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手机站m.dajiadu8.com,服务器懒得转移了,凑合看吧!没收益,所以空间有限,请见谅

首页

历史军事

回到明朝当奶爸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回到明朝当奶爸:正文卷 第四十九章 八百里加急

    北直隶顺天府,燕台驿,这里是距离京城最近的一座驿站,过去不远就是北京城。

    因为离得很近,所以不论是离京的,还是进京的,都绝少有人在此停歇,久而久之便冷清了下来。

    所以虽然驿舍完备,良马众多,但基本没有信使在此换马。若是离京,那么刚刚启程不需修整;若是进京,那么京城在望,再坚持一会便到,也不需多此一举。

    这时天色渐暗,到了日暮时分,不远处的城门也快要关闭,燕台驿的驿卒百无聊赖的在门口站着,心想今天不会再有信使过来了。

    正准备回去休息,阵阵马蹄声在官道上响起,紧接着一人一马出现在晚霞边,一面明黄色小旗满是雨水污迹,却让驿卒大惊失色。

    八百里加急!换马不换人,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在第一时间送达御案前的八百里加急!

    那一人一马渐渐的近了,驿卒才看清那匹马口鼻处满是白沫,马速虽快,但四肢已经僵硬,全靠惯性支持,已到了强弩之末,只要一停下来,这匹马不死也废了。

    驿卒赶紧招呼同伴,从马舍里牵出最好的驿马,又准备了干粮、清水,还有几个信使待命。

    那马没有丝毫减速,全力冲刺,到了驿站门口,信使才猛地一拉缰绳,还未等待马完全停稳就跳了下来。那匹马扬起前蹄,嘶鸣起来,依靠着惯性,又往前跑了几步,然后前膝一软,倒在地上,再也没能起来。

    信使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眼珠里布满了血丝,也不知多久没有休息过,甚至连驿卒给他准备的新马都爬不上去。

    在众人的帮助下,信使刚刚上马,干粮、清水连看也不看,也不叫人顶替,便扬起马鞭,绝尘而去。

    快到城门处,路上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城门也缓缓闭合,正在在奋力推动着厚重城门的兵丁,忽然停了下来,然后开始抽打聚集在城门内外的百姓,愣是清出一条道来。

    瞬息之后,一人一马呼啸而过,未作任何停留。

    一个新来的兵丁,诧异道:“这他娘的什么来头,跑的这样快?”

    另一人斥道:“这是八百里加急,任何人胆敢阻拦,形同造反!也不知是不是北面的鞑子又犯边了,唉,这他娘的一年年的也没个消停。”

    ……

    紫禁城奉天门,大明永乐皇帝正在召开一次御前会议,商讨秋后再度北伐蒙古之事。

    和很多人印象里里皇帝坐金銮殿上朝不同,明朝的皇帝自在南京时起,就有御门听政的习惯。永乐迁都北京以后,也曾在俗称金銮殿的奉天殿办公,不过诡异的是,奉天殿刚刚投入使用不到百日,就被雷击焚毁。

    永乐皇帝在惊恐于天命难违之时,也不得不恢复御门听政的旧制,在奉天门处理政务。

    眼下这位大明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高坐在御座之上,脸色阴沉的扫视着阶下的臣子。

    类似的会议已经开过很多回了,蒙古人如今虽然还算骁勇,但早已不复往日雄风,大军出征不怕打战,就怕在茫茫的大漠之中找不到人,转圈子。

    这就对后勤的供应要求极高,所以眼下困扰大军出征的,仍是军粮问题。但皇帝近些年来,连年出征,又同时兴建多个巨大无比的工程,各地存粮早已消耗一空。

    而皇太子奉命前往江南筹粮,因为办事不力而被陛下斥责的消息,已经人尽皆知。眼下是谁也不能保证到了秋后,能不能筹集齐大军出征所需的足够粮草。

    既不能得罪太子殿下,更不能得罪皇帝陛下,所以满朝文武在提了几条不痛不痒的意见后,会议便陷入了沉寂。

    这时一阵马蹄声在空旷的奉天门广场响起,在这里寂寥的暮色之中,显得尤为响亮。

    “居然有人敢在宫城内纵马?!”这是文武百官的第一个念头,不过很快就察觉出来,事情有些不对劲。

    永乐大帝也往外看去,能纵马直入宫禁,而不被阻拦的,显然是极重大的军情。往常即便是蒙古人犯边,军情也是递送到午门外,再交由御林军转达。

    这次居然是信使直接纵马来到御门外,可以想见该当是何等重大的军情。

    这让永乐心生惊悸,若真是蒙古人大举来犯,那以现在的军粮储备,根本难以支撑起大军远征。

    信使来的很快,但是下马以后,却连上台阶的力气都没有,被两个护卫架住,一路拖到御座之前。

    老太监接过信使传送之物,除了密封的信件外,让百官惊讶的是,居然还有一个麻袋,里面圆圆滚滚的不知道装的什么,能动用八百里加急递送过来的……难道是鞑子酋长的首级?看着又不像,这也太小了点。

    “陛下,南京来的八百里加急。”老太监躬身说道。

    南京?八百里加急?永乐猛地一拍桌案,心中怒火腾腾,太子究竟在搞什么?军粮筹齐了?若是用八百里加急递送什么,要朕体恤民力,休养生息之类的折子,朕定不轻饶!

    永乐强忍着怒气打开密奏,扫了几行之后,神色大变,在看过亩产四千余斤等字样之时,胸口不断起伏,手也不受控制的颤抖起来。

    深吸几口气后,他仰望上苍喃喃自语:“天佑我大明,天佑我大明……”

    这一反常的举动,可把一旁的老太监吓坏了,轻声唤道:“陛下?陛下?”

    回过神来的永乐,满脸喜色,对于这个太子自己纵有万般不喜,但是办事还是十分勤勉,而且从未说过一句戏言,况且上头还有夏元吉的奏折,那么此事应当是确凿无疑了。

    永乐笑着环顾阶下的百官,发布了第一道命令,信使传递重大军情有功,封其为千户官,秋后随扈亲征。

    这命令让百官哗然,一个送信的都被当场封为了千户,那信里头该当是何等功绩,岂不是要封个侯爵、公爵?

    永乐心情很好,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禁止百官交头接耳的窃窃私语,等再准备发布第二道封赏时,却想不起来那乡民的姓字,来回翻阅了几遍密奏,上面居然都无记载。

    这让永乐有些犯难,正在这时,一个锦衣卫走来,将另一封密奏放到御案前。永乐拿起看时,密奏上写道:“臣某谨奏:应天府江宁县江浦镇废仪宾狄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