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第一卷 战南阳 第2467章 逆境
徐晃没筹到多少粮,却惹出了麻烦。
麻烦不是来自于山里的巴人部落。巴人虽然骁勇凶悍,可是面对装备精良的吴军,他们被打得落花流水。几个自恃武艺高强,率先冲上来迎战的勇士没几个回合,就被配合默契的吴军砍倒在阵前,剩下的一看形势不对,掉头就跑,比冲出来的速度还快三分。
麻烦来自于张鲁的部下。
张鲁的部下大多是巴郡人,即使是汉人,也和巴人相处和睦,同仇敌忾,有婚姻关系的不在少数。听说徐晃率部袭击山里的巴人部落,他们顿时火冒三丈,纷纷赶到张鲁面前请命,要求张鲁请示黄忠,严惩徐晃及其部下。
巴人性野,说话和吵架一样,还有人当场就拔了刀,砍得路边的石头火星四溅。
眼看着要全军造反,大有一言不合就砍了他这个嗣师脑袋的可能,张鲁暗自叫苦。他不敢怠慢,亲自赶到中军,向黄忠叫苦。巴郡籍将领生怕他糊弄,派了几个人,以一起请愿为名,挟持着张鲁一起行动。
黄忠刚刚走出大巴山腹地,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遇到这样的事,也有些恼怒。他大马金马的坐在路边的一块大石上,阴着脸,看着一脸无奈的张鲁和他身后怒气冲冲的将领,半天才没说话。
部曲将向宠一看形势不对,悄悄打了个手势,亲卫们便围了过来,护住黄忠。向宠按着刀,站在黄忠左前方,随时准备上前厮杀。
张鲁见状,心慌意乱,两腿打颤。身后的将领也有些后悔,互相看看,做好了拼命的准备。投降月余,他们清楚吴军的战斗力,更听说了黄忠的骁勇,仅凭他们几个,还真未必能将黄忠如何,反倒有可能被黄忠剁了。
形势紧张,一触即发,气氛仿佛凝结了,没人敢轻举妄动。
“怎么,张嗣师后悔了?”黄忠皮笑肉不笑,一字一句的问道,手指轻轻捻着。
“不,不是这样的。”张鲁强笑着,连连摇手,将来意解释了一遍。他身后的部将们也鼓起勇气,七嘴八舌的喊冤,只是当黄忠的目光扫到他们时,他们便下意识地会放低了音量,垂下了眼皮,根本不敢与黄忠对视。
“原来如此。”黄忠也放缓了语气,问了张鲁一个问题:“嗣师可曾与徐晃联系?”
张鲁摇摇头。
黄忠哼了一声。“嗣师,不是某说你,你这可有些孟浪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么大的事,岂能听几句片面之辞就决断?万一他们是曹操派来传谣的细作呢?兵不厌诈,不可不防啊。”
张鲁有些挠头,他的部将们也哑口无言。不过他们还是不肯走,非要黄忠表个态,万一徐晃真的干了,一定要追究徐晃的责任,血债血偿。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黄忠一口答应,命人草拟命令,向徐晃询问相关事宜。为了表示诚意,还让张鲁派人跟着一起去送信,当面询问徐晃。
张鲁等人先被黄忠镇住,已经不复来时嚣张,见黄忠如此处理,反倒有些意外,忙不迭地答应了。
很快,传令兵带着黄忠的命令出发了。
黄忠随即和张鲁等人商量,当务之急是筹措军粮。没有粮食,别说作战,连军纪都无法保证,这几万将士如果失去了军纪的约束,四处劫掠,你们担心的问题真有可能出现,而且会比你们想象的更严重。
巴郡是你天师道的地盘,你本人还是巴郡太守,筹措粮食的事非你莫属,你可不能推辞。
面对黄忠的威胁,张鲁不敢推辞,只好一口答应。但他也提了一个要求,如果徐晃真的枉杀了巴人,黄忠必须依军法处置,给巴人一个交待。否则别说筹措粮食,巴人很可能会立刻叛乱。
黄忠再次郑重承诺,如果徐晃真是纵兵劫掠,一定会严肃处理,绝不食言。
送走了张鲁,黄忠召集诸将议事,让大家做好应变的准备。徐晃抢粮的事十有**是真的,依徐晃的性格,肯定也会有解释,但这个解释能不能让张鲁等人信服,谁也不敢说。
有备无患,万一张鲁和巴人不接受徐晃的解释,那就只好来硬的,武力消灭。
听完黄忠的安排,诸将沉默。翻越大巴山比他们预想的还要困难,至少耽搁了十天,军中存粮最多还能支持三五天,三五天内找不到解决办法,他们除了劫掠巴人没有其他办法可想。
可是他们也看到了,劫掠巴人的后果很严重,不仅身边的这一万人要处理,西城还有几万人。一着不慎,吴懿暴起,徐庶失了西城,他们想撤回去都做不到。
一时贪功,自陷险地,每个人心里都有些后悔。
黄忠本人也不例外。
李严的压力最大。身为军师,他对此次失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不是他鼓动诸将,屡次向黄忠请战,黄忠不会答应这次的作战计划,至少不会是现在。还在大巴山里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遇到了麻烦,可是后悔已经来不及了,他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向前,希望能有一线转机。
否则他的仕途就到此为止了。不管是军师还是统兵将领,出现这么大的失误,简直就是自毁前程。
现在转机来了。徐晃派兵劫掠,激怒了巴人,有可能引发张鲁部叛乱。当着诸将的面,李严严厉的批评徐晃不识大体,不仅没有按照事先的计划迅速夺取宕渠,补充军粮,反而派兵劫掠山里的部落。一个部落能有多少人口,能有多少粮食?就算将附近的部落全部杀了,也无法筹集到足够的粮食,反而引发了内乱,后患无穷。
如果张鲁的部下真叛变了,别说攻取巴西郡,仅是这一万叛军就够他们头疼的。正面作战,吴军当然没什么好怕的,可现在是在山里,又是在巴西,地形不熟,取胜并非易事。
李严建议,不管徐晃有没有劫掠巴人,仅凭贻误战机,没有及时攻取宕渠这一条,就应该军法从事。
诸将中不乏支持李严的人。他们也清楚,形势危险,立功的机会很渺茫,必须有人出来承担责任。徐晃是襄阳督,又是前锋将领,有承担后果的资格。只要将责任推到徐晃身上,他们就安全多了。
面对乱了方寸的李严和一反常态的诸将,黄忠的脸色比面对张鲁时还要难看。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