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国防生:正文卷 第七百七十二章 界碑
离开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虽然时间比较紧,但是沈耘并不希望就这么静悄悄地走。因为在这里,虽然仅仅生活了大半年的时间,但比任何以往的生活都难以忘怀。
真正从内心将自己当做一名边防战士,在离开的时候,注定有一件事情,是必须要去做的。
当上级派遣来运送他们的车辆距离驻地还有近一天路程的时候,沈耘带着猛虎营的官兵,分批次驱车来到了被称为生命禁区的神仙湾哨所。
事先没有得到通知,看到沈耘突然带着这么一大帮子人,肖连长有些不明所以:
“首长,是出什么事情了吗?怎么忽然带着这么多战友上山?”
沈耘的人品他还是信得过的,虽然有些质疑,但并没有达到戒备的程度。
面对肖连长的询问,沈耘点了点头:“我们接到了新的任务,马上就要离开这里了。虽然这大半年没有执行过具体的巡防任务,但无论如何,从编制上来讲,我们也是边防兵。”
“既然要走了,当然不能忘了边防部队的老传统。”
听到沈耘的解释,肖连长顿时大笑起来。
沈耘所说的,其实一直以来都是各个哨所都在议论的。猛虎营开赴喀喇昆仑山口这么长时间,一直都在进行着强度非常高的训练。
虽然猛虎营没有巡逻过一天边防线,但是能够在海拔四千七百多米的高寒地带生存训练这么长时间,各哨所早就把猛虎营当成了一家人。
是以在知道沈耘他们在这里呆不长的时候,不少人就在想,沈耘他们到底有没有将自己当成过边防人。
如今看来,不管猛虎营的其他官兵怎么样,但沈耘这位军事主官,精神里头已经有了他们边防军人的因子。
“首长,再过半小时,正好我们要出去巡防,不如跟着我们一起去吧。这里的每一座界碑,我们都非常熟悉。省得你们走冤枉路。”
到这会儿,被带来的官兵才明白,沈耘带他们来的目的,跟界碑有关。
进而,很多人便想起了那个似乎有些印象的传说。
传说,每一位边防军人离开的时候,都会亲手擦拭他们巡逻过的边防界碑。那镌刻着“华夏”字样的石碑,将会成为他们在军营最后最美的记忆。
一想至此,所有人的身体都有些轻微的颤抖。
一名合格的军人,注定是崇尚荣誉的。能够来到猛虎营的,注定都是合格的军人。
所以亲手擦拭那冰寒彻骨的界碑,对他们来说,同样意味着一种崇高的荣誉。能够拥有一段边防军人的经历,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将来儿孙满堂时的谈资。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可以用这种方式,来证明他们青春的价值。
上百号人轮流吸氧,而后原地休息,这半小时等待却似乎那么漫长。
当听到肖连长走到沈耘面前请示的声音,官兵们宛如艰难地度过了一个世纪。
当然,也随着这声请示,本来还因为严重低氧的环境精神略有不济的他们,瞬间变得亢奋起来。因为走出这道哨所的大门,就意味着一项神圣的仪式,将由他们担当主角。
最近的界碑距离神仙湾并不远。毕竟在这段过境线上,方向变动隔一两公里就有一次,这时候界碑的作用就相当突出。
沈耘他们这次遇到的界碑,是一块大理石制的单立基本界碑。因为只是一个小角度边境线转向,界碑的基座只是用混凝土浇筑成尺许见方。
那半人高的界碑棱角分明,即便有雪片盖住了顶上那点地方,却依然与周围被冰雪完全覆盖的山峦截然不同。
在这座碑体上,沈耘似乎能够看到一个又一个普通的边防军人的身影,挺直了脊梁,与它默默相对,将沉重的军礼,化作无言的念想。
肖连长一行自然不能在这里久留,匆匆道别之后,神仙湾的官兵们便开始继续履行他们的使命。
而沈耘一行,此时则静静站在这座被风雪吹得寒透了的石碑。
“都擦擦吧,这上百号人,下手都轻点,石头太脆了。”
看了好一阵子,沈耘这才回头招呼着。一个连的官兵开始有秩序地用自己来时携带的毛巾,一个接着一个,小心翼翼地从最上边开始,仔细擦拭着。
也正因为一次上去的人不多,这项工作足足进行了一个小时,才终于宣告完成。
此时此刻,没有一个人的身上是暖和的。但沈耘能够看得出来,虽然冻的开始哆嗦,但没有一个人的眼神是带着不耐和敷衍的。
“过了今天,咱们就要离开这里了。八个月的艰苦训练,除了脸蛋上的高原红之外,这里还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很多的回忆。而我们,除了早已化成兵的汗水和眼泪,再也没有一丝痕迹。”
“擦拭这座界碑,只是意味着我们即将离开这里。但边防军人不怕艰苦,牺牲奉献的精神,我希望能够融入到我们每个人的脑子里。”
“这场演习之后,无论你们面临复员,还是得到升迁,都不要忘了,在四千七百米高的地方,你们度过了八个月。那么往后,除了生死意外,还能有什么,比过去八个月时刻直面生死还艰难的事情。”
“除了牺牲和奉献,我想,你们还应该记住勇气和担当。我相信世界上还有很多我们无法解决的困难,但我同样相信,世界上没有什么我们不可以面对的困难。”
“如果有,不妨想想,今天能够站在这里的我们。”
煽情的言语说的不少人泪光涌动,但沈耘已经失去了继续说下去的激情。情怀固然是这次探访的主旋律,但除了情怀之外,总需要一些额外的东西,让它显得不那么单调。
“现在,向我们的界碑,向无数为了我们脚下这片土地抛头颅洒热血的前辈,敬礼。”
如果安黎能够亲眼看到这一幕,他一定会深深为沈耘这种适时的思想教育折服。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