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正文卷 第八十三节 苟且的时代
这样马嘎尔尼会回印度请求支援,如果印度新任总督约翰肖选择出兵,那么意味着约翰肖的不干涉政策仅仅局限于印度,是为了消化迈索尔战争的胜利果实,而在印度韬光养晦,如果约翰肖不支持马嘎尔尼,为了保持跟广州贸易的现有利益,选择息事宁人,那么约翰肖的不干涉政策就真的是保守政策,在他任上大概就不会采取太多的扩张行为了,周琅也就可以对东印度公司放心,暂时不用担心他们对自己动手。
这可不是一个消息的问题,而是关乎周琅之后布局的问题。
如果他不用担心东印度公司在中国进行渗透,不用担心因为利益的扩大,英国向中国投放更多的军事力量,那么周琅就可以放心大胆的跟东印度公司合作,跟这么一个巨大的经济军事政治商业综合性组织合作,周琅能得到的帮助是难以估量的。
如果东印度公司选择支持马嘎尔尼,坚决要求清政府履行他们跟广东地方官府签订的这份草约,那么意味着东印度公司在有机会的情况下,是会向中国扩张的,约翰肖所宣称的不干涉政策,只局限于在印度麻痹印度各路势力。
那么周琅就要重新设计跟东印度公司的合作方式,甚至必须提前采取抵制态度,以免东印度公司在东方站稳脚跟,将英国人对中国的渗透提前几十年,从而引发难以估计的后果。
周琅估计的没错,在被周琅拒绝之后,马嘎尔尼不再幻想,他本人依然坐镇广州,却派快船返回印度汇报换约情况,以及向东印度总督约翰肖提出了他的建议,希望东印度公司可以对广东官府采取强力措施,派遣一支足够有震慑力的舰队和有相当规模的武装力量。
广州官府依然对他无视,既不想打击他,也不想联系他,还是晾着他。
对广州官府来说,其实也很为难,马嘎尔尼威胁了他们,但是没动手,因为威胁就抓了马嘎尔尼一定会引起巨大的麻烦,对方从印度发兵的话,同样有能力像上次那样包围广州,对方虽然说要封锁广州,还说要上京告御状,现在也只是嘴上说说,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他们就当对方是说大话,装作没听见。
广州官府的这些反应,即便周琅不在广州,他都能猜得出来。这是古来就有的文化,所谓“杀一是为罪,屠万是为雄”,这是一个奉行强权逻辑的国度,官府对良民向来强硬,因为对方无法反抗,但对于该打击的豪强、巨寇,他们反而要诏安。
如果周琅知道了广东官府现在对待马嘎尔尼这种行为,他一点都不会奇怪,对他来说,这不过是清王朝地方官府色厉内荏的嘴脸又一次暴露出来,他们的地方官就是如此的没有担当,如此的欺软怕硬。
上一次他们还敢主动去英国商馆抓人,封锁商馆,扣押货物,可一旦英国人展现过一次实力后,就算英国使者威胁了这些高高在上的大人,他们也可以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
这样的事情一次又一次发生,到了抗日战争的时候,南京城都已经被日本人占领了,当政的国民政府竟然都不敢向日本宣战,因为不宣战还能幻想得到国际社会的斡旋,一旦宣战就没有了转圜的余地。
这叫什么?
这叫苟且!
从那些在河水中打捞英国使团丢下去的死猪羊的老百姓,到权倾天下的一国元首,所有人的脊梁都是弯的,腿都是软的,每个人都想着苟且的活着,只要天下无事就好,就算天下有事,只要我无事就好。
这个苟且的时代,从什么时候开始,周琅不知道。
总之这种苟且,历朝历代都有,汉高祖刘邦可以为了逃脱重围,给匈奴王的小妾送礼。在国内霸道无比的吕后,可以在被匈奴单于调戏后还若无其事的回复自己老了没姿色,配不上匈奴单于,愿意送去更年轻貌美的女子;汉文帝、汉景帝,可以几十年如一日,在匈奴人不断洗劫边境的情况下,还如期给对方送去丰厚的财帛、女子。
就连唐太宗李世民,也不得不在突厥强盛的时候,跟对方在渭水签订城下之盟。
尤其是从宋朝以后,北宋为了求安稳,可以每年给契丹人送岁币,也可以给西夏这样虽小又恶的国家送岁币,南宋就更加没有骨头,为了跟女真人议和,甚至不惜杀掉自己最勇猛的将领:岳飞!
只有明朝算是刚硬到了最后,始终坚持不和亲、不和谈政策,最后皇帝以自杀殉国,让后世子孙怀念数百年。
如果说汉帝国、唐帝国这种在不利情况下的忍辱负重,还可以看作是政治手段,目的是韬光养晦,有朝一日把敌人打回去,甚至打死,把自己的脸打回来,比如汉朝灭亡了匈奴,唐朝灭亡了突厥。那么南宋王朝杀大将议和,满清的官老爷被威胁后装作若无其事,这种被打了脸,不但不能打回去,心里甚至连打回去的念头都没有,就是无可争议的苟且了。
周琅一直抱着改变时代的野心,他对自己要改变的时代充满了不满,其实他并没有想过他做这件事的意义。
从客观上来讲,周琅强扭时代堕落的大趋势,犹如一个挡车的螳螂。这种行为相当于要在一个苟且的时代去做英雄。
周琅没有把自己想的那么高尚,他潜意识中的动机,首先是自己不愿意活的卑贱,其次又不愿意家人活的卑贱,最后不愿意国人活的卑贱,仅此而已。
可历史上哪一个英雄又不是如此,他们只是不甘于卑贱的活着,所有人都不愿意卑贱的活着,只是英雄遵从了自己的内心,他们站了出来,行动起来。
于是那年,金兵南下,岳武穆背着尽忠报国的刺字,拿起了长枪。
于是那年,元兵南下,文天祥扔下写诗作词的妙笔,组建了义军。
于是那年,恒河逆流,周琅放弃纵横商界的良机,扑入了波涛。
只是那年,风波亭下,岳武穆含冤,心中始终没有忘了直捣黄龙府!
只是那年,伶仃洋里,文天祥受迫,作诗明志要用丹心照亮那汗青(史册)。
只是那年……
周琅又会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