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祸害:正文卷 第158章 大粮仓计划
朱寿跟在弘治帝身后,步履匆匆地走在大理石铺就的长廊上。透过四层长廊一侧的玻璃窗,繁华的京师尽入眼底。冷风从走廊的通风口飘出,让人感受不到殿外炙热的气温。
重建的清宁宫堪比天上仙宫。即便真是仙宫,坐落在人间,难免会沾染人间的悲欢离合。
七十高寿的太皇太后得知小儿子病故,病情也随之加重。太皇太后拒绝太医的诊治,要求见弘治帝一面。暴动后恢复上朝视政的弘治帝收到消息,立刻罢朝,用最快的速度赶到清宁宫。
“皇奶奶,孙儿给您请安。”弘治帝轻声道。
朱寿乖巧地跪地请安:“照儿见过太皇太后,愿您老人家早日康复。”同时也向一旁伺候的皇太后、张皇后拱手请安。
庆云侯和女眷们跪在上等羊毛地毯,向弘治帝和朱寿跪拜。
太皇太后倦怠的声音从纱帐里飘出:“都起来吧。”
弘治帝温和地说:“皇奶奶要保重身体,还是让御医瞧瞧。”
“皇帝无须挂心,哀家只是心病而已。”太皇太后硬声道,“泽儿已死,不知皇帝准备如何处理身后事?何时下旨让崇王世子继承王位?”
脾气温和的弘治帝轻笑:“崇王父子在汝宁府口碑甚好。崇王府收养孤儿、培养他们成才,又出资寒门子弟科举,多年来为朝廷提供不少文武官员。”
寝殿的空气突然凝滞。
“朕自当厚葬。”弘治帝神情和气。
伏地跪在地上的庆云侯又把头低了几分,脸完全贴在羊毛毯上。虽然置身在阴凉的清宁宫,可他身上不停地往外冒汗珠。
朱寿偷偷打量纱帐,太皇太后的身影若影若现,瞧不出她此时的表情。便宜老爹在太皇太后的庇护下长大,自然对她老人家很孝顺。只是,围绕皇位的争斗从来没有心慈手软一说。
半晌后,太皇太后幽幽叹息,“万望皇帝看在哀家的面上,用最大的善意对待崇王子嗣。崇王就藩汝宁府时,先帝赐地二千五百余顷。其后又两次赐地二千五百余顷。除了先帝赐予的五千倾土地和崇王府,其余的的产业尽数作为崇王对哀家的孝敬收回。”
弘治帝笑道:“皇奶奶自有孙儿赡养,无须麻烦崇王府。”
“呼呼呼~”太皇太后身体剧烈颤动。
身旁的贴身宫女一个劲地大喊,弘治帝给太医使眼色,太医揭开纱帐入内抢救。
半柱香后,太医回禀,“陛下,太皇太后被痰呛住,现下脱离险境。”其余的话不敢多提。
弘治帝面露不忍之色。
“父皇,不如让崇王府加入孩儿的大粮仓计划。”朱寿出声建议。
汝宁府位于的河南古称中州,和后世的发展缓慢不同。在历史上处于举重若轻的地位。‘天下名人,化等各方面遥遥领先北方诸省。能在河南就藩的藩王都曾是皇帝宠爱的儿子,也是最不理睬朱寿的宗室王爷。
崇王府实际拥有六千多倾肥沃的土地,名下庄户众多。只要成功染指崇王府,其余王府早晚会被他的大粮仓计划吸引。
“这……”弘治帝犹豫。
庆云侯如同抓到救命稻草,忙不迭地朝纱帐喊道,“姑母,太子殿下的主意非常好。”
“皇帝,”太皇太后气若悬丝,“哀家没多少日子可活了。”
弘治帝无奈地点头应下。
庆云侯以及一众女眷连连叩谢。
“皇奶奶,河南籍的官员能吏众多,孙儿打算让他们前往河套发挥才能。”弘治帝柔声说。
太皇太后轻声回道:“朝政自然由皇帝做主,您想怎么处理都成。只要善待崇王子嗣便可。”
弘治帝继续道:“柳景一片好心邀请张天师为大明测国运。朕会恢复柳景的安远侯爵位,但他毕竟犯过错,今后俸禄削减9成。”
‘太子妖孽说’经手的柳景能恢复安远侯爵位,崇王当然更不可能有罪。太皇太后心领神会:“难为皇帝了!”
一场暴风雨就这样消弭。
弘治帝不追究崇王,让和崇王有过往来的官员吃下定心丸。毕竟大部分的朝臣都接受过崇王送的大礼。三位内阁首当其冲,英国公也没有例外。
弘治帝对朝臣们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朝臣也该有所表示。
所以当弘治帝下旨,新建河套为大明特别布政使司、特命太子朱厚照总揽一切事宜时,朝臣们打掉门牙往肚子里咽,无人出声反对。
弘治帝有把河南籍经世能臣刘进、李梦阳等人调往河套,内阁、吏部乖乖放行。
崇王府加入太子的大粮仓计划,把府中田庄和庄户全都交给太子派来的老农打理。看到崇王府凄凄惨惨戚戚的状况,给其余的宗室敲响警钟,大家纷纷来信要求加入大粮仓计划。
“王爷们哭着喊着要支付9999两的会员费,本宫只能收下。不过从宗室王爷手里收银子,说出去名声有点不好听。1两银子等于两石粮食,于是本宫就让西厂从各地王府接收19998石粮食送往河套,算是宗室对河套的支持。”
面对户部给事中弹劾河套多出的大笔粮食,朱寿在早朝上辩驳。有20多位藩王、郡王加入,河套一下子得到40万石的粮食,大大缓解河套的压力。河套进入有序的发展中。
至于暴乱当日被东厂番子抢走的粮食,怎么可能正大光明的出现在世人眼中。
粮食和银子,当然是多多益善。想要把河套用长城圈起来,可是需要百万两银子。
朱寿广而吿之:“各位大臣们如果有兴趣加入大粮仓计划,可以选择另一种模式。交付每月9两9会员费,内行厂会派有经验的老农上门指导耕种,还会提供改善土壤的绿肥。”
“恶念值+1……”
朝臣们一致认为:太子殿下是凡人收拾不了的妖孽。
《大明皇家日报》对一系列的事情做了详细报道,每期都对大粮仓计划大肆报道,忽悠了北方不少乡绅地主入会。
江南人对报纸上介绍的绿肥很有兴趣,可惜内行厂不卖。他们也没资格入会,西厂在江南根本没有物流点。内行厂停止收取江南地区的代理商,除了第一批代销店,很多年内一直没有增加。
“这样下去对江南不利!”连续遭受打击的谢迁提笔给老家写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