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第一卷 战南阳 第1879章 家与国
不知道是因为喝了酒,控制力下降,还是因为袁氏姊妹花一个风韵成熟,一个青涩犹存,两人在一起实在太过撩人,孙策大失水准,只坚持了两个回合就丢盔卸甲,溃不成军。
袁衡如释重负,一躺下就睡着了。为了今天,她已经好几天没能好好休息,今天又戴着沉重的头饰,经历各种复杂的程序,与无数人接触应酬,身心疲惫,现在总算圆满完成,这股劲一松,疲惫立刻淹没了她,头一沾枕头就睡着了。
袁权起身,取出准备好的水为孙策清洁。地板下面有温泉流过,屋里很暖和,袁权只披了一件薄纱,在朦胧的灯光下,她的身体散发着玉一般温润的光。孙策斜倚在床上,看她走来走去,不时徒劳的掩下一衣襟,不知不觉雄风又起。他悄悄下了床,走到袁权身后,伸手揽住袁权的腰。
“别弄了,我们出去洗。”
袁权回头看了他一眼,嘴角微挑。“现在?”
“有什么不可以?”孙策一边轻抚袁权的胸腹一边笑道:“我知道你还没尽兴呢。我们出去,再战三百回合。”
袁权啐了孙策一口,红晕未消的脸上又热了起来。她的确没有尽兴,可是她知道孙策最近很忙,状态不是很好,今天又喝了酒,更何况又在妹妹面前,她自然不会说什么。
袁衡是正妻,卧室的条件最好,旁边就有温泉,连大门都不用出。袁权转身,一手搂着孙策的脖子,一手点点孙策的鼻子,未语先笑,眼神魅惑。孙策也不客气,将她拦腰抱起,大步来到一旁的温室。
温室里静悄悄的,只有墙角的一盏琉璃灯亮着,在雾汽中化用一个流动的光晕,像彩虹一般。孙策抱着袁权进了水池,水温正好,他舒服地长叹了一声,缓缓坐了下来,将身体全部浸入水中。
袁权起身,伸手去拿一旁的布巾。孙策借机撩起沾了水,贴在她身上的薄纱,又捧起一掬水,浇在她的腰上。袁权虽然生过孩子,可是腰还很细,显得臀更圆,腰部有一个浅窝。孙策最喜欢亲吻她这个部位,而袁权也非常敏感,被水一浇,身体便有些酥软,不由自主的伏在池边。
“你别逗我。”她呻吟道,声音仿佛从心里发出,低哑而含糊,更添三分妩媚。
孙策双手抱着袁权的腰,低下头,亲吻浅窝,又沿着她的脊柱缓缓而上,一直到袁权修长的脖颈,最后将她的耳朵衔在嘴里,低声说道:“刚才在阿衡面前,你是不是放不开?”
“我……”袁权面赤如火,身软如泥,趴在白石砌成的池壁上直喘气。“我怕她……以为我……”
“以为你什么?”孙策催问道。
“以……以为我……放荡。”好容易说出那两个字,袁权羞得没脸见人,双手捂脸。
“那怎么能叫放荡呢?”孙策一手撑着池壁,一手环抱着袁权。“阴阳和合,这是人间至乐,理当尽情享受,何来放荡之说?圣人也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不可荒废……”
“就你学问好。”袁权忍不住嗔道:“你莫不是要做一篇大赋?”
孙策嘿嘿一笑。“姊姊说得没错,我正是要做一篇大赋,这名字就叫……就叫《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你觉得怎么样?”
袁权“噗嗤”一声笑出声来。“与你相识这么久,还是第一次听你做赋,我可真是荣幸。听说你送了一首诗给阿宓,今天这首赋就送给我吧。”
“敢不从命。”孙策扭了扭腰。“姊姊是不是该先把我请进去,总不能在门口作文章吧?”
“你可真是烦人。”袁权嗔道。
孙策调笑道:“怎么我的赋还没做,姊姊却要出口成章了?”
“你……”袁权羞不自胜,轻咬樱唇,转头乜了孙策一眼,眼神迷离如波,又吐出粉红色的舌尖,轻轻滑过丰满湿润的嘴唇。
没有袁衡在侧,她迅速找到了和孙策独处的感觉,配合默契,浅斟低唱之余犹不忘孙策要做赋送她的承诺。孙策连那篇名赋的名字都记不清,哪里记得内容,只得装聋作哑。袁权也知道他没什么文采,做几句诗已经难得,做赋实在太为难他了,却又不肯浪费这样的机会,便主动让步,气喘呈吁的说道:“你……你好歹……说两句,也让我……了个心愿。”
“这还是你的心愿?”孙策很好奇,没想到袁权还有和甄宓一样的文艺范,想要专属的诗赋。
“我也是……读过书……的女子,未嫁时也……也和闺中蜜友……吟诗……做赋,想着将来嫁一个风……风流名士、博学大儒,只是没想到……后来……嫁了个……伪君子,总算上天待我不薄,遇到了你,此生心愿足矣,若说遗憾……便是你……这文采……稍微逊色了些。本来……也无所谓,人无完人,可是……可是……”
“可是我送了阿宓一首诗,所以你也想要一首?”
