全世界都和他们一样,最好啥也做不成,那才不显得他们是猪。
既然是这么个来龙去脉,崔石也懒得在综合办公楼里跟这个嫉妒心爆棚的家伙争辩什么,跟陶勇简单说了几句,带着一肚子气回到监区。
“小崔,别往心里去。这几天咱们用心盯着徐峰,不出事就好。”
杨定高一看他脸色,就知道狱侦科之行不顺利,反而是过来安慰了几句。
“狱政科的赵科长人还是不错的,申林那家伙就有点不太地道,喜欢算小账,你不会是遇到他了吧?”
丁鑫倒是眉眼通透,一语中的。
“哈哈,丁哥威武!”
崔石笑了起来,“这货说,狱侦干警没有咱们监区的老鼠多,分不出来人。去他妹的,要是老鼠能破案,监狱也不用设立狱侦部门了。”
“哈哈哈。”
丁鑫拍了拍崔石的肩膀,“别听那货胡咧咧,他就那么个水平。”
“是啊,我听说申林破案方面的本事其实很差劲,全靠一张嘴能吹才爬上的副科长的位置。平时有什么案子就拼命压着手下人去做,做出来了他倒麻溜地分上一份领导功劳,挺多人对他有意见呢。”
杨定高也参与爆料。
“不说了不说了,晚上都有事儿没,组个局?”
丁鑫岔开话题,一言不合就要开酒局。
崔石不好拒绝,又是喝到接近八点才得以脱身,微微带着一点酒劲打开了直播。
“八戒,你再跑一趟南海。这菩萨离家出走也得有个期限啊,龙女就没说什么时候是归期?”
“没说过呢。”
猪八戒已经被崔石培养成了任劳任怨的劳动模范,听到吩咐不叫苦不叫累,扛起耙子腾云而去。
不过这边没了猪八戒,崔石倒是不能搞什么大动作。
如果这个沙通天就是沙悟净的话,万一双方说崩了要动手,没有老猪这个强大战斗力在身边,肯定是有点虚。
先去请示菩萨,如果真的找不到领导,那么等老猪回来再动手,这叫先礼后兵,没毛病。
崔石和唐僧在流沙镇找了个客栈先住下,反正他们这趟西游,可不同于原版西游记的穷游。凭借观音院搜刮的大批财富,不管走到哪个城镇,崔石都是直接金银开路,五星级客栈走起。
自古以来,钱可通神。
这方面到位了,住得倒是舒舒服服,一边等猪八戒回来,一边得空就去正在建造的流沙河大堤上察看。把眼前的工程和历史上黄河治理经历的那些成败得失互相印证,越看越觉得情况不妙。
于是崔石孤身一人,再次敲响了沙通天居住的那间茅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