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于盛唐:第二卷百家学堂 第一章 江湖来客
魔鬼行走于世间,如人一般,却藐视一切生灵,标榜仁爱,追名逐利,启迪着邪恶。
李鑫在书房里带了几天都没有出过门,然而大火焚烧过的长安城彻底乱套。一场不知名的大火下去,数百居民惨遭烧死,几千居民居无定所,还有难以统计的外邦商人。
整个朝廷从皇上李二陛下,到长安城的巡逻武侯,这些日子基本都没有过休息。除了要安抚受伤的民众还要挨家挨户的搜索罪犯,这群魔鬼一般的存在几日里,在长安城大肆杀戮,凡是曾经接触到他们的,大多被灭了口,顺着踪迹查到了几个逃亡出去的天牢重犯,奈何看到的都是冰凉凉的尸体,一点价值都没有。
数天内一点线索都没有,负责调查此案的刑部尚书被罚了数月俸禄,两名侍郎成了替罪羔羊被免了职位。不死心的李二陛下又令百骑统领李绩负责,李绩接到圣旨后愁眉苦脸,这群亡命天涯的死士和各色行走江湖的绿林人那是那么容易差的。手底下领军打仗的将士那是没的说,多不胜数,可是要把这群大老粗弄来查案那不是痴人说梦吗?
话说以前李绩和秦叔宝还有程咬金也是混过江湖的,死士查不到总能在这群江湖人身上找到点线索吧?思来想去之后李绩找到秦叔宝程咬金,三兄弟一人给以前的老兄弟们写起了信,言语中多是请求之色。老程他们这辈子都没这么低声下气过,无奈啊现在也是被李二陛下逼的没办法,本以为信送出去了,以前的老哥们多多少少会给点面子,总能透露点消息出来,天不遂人意啊,收到信的老哥们纷纷以退隐江湖不问世事为由,不透露一点消息出来,但是气的老程是头冒火光,把书房的家具砸了个稀巴烂。
不过这件事李绩看的明白了,这是有人下了封口令了,至于是谁,这个不算太难猜。能让这些个大佬不敢说话,也只有七家,这七家分别是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这七家自南北朝时已经是权势鼎沸的豪门,到了大唐时已被人统称为五姓七家。
而现在现在权势最高的就是大唐的统治者,陇西李氏。其他六家能和大唐的皇族相提并论,权势可想而知,更有甚者言,天下三分李氏只占其一,余下五家在占其一,剩下的则是被其他各家门阀控制。
猜出大概之后,李绩也没必要没脑子往前冲,想好之后一封请罪奏折送了上去,李二陛下看完之后也不说话了,只是像样的罚了一点俸禄,在另皇宫内的供奉秘密调查。
长安城内除了这一件糟心事外,还有件意外的事情,李鑫府上向各地张贴告示之后,陆续纷纷的有各式各样的人来到了长安城,然后入住了李鑫府上准备好的客栈。长安城内虽然还在戒严状态,但是并无阻止有人从城外进来。有抗住锄头的农夫,有拿着宝剑的侠士,也有五大三粗的壮汉,最有趣的是好几个年纪花甲,一头白花花长发的老头,穿着一身麻布,身后还带着不少的随从。
在大唐年纪过了七十就算是陛下见了都要称呼一声老先生,这么一群年纪眼看着都要过八十的人,县令知道后派出好些人手看护这他们。第二天从皇宫匆匆赶来的李纲和颜家的老祖宗颜之推,一起到了这间名不经传的小客栈。下午时分大唐太子李承乾也来到这里,同传过后等来的是李纲的一顿臭骂。最后连门的没进的李承乾带着满心的委屈回到了皇宫,渴望父皇和母妃的安慰,可惜李二听完之后,又是一顿劈头痛骂。
骂完之后顾不上宫外的危险,匆匆忙忙找来李绩出宫去了。出了宫门放弃了天子仪仗,徒步前往,一路上负责警卫的李绩都快要疯了,谁知道陛下回来这么一出,万一那件没找到的八牛弩突然出来,那等着自己的恐怕是万死。
“我家老先生还在里间会客,还请来客稍事休息。”
刚到客栈的李二满头大汗,得到的是闭门羹,还没得李绩发作,李二就主动拦下,自己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水慢慢品尝。在外等候的县令看到李二的一瞬间整个人都不好了,匆忙招呼手下再去衙门调人,整个客栈里,除了少数几个看着还想好人之外,其他的个个面目丑陋,看着凶神恶煞。
李绩和几名百骑侍卫劝不动李二陛下,只能小心戒备,从县衙赶来的武侯,在客栈外布起防来,三层的戒备,就算是进来一只蚊子都要查的清清楚楚。
等人的感觉是无聊也更加无趣的,门童不懂的客厅里等候人的身份,更不懂客栈外站满了军士。李二陛下一杯一杯的喝着,丝毫不觉得有什么过分,时至傍晚,又酒楼特供送来的酒菜,李二先请送入内室,然后才和李绩两人食用。
酒楼送来的菜色是美味的,至少在场的大半人从没吃过这种美食,客栈的下方,四人一桌,坐的满满的。喝着美酒,吃着美食,不时传来一阵阵骂娘声,李二听的也不觉得粗俗,还有闲情观望一番。
饭毕,又有门童道:“先生们说了,今日为时已晚,请客人明日再来。”
李二听完也不恼怒,从怀中拿出一份写好的书信送到门童手中,对着门口拱手道:“学生事务繁忙,恐无时日再来,留下一份书信请各位先生看阅。”
门童还没接过,就有声音从里间传来“陛下来意老朽已懂,明日之后会给陛下一个交代。”
话必,门童接过书信,李二陛下带着李绩转身而去,门童这才明白身前刚刚站的是何人,双腿不住的打颤发抖。
去了躺西安,看看唐长安到底是什么样,要不总不能想象出繁华大唐的景象。不好意思没先请假,今天就开始新的一章,诸子百家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