“是……是的。”袁权双手捂脸,吃吃笑道:“夫……夫君,我……我是不是很无聊,和一个孩子争风。”
“这不是无聊,这是人之常情。好胜之心,人皆有之,你又怎么可能例外?”孙策坐了下来,将袁权抱在怀中,交颈如鹤,托着她的臀股,缓缓上下。孙策贴在袁权耳边,轻声说道:“姊姊,我尽力做两句,多少不限,你别笑我就行。”
“我怎么舍得笑你。”
孙策闭上眼睛,一边享受一边构思,勉强想起几句,立刻说道:“姊姊,有了,你听好了。”
袁权欢喜不禁。“我听着呢,你快说。”
孙策睁开眼睛,正准备说话,突然发现对面站着一人,一手掩着胸前的衣襟,一手掩着腿心,身材修长挺拔,两条长腿紧紧的夹在一起,正目瞪口呆地看着他们,不是袁衡还能是谁。袁衡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来了,也不知道怎么来到这里,更不知道她看了多少。
“夫君,你怎么不说了?”袁权背对袁衡,不知状况,见孙策半天没说话,又催促道。
孙策脱口而出。“你妹……”
袁衡突然竖起了手指,挡在唇边,缓缓地摇了摇头,蹑手蹑脚地退了出去。
——
来回折腾了两个月,十月末,三封三让终于走完了流程,孙策正式接受朝廷封赏,成为本朝一百多年来的第一个异姓王,并就任大将军,掌内外军事。
诏书公布天下,顿时民情沸腾,舆论嚣嚣。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即使是支持或反对也并非一致,分歧明显到甚至是背道而驰,争论不休。
有的人支持朝廷,觉得朝廷能面对现实,为了天下太平可以事急从权,封孙策为王,又征孙策入朝主政,而不是选择战争,有胸怀,有气度,天子虽然年少,却非等闲之辈,有明君之相。大汉中兴有望。有的支持孙策,认为孙策封王是实至名归,入朝主政也是天经地义。新政在山东推行数年,效果显着,理当推行天下,恩泽万民。
支持的如此,反对的也不例外。有人反对朝廷举动,认为违背祖制,不仅助长了孙策的气焰,还开了一个坏头,将来称王称霸,不把朝廷放在眼里的人会越来越多。有人反对孙策,认为他有谋逆之心,违背了圣人教诲的忠义之道,言行不一致,是个伪君子。
面对汹涌的舆情,孙策稳如泰山,既不急于自辩清白,也没有打压的意思。他按照既定的方针一步步地向前走,最多只是调整一下缓急。
眼下最急的事务自然是防线。天子封他为王,征他入朝主政,都是朝堂上的较量,战场上虽然风平浪静,但暗流涌动。曹操、贾诩加官进爵便是明证。益州、并州是关中的两臂,朝廷的用意再明显不过,战争不仅不会结束,反而会越来越残酷。
战争是烧钱,钱粮是基础,不能有丝毫大意。秋收结束,各州郡的上计结果陆续送到,孙策封王之后的第一次盘算家底,五年计划第一年的实施效果陆续展开,大量的财会审计工作需要人主持。孙策拜张纮为首相,负责全面工作,虞翻为计相,主要负责财政,共同主持年终审计,清点家底。
军事方面,孙策以大将军开府治事,内设军师处,以郭嘉为军师祭酒,下统军师、参军数十名,参谋军事。外设九都督:周瑜督江陵,黄忠督南阳,鲁肃督洛阳,吕范督浚仪,纪灵督任城,徐琨督济南,沈友督北海,太史慈督辽东,甘宁督水师,各委派军师一人、参军数人辅佐军事。此外再设长史一人,由杨修担任,代表孙策入朝主政,与天子斗智斗勇。
军师府和九都督直接向孙策本人负责,不受州郡限制。军权是立身之本,任何时候都不能假手于人。
因为沈友的职务变化,孙策又调整了五州刺史,杜畿继续担任荆州刺史,陶商任徐州刺史,满宠正式接任豫州刺史,伊籍接任青州刺史,高柔接任扬州刺史。
一连数日,孙策都忙得不可开交,不是开会协商,就是接见文武,或是勉励新升官的人,比如伊籍、高柔,或是安抚对职务不太满意的人,比如陶商。还有一些虽然很重要,但一时半会还没办法安排的,他也要接见一下,好让他们安心做事,比如吕岱、孙河。还有询问方略,准备上任的,比如杨修。
虽然还没做皇帝,孙策已经感受到了日理万机的压力,身心疲惫。
b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