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聊的古代,我该做些什么:入长安 第八十三章 心有点塞塞的李世民
不管徐元朗是不忿窦建德被砍了也好,还是看李渊不顺眼也好,这都和王子风没有关系。王子风目前在乎的只是他的天机阁开业到现在已经第二天了,依旧是没有一个人上门,连苍蝇都没有了,这可如何是好。
虽然徐元朗这根老油条又开始蹦达了,和王子风没什么关系,但和另一个人就有很大的关系了。那就是李世民。
在李世民平定窦建德和王世充的割据势力之后,成功进位为天策上将,位在诸王之上。可以说的上是两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了。
而奠定他如此成就的基石,就是他南征北讨过程中建立的赫赫功勋。他带领着他的秦王府主将,越马横刀,所向披靡。
可是自己刚回到长安消停没几天,河北那刘黑闼就开始折腾了,随后徐元朗这个反骨仔见刘黑闼不消停,他也跟着闹了起来。这让因为平定河北功勋进位的李世民脸上怎么看。
刚在齐王李元吉面前装完叉,顺便打击打击太子大哥一脉的威望,说你看看你,整天就知道胡混,父皇交给你的任务有哪一件完成的妥妥当当的?你再看看我,远的就不提了,就说这一次的打王世充,我还顺手把窦建德也给收拾了,现在河南河北全部都在我大唐的掌控之下,只要我的铁槊一指,所挡着破,所到处无不心悦臣服。
可没诚想,话音犹然在耳,可现实的耳光却来的如此之快。刘黑闼愣生生的来了一巴掌,把自己打的面红耳赤的;随即徐元朗也跟着来了另一巴掌,想当初徐元朗这个家伙还是自己亲自招安的,要不要这么不给面子。李世民前脚刚把大军带走,徐元朗差不多后脚就跟着反叛。
李世民就纳了闷了,徐元朗你这个挨千刀的,你能不能等自己走远一点,在家里好好的歇上一阵时间再来搞事情啊,你不累可自己都累了。
李世民自己打完薛举,打刘武周;打完刘武周,打王世充;打王世充,又顺带和窦建德打;好不容易把窦建德、王世充都给收拾了,窦建德余部刘黑闼和徐元朗有起来搞事了。
你们累不累啊?
不管刘黑闼和徐元朗累不累,反正李世民自己是有累了。送人头也不是这样送的啊,每一次都是派上几个一身肌肉的猛男上来单挑,猛男被砍了之后就是呼啦啦的一群人逃跑,自己带着人在后面捡东西;要么就是猛男很强悍,自己手底下的人单挑看不了,然后又是一群人海战术的扑上来,你砍我我砍你,一点谋略含量都没有。你们要不要这么汉子?李世民觉得心好累,每天都被这帮人堵在军营里,自己那温柔贤惠的观音婢一年也见不上个几回,对着这帮五大三粗的糙汉子们,很怕自己把控不住自己的行为啊!
在看看自己的大哥李建成,前头有王珪,后头有裴矩,左边韦挺、右边魏征、朝堂上还有一个力挺他的裴寂。
可是自己呢?黄脸大汉秦叔宝、黑脸大汉尉迟恭、腰堪水桶的程知节,心比自己还黑的侯君集,还有一帮子的皮厚抗打的粗货张亮、段志玄等等。
虽然这帮子人很难打,每个人一遇到冲锋陷阵都是争着喊着说自己的大刀早已饥渴难耐了。可是现在各路反王被自己干的七零八落的,剩下的不过是杂鱼小猫两三只。
待日后天下平定了,靠这自己这帮子武人,要和大哥手底下的世代摇笔杆子的文臣相比,感觉有些心累啊。
到那个时候,太子大哥手底下的人,一发力,如那
王珪有本上奏,奏某地人事如何调整等等;
裴矩有本上奏,奏户部粮食周转不灵,亟需从某地调粮平仓稳定人心等等;
魏征有本上奏,某策不和民时,望陛下收回诏令重新斟酌等等;
…….
太子大哥手底下的人各种抢镜头,各种刷头条。
可自己手底下的人呢?
马放南山,每天闲的发霉长蘑菇,只要御史台不参奏他们有干了哪些出格的事情,自己就谢天谢地了。
自己和大哥李建成一比,出镜率明显要差下几个等级。人家都是各种的吸粉收点赞,送花的送声望的一大片;可自己这方,关注度越来越少,没有动态更新,不被人拉黑怒对就算不错了。
一想到这里,李世民就有点心塞塞的。
瘸了一条腿,果然是蹦达不了多久啊!自己虽然趁着各路反王肆掠,凭借着自己出色的军事能力,带着自己的一帮小伙伴们各种的抢头条,吸粉也是蹭蹭的。可是一旦等这个战打完了,自己这帮小伙伴就要被大哥李建成的小伙伴按在地上摩擦打脸了。
不行!李世民想到这里,就绝对无法忍受自己被自己的大哥按到地上摩擦摩擦。虽然自己是大哥一手带大的,但自己一直认为,自己不比大哥差。自己要超越自己的大哥,比他做的更好,自己的是自己的,大哥的也是自己的,所有人的统统都是自己的。
哼哼,不就是几个会摇笔杆子的文人吗?大哥有的,自己也要有。大哥没有的,自己还要有。总之,一定要胜过大哥李建成才行。
“殿下?您这是在做什么?”
杜如晦走进来看到李世民在桌案上写写画画。平常这个时候,李世民不是在看兵书,就是在排兵布阵的演练。这写写画画的事情,一般都是交给自己这样的书记来做的。
李世民抬头,见杜如晦来了。
“克明,你来了。来的正好,快快快,帮我写一篇文告!”
文告?
“不知殿下想写什么样的文告?”
“大概意思就是,所有文采出众的文士们,只要自己觉得自己真的有本领,不论出身,不论背景,有才即可,到我新开的崇文馆来考校一番,果真有才,我都会量才录用。平常大家可以在这里讨论讨论学问,当然,我秦王府会出钱养着这里的,所以不用担心吃穿用度的问题。如果有事的时候,我也会咨询一些问题,从这里面选派人出去替我办事。相当于战国时代的孟尝君的养士三千吧,不过,这个崇文馆要的是文士。至于有能耐的武士我当然也收,就不放在崇文馆这个地方就是了。”
杜如晦一听,“不论出身,不论背景,有才即可”,这句话如惊涛骇浪一般冲击着他的心灵。
要知道在这这个世家越来越做大的时代里,想要当官,往上爬,出人头地,没有个好身份绝对是难于上青天的事情。即使出身于世家大族,可还有嫡庶之分。
真正被重视的嫡子和广大的庶子相比有算的了什么?
难道嫡子真的比庶子就要优秀许多吗?
难道庶子就是那般的不堪造就吗?
难道除了世家大族,寒门里面就没有真正的人才吗?
这一句“不论出身,不论背景,有才即可”的唯才是举论,让杜如晦重新看到了希望。自己只有紧紧的依靠在秦王殿下的身边才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那些和自己一样的空有才华却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不被重视的有才之士们也只有紧紧的依靠在这位秦王殿下的身边,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直到这一刻,杜如晦心里才深深的觉得,这位秦王殿下要是能够成为太子就好了,这样自己这些人才能够更为广阔的天地,才能一展胸中抱负,得到为国家奋斗,名垂青史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