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达人秀:正文卷 第三百零八章 最大污点
这个时候,冷晓磊自外面走了进来,听到崇祯这番近乎于喃喃的自语,声音虽然不大,却蕴含着澎湃的豪气,忍住的心神一荡,大受震动,双眼更是神采连连,对于崇祯愈发地崇拜。
“小磊,怎么了?辽东那边是不是又传来了什么紧急军情了?”
尽管是在询问,但崇祯很是自信,一定是辽东发生了什么事情,否则的话,冷晓磊也不会行使特权,近乎于冒失的走了进来,而没有任何的通禀。
“是——是——皇上——”
很显然,冷晓磊还处于震撼之中,沉浸在崇祯的那番豪言壮语而无法自拔,本能地予以回应之时,说话都有一些不利索。
“是什么事情?”
当崇祯再次问来之时,冷晓磊已经完全清醒了过来,收敛了心神,边继续往前走,从袖筒里掏出一封密折,边沉声回应道:“启禀皇上,这是登莱巡抚袁可立通过锦衣卫的暗卫,送来的密折,今天刚到,末将不敢耽搁,立马就送了过来,请皇上您亲自启开。”
闻听此言,是袁可立送来的密折,不仅是通过锦衣卫送来的,还是锦衣卫中的暗卫,刹那间,崇祯就意识到了事情的重要性,神色为之一敛,变得郑重了起来,同时也接过了那封密折,并详细地阅读了起来。
冷晓磊没有立即离去,而是恭敬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之所以没有离去,原因很简单,以他的经验,跟在崇祯的身边这么久,凡是这样的密折,尤其还是事关兵事,皇上看完之后,一定对自己还有其他的吩咐。
这个时候,相比于恭敬地站在那里,静静地等待,冷晓磊的心里,更多的还是满满的好奇,刚才究竟发生了什么,居然让皇上说出那番豪气干云的话语,富含激情澎湃之意。
在他的印象之中,崇祯还从未像刚才那般,高调无比,气势凛然,又是那么的认真,就好像换了一个人一般。
不过,在冷晓磊的潜意识里,觉得,刚刚说出那番话的崇祯,才像是一个帝王应有的气魄和风采,仅仅是寥寥几句话,就说得人血液沸腾,忍不住地仰视,忍不住地想要去膜拜。
渐渐地,冷晓磊有一些发呆,更像是错愕,原本表情凝重的崇祯,嘴角却忽然微微上扬,勾勒出些许的得意笑容,不等他反应过来,对方却已经开口了,爽朗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之内。
“小磊,传达朕的手谕下去,立马宣刚刚返京的英国公张维贤进宫,还有卢象升和茅元仪两人。”
“是,皇上,末将领旨,末将这就去....”
随着冷晓磊的离开,崇祯脸上的笑意愈发的明显,似乎想到了什么极好的事情,心情愉悦之下,轻声笑了起来,伴随着的还有他那轻声自语之言。
“真是没有想到,由于种种原因,或许是改变历史轨迹的缘由,刘兴祚的归来,叛逃后金,足足推迟了好几个月,不过,事情刚刚好,来得正是时候。”
“黄猪皮已经有了退出辽东之意,朝廷在北方的边境军备得到了极大地改善,更是借助互市之机,在塞外驻扎了两个精锐之师,分别有三万人和四万,清一色的骑兵,震慑那些游牧民族。”
“现在这个时候,以刘兴祚为内应,只要好好运作一番,就可以一举收复辽东的所有失地,彻底将建奴赶回建州老巢,恢复辽阳的辽东都司,为下一步的重建奴儿干都司,做好准备。”
一说到奴儿干都司,崇祯的脑子里就冒出了永乐皇帝朱棣,以他历史学家的眼光,这位皇帝,虽然雄才伟略,但在崇祯看来,他的最大污点,不是起兵造反,杀死自己的侄儿,谋夺皇位,而是因为谋反,放弃了北方和东北的诸多军事利益,改变了整体布局。
以此换取北方蒙古国的支持,从而让他的大后方稳定,不至于有背腹受敌之险,这位永乐大帝收缩了万全都司的防御范围,由塞外,变成了彻彻底底的关内。
如此一来,就使得明朝的北方军事政策出现了短板,防御范围大幅度缩减,为以后埋下了隐患,万全都司与奴儿干都司不再是掎角之势,从而镇压北方游牧民族。
也就是随着万全都司的收缩防线,回到关内,蒙古族才会再次崛起,渐渐抬头,从而威胁到大明的北方安全。
而朱棣的另一个允诺,在辽东,所谓的奴儿干都司,几乎绝大多数的将领都是女真族,为了获得女真族的支持,将辽东划给当时的几个部族所管辖,尽管奴儿干都司名义上还在大明的地图之内,却已是名存实亡,渐渐失去了控制。
如果永乐帝不改变当时的北方军事部署,没有那两个允诺,万能都司和奴儿干都司就好像两座大山、两座镇山石,耸立在北方和东北两个方位,两者互为联系,形成联防机制,防区纵横整个漠南,漠南的蒙古族更本就没有崛起的机会。
而且,有着这两个军事战略防御布置,可以说,在北方,给大明争取了很大的军事缓冲空间,防御纵深达到了上千里,漠北的蒙古族要想进犯关内,难上加难,更不用说威胁到北京城。
渐渐地,思绪百转千回之间,崇祯的思绪有一些复杂起来,又是点头,又是摇头,忽然间,嘴里开始念念有词,喃喃自语了起来。
“不过,现在想想,也能理解,正处于关键时期,为了谋反成功,为了夺得皇位,当时的朱棣又怎么可能考虑的那么多?否则的话,要真得是心系天下,他也不会造反了。”
“而且,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在北方和东北,为了构筑万全都司和奴儿干都司,大明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两地的驻军还不能做到自给自足,北方和东北带给朝廷的财政收入,更是微乎其微,日积月累之下,给大明财政带来的沉重负担,可想而知。”
“想想这些,也就不难理解了,朱棣为何收缩万全都司,不惜减弱对蒙古的压制与震慑,收兵于长城,继任者宣宗没有完全恢复万全都司的只能,足可见其给当时的大明财政,带了多么大的负担。”
“还有一点,哪怕是五次北伐蒙古,消灭元朝残余势力,也不愿意恢复万全都司在塞外的驻军,也可以看出这一点,在塞外驻军,所消耗的钱粮,有多么的巨大。”
......
b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