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仙道:练气初成寻太玄 第十八章 大师兄
一出门便遇沈玄与一壮汉交谈,见唐易出来,沈玄哈哈一笑:“师弟可曾歇息好,这竹塌有安神定思之功效,大多数师兄弟第一日安眠都要昏睡几天,不过我当年可是睡了一日就已恢复。”说到这里沈玄似有几分自得。
唐易恍然,怪不得自己心神如此放松,原来也有外物影响。
“小师弟别听他吹嘘,这小子当日过炼心路时,昏睡三日,自是不会损耗心神,哪里用得上竹塌安歇。”旁边那个壮汉朗声道。
“师兄,当着小师弟的面,何必拆我台,来来,我给你介绍,这是张灵风张师兄,也是我们大师兄。”
“大师兄好”“小师弟好”二人互相行礼。
“不曾想师兄就是大名鼎鼎的睡过炼心路之人。”得知传说人就在眼前,唐易不由调笑一句,看沈玄略略有些尴尬,便不再继续,把目光转向张灵风。
张灵风面相忠厚老实,体格颇为健硕,唐易在他面前宛若稚童一般。
“周身气机圆满无漏,真元浑厚无比,大师兄怕是有了筑基顶峰的修为。”唐易默默念到。
“除了大师兄,咱们还有两位师兄和一位师姐,不过都在外游历,近期是无缘相见了。我是行五,本来最小,托你的福,今后你就是小师弟了。”沈玄看着颇为开心。
唐易不禁无语,这个性子可真不像一位筑基境界的有道全真。
张灵风倒是颇为沉稳:“小师弟,别跟他一般见识,沈玄就是这种跳脱性子,屡教不改。”
“我太玄门人众多,怎才几位师兄弟?”唐易略感疑惑。
“小师弟有所不知,师尊徒弟虽不多但也不止我们六人,然成就还丹境界的师兄师姐另排辈分,而筑基境界的就属我入门最早,其他的都已道陨,门中之人是不少,可大多是外门弟子,能三十岁筑基有成的少之又少,再加上共有五脉主峰,而师傅择徒甚严,故此五脉之中我们人数一直不多。”张灵风解释道。
“不想这筑基如此困难。”唐易只是无意中感慨了一句,随即便觉有些不妥。
果然张灵风和沈玄俱都苦笑看着他。
“小师弟入门则筑基,年岁如此之小,我二人自问也算天资聪颖过人,可亦在下院蹉跎几年时光,本觉得已是进境过人,可跟你一比真是万分惭愧。”
唐易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刚才虽是无心之语,但终究不太妥当,幸而两位师兄都是性情豁达之辈,不然难免生出嫌隙。
前世今生唐易都甚少与人打交道,故言谈间难免有几分疏漏之处,暗自警醒,今后可要注意,莫要因此伤了他人。
三人说说笑笑,气氛倒是颇为融洽。
“不知师弟得何道韵传承?”突然张灵风问道,沈玄也甚为好奇,本来唐易刚出来时就想询问,然他当时兴致不高,应是颇为疲累,就没好意思再去扰他,接着唐易睡了七日,沈玄又忍了七日,本身他就是个跳脱性子,当下便忍不住:“对对,快快告知我等。”
唐易看他这样便忍俊不禁,却也不再急他:“那日玄功阁得传《溯元经》道韵,不知两位师兄可知其来历?”
张灵风和沈玄猛然一惊:“小师弟倒是好福气。”张灵风解释道:“这部真经乃祖师亲传,在太玄三千真法中亦属顶尖,非福缘深厚,悟性天资绝高者不可得,只是……只是……”
“师兄但说无妨。”看张灵风有些吞吞吐吐,唐易明白其中可能有些蹊跷。
“其实也不是旁的。”沈玄接口说道:“此功法玄奥无比,高深至极,修炼者周身法力浑厚无比,可也正因如此,故若想还丹,便比常人难上三分,若是想成就元神,更是难中加难,不过师弟天资聪颖,福缘深厚,悟性更是超过常人,定是无碍。”沈玄对唐易倒是信心十足。
张灵风也点头称是:“也是我多虑了,怕师弟因此有了心障,沈玄说的对,小师弟定然无碍的。”
唐易恍然,但也确实未有灰心,一来这世间万物皆有法可循,若是功法强大,修行自为不易,二来唐易自修炼以来,还未遇到什么瓶颈,所以对功法难修也不视之畏途。
二人见唐易并未因此受到干扰,仍是平静视之,心中不禁对唐易又高看一分,赞一声道心着实坚定。
倏忽,清风突然现于三人眼前:“唐易师兄,掌门真人相召。”
吓了三人一跳。
“清风师弟,总是爱这么捉弄人。”张灵风埋怨一句,清风咯咯一笑,上前拉着唐易,两人一同消失不见。
唐易只觉一个恍惚,再抬眼时却已然到了峰顶太玄殿的门口,心知这应是还丹真人的神通法术,果然深不可测。
而后清风引路,唐易再次见到太玄子,二次相见已于一次不同,上次是拜见掌门,现在却是请见师尊。
“如何?”太玄子淡笑发问。
“恍若隔世。”虽未言明,唐易却知晓师尊之意。
“是啊,想我初入门中之时,又何尝不是如此。”语气中凭添些许怅然。
唐易沉默,觉的今日师尊少了几分出尘之意,却多了一丝烟火气。
太玄子收敛心神:“你刚刚筑基,虽有葛长老用真元为你稳固,但到底非是自身修来的,这几日你要稳固根基,若有不明之处,可随时过来问我。”
“弟子省得。”唐易恭敬领命,自修行来,唐易根基打的极牢,清羽老道虽境界不高,但在练气期揣摩了一辈子,是故唐易练气根基牢固无比,但对于筑基境界,却是半分头绪也无。
幸而加入太玄门,得了《溯元经》传承,给前路指了方向,但功法是死的,修行却是活的,没有人能仅凭一纸功法就境界大成,那只存在于世俗小说中,却不是现实。
是故唐易也不矫情,好生请教了师尊一番,太玄子修的自不是《溯元经》,但一法通则万法通,高屋建瓴,给了唐易不少指点,直至日落西山,唐易才心满意足告辞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