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手机站m.dajiadu8.com,服务器懒得转移了,凑合看吧!没收益,所以空间有限,请见谅

首页

历史军事

历史扳道工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历史扳道工:正文卷 第262章 循循善诱

    孙珲对这些发生过的事可以说了如指掌,对李纲娓娓道来,使李纲仿佛回到了那段难忘的日子。

    而在和孙珲的交谈中,李纲回想起上一次东京保卫战中的种种经历,不由得猛然醒悟。

    自己犯的不该犯的错误,实在是太多了。

    而现在的情势,已然同往昔大异,他和皇帝赵桓之间的关系,也不可能回到从前了。

    此时的李纲,忽然感到一阵发冷。

    “梁溪先生可知,自李邦彦罢相之后,官家为何仍不愿起用您和老种相公吗?”孙珲似乎看出了李纲在想什么,问道。

    “射滔请讲。”李纲正色说道。

    孙珲告诉李纲,其实从能力上讲……嗯,非常遗憾,以赵桓的智商来看,根本分不出。无论是李纲还是种师道,他们说的那些计策啦、战术啦,赵桓认为好坏成败根本都是纸上谈兵,实践上是没有结果的。

    哪怕是被种种意外原因搅乱了,但也一样是没经过验证。

    经过验证的只有一点,他们是开封城里暴民们的偶像,上一次的民变是因为他们才爆发的!仅此一点,就使赵桓坐立不安。这一点都不夸张,想想看,赵桓想逃难,李纲硬生生鼓动军人反对;赵桓想议和,开封市民以李纲为原因暴动。

    无论是谁,也不能把这样的臣子留在身边!

    这话赵桓不方便说,自然有代劳的人。宰执耿南仲、左司谏陈公辅出头,指责李纲“结士民伏阙”,李纲立即懂了,按规矩办事,宋朝的宰执必须十全十美,只要有人指责,必须第一时间自动走人。这样才是一个懂廉耻的人。

    李纲一连写了十多份辞职报告,都没被批准,皇帝亲笔写圣旨告诉他,当此国事危急,你要发挥强项,把国防搞起来。李纲感动,充满了干劲,这是他最想做的事啊!他精心筹划,写出了《御敌八事》,里边不仅有应急,更有长治久安的办法。

    交上去之后轮到了赵桓郁闷了,他认为这人真呆,连官方语言都听不清楚,发挥强项、国防嘛,明摆着让你去前线!你要是正常辞职的话,还是文官系统里,再派出去就于理不合了。现在可好,非得让人把事挑明了,多没风度。

    于是赵桓任命李纲为河东、河北宣抚使,全权负责北方防务。

    看上去这是终于把军权交给了李纲,他可以自由行动全情发挥了!但是,稍等……宣抚司制下只有一万多名士兵,边疆各重镇的将官士卒们保持原有的上下级系统不变,和李纲没半点关系。

    也就是说,李纲带着少量的非亲信部队,站在国防的第一线,等着金军的再一次入侵。

    相比之下,这已经很不错了,参照种师道,会发现赵桓很善良仁慈。一个月之前,种师道以七十岁高龄在深冬季节里,从西北率军勤王,不管实际起了多大的作用,光是这份苦劳,就应该得到尊重。如果为了以后勤王军队的积极性,宋朝更应该把他树立成典型,让他闪闪发光,让他光芒万丈。

    可赵桓的决定是,任命种师道为太一宫使。前面说过,这是个闲职,一般来说,被贬职贬到一无所有时,官方才会赏给这种头衔。

    勤王难道有罪吗?

    有人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御史台长官许翰出面斡旋,赵桓这才收回成命,加封种师道为检校太师,进阶太尉,实际的职务和李纲一样,是河北、河东的宣抚使,驻扎在滑州。

    至于兵,那是一个也没有的。

    如此对待李纲和种师道,无非是因为,他们二人在民间的威望太高了。

    “射滔说的是,我此次勤王,弄不好仍是之前的结局。”李纲叹道。

    “现下金兵退守太原,京师虽然解严,但三镇在金人之手,金人随时可能卷土重来,官家还得仰仗梁溪先生之军心民望,”孙珲说道,“何孙二相也对先生敬重有加,所以先生暂时不会有贬斥之忧,但是将来只怕难说。”

    “虽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可我才疏智钝,看不了太远,只能求问心无愧了。”李纲说道。

    孙珲听了李纲的回答,知道他是个一根筋,微微一笑,借着他“问心无愧”这一句,转移了话题。

    “梁溪先生回京之后,可去谒见过太上皇吗?”孙珲问道。

    “没有。”李纲闻言脸上微有惭色,他当然知道宋徽宗赵佶现在给软禁在了龙德宫,一切对外联系都切断了,而赵佶之所以落得如此凄惨下场,他李纲可以说功不可没。

    “没去就好。”孙珲接着说道,“要是你去了,给官家知道,只怕疑忌更深。”

    “是啊!”李纲点头道,“现在真是得处处小心了。”

    “说起太上皇,即位之初,还是颇有作为的,可惜受了奸臣之诱,坏了大事。”孙珲叹道。

    熟悉历史的孙珲知道,宋徽宗赵佶并不是个纨绔子弟,这从他的勤奋好学、多才多艺与诸多艺术成果上就可以看出来。他也并不昏庸。从他当政之初的情形判断,的确称得上出手不凡,“灿然可观”。当时,他大刀阔斧地整顿朝纲,平反冤狱,贬窜奸佞,提拔贤良,一时间,很有除旧布新的气象。他曾经发布一份诏书,相当谦恭地希望天下人能够畅所欲言地品评朝政,其诚恳平和、推心置腹在历代帝王诏书中十分少见。从这份诏书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位青年天子涉世未深的坦诚、带有理想化浪漫气息的良好愿望,读来很是感人。

    宋哲宗在位时,也曾经发布过一份让天下人上书言事的诏书,献言者数以千计。结果,章惇做宰相后,断章取义地摘录这些上书,凭只言片语来整治上书者,搞得人们怨声载道。宋徽宗上台后便下令撤消了这个专门从事罗织的编类臣僚章疏局。

    宋徽宗执政之初,虚怀若谷地听取各种不同意见,相当令人赞叹。宰相张商英劝告他要克勤克俭,防止奢华,不要大兴土木,抑制侥幸取宠的小人,他表示完全接受。有一次,他让人整修升平楼,还特意告诫工头:如果张宰相经过这里,须速把工人们藏到楼里去,不要让他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