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相公:往事越千年 章一一九 尝试的后果很可怕
那排屋舍不算壮观,但胜在特别!不说其他,单是那一片片晶莹的琉璃,就足够让人疯狂。纨绔们终于明白,之前被人称作梁大傻的梁范敢卖琉璃器,因为在此,他都用来当瓦片!
不对,不叫瓦片,不叫琉璃,唤作玻璃!
春风多寒冷,但阳光并不差。暖房窗户与寻常人家不同,是木做框,上嵌玻璃,看起来晶莹剔透,水晶宫殿一样。
阳光照进来,热气蒸腾,日上三竿时甚至需要打开窗子换气,不然里面青菜热的受不了。
一行人一番请求,总算获准进入,毕竟花房家家都有,但是做成暖房还用来种青菜的,可是少见,而把暖房做的如同水晶宫,全天下独此一份。
看着健康青脆的菜蔬,张镒、潘飞浪、韩传胄都是不敢置信。这么好的房子,真用来种菜?太过暴殄天物!
当然,转瞬间,都找准自己目标,有的人对着玻璃仔细摸索,好生感叹,这么贵重东西放来做窗户,简直要了亲命。
也有人对青菜很热情,比如潘飞浪撅起一根小葱吃的香甜,香葱辛而不辣,最是舒坦。
至于那些青瓜和萝卜,更是嘎嘣脆,脆梨味,鲜嫩多汁,入口生津。
曹珍看看他们,说,“你看看,当初还说俺不像样,这些个憨货,有一个算一个,可有半分纨绔样子?都跟没见过青草的羊一般!”一边说着,一边满脸惋惜。
“唉,你他娘的,给老子留根大青瓜!”他还没批评完,发现几个人眼看就要摘完能吃的,赶紧上去抢。
“竟说他们,你也没饶了我这青菜啊!”
梁范在后边喊道。
曹珍一边往嘴里塞,一边嘟囔,“怨谁,冬日里能吃到新鲜瓜果,城里那些正店,有一个算一个,一根青瓜发蔫的收你一贯钱,都算他良心!现在不要钱,不吃才傻!吃到就是赚到!”
“有便宜不占王八蛋,这是你的名言,还给你。”张镒也配合道。
“别,别,别,有便宜不占还给我就行,王八蛋这几个你自己留着。”
几个人打嘴上官司,只怕众人笑成一片。
“病从口入!看看你们,还不如我几个哥哥听话!”小七举着小拳头喊着。
“七老师,您是担心我吃完您的零嘴,还是真担心我们吃坏肚子啊。”徐柏松缓过劲来,那股子贱兮兮毛病回来。
“哼,都有!”小七气鼓鼓的嘟囔道,“是为你们好!”
看着漂亮小娘生气,纨绔们又是一阵哄笑。
不过,相比起来,更多的注意力还是在满园菜果上。
尤其在暖房边上,还一块单独隔离场合,其中一丛矮小,一丛高壮。几人都没见过,毕竟务农与他们无关,即便有些每年要去自己庄子操持两天,仍旧没有见过两种奇怪东西。
只见那丛矮的都是小窄叶子,中间结一捧一捧细长果子,有的红,有的绿,有的刚刚泛黄,看上去很是可爱。
“那是何物?可能吃?”赵洪进问道。
梁范在另一侧,没听见他说话,反倒是小七眨巴着眼睛,“不是不可以吃,只是,后果你要负责喏!”
赵洪进小脾气噌就起来,自己好歹是皇族,虽说是赵廷美一脉,但是,也不是你个小娘能随意挤兑!
拔起一个,狠狠的咬上一口!
啊!!!
直娘贼!!!
一口,只有一口,他嘴里和着火一般,整个人都不好了。趴到水缸边上不断往嘴里泼着水,舌头外吐,不断喘息,仿佛是热极的狗儿一般!
赵洪进这副模样,剩下几个人远远躲开,生怕他生出几个獠牙,上来撕咬他们。
“老赵,你……还好?”张子康试探问着。
“完了,不会说话,看来多半是傻掉!”王自敬摇着头说。
陈凤翔老神在在的看着那一汪植物,“这魔鬼般的东西,或许是西域来的催情药吧,你看老赵脸色红润,像极了服下……”
“嗯???”
几个人齐齐转向他。
“王老八,好东西不拿出来分享。”
“就是,太不地道。”
“总吃独食,下次有清倌人,不告诉你。”
“唉,我说,你们几个犊子,喊我要么老八,要么八哥,别他娘的王和八一起喊不行?还有,那玩意给你们时候,也不要,现在装起不晓得?”
“你们几个,惦记下老子不成?看看成了甚样。”赵洪进有气无力的说。
“喏,跟你说了自己承担后果,没有骗你罢!”小七递上来一块手巾,说着。
“我的七老师啊,这到底是何神物,一口能要人半条命。”
“大哥说了,这可是远道而来的好东西,名唤辣椒,味道可比胡椒厉害多,寻常人吃上几个,只怕几天缓不过来,用作调味才是美妙,冬日灌上一口汤,身子能暖和半天。”
“有此奇效?”田定光问一句。
“自然……是……能的……也不看看我这浑身汗,一口便如此……”
赵洪进深受其害,自然知道的一清二楚,他就是拿摸辣椒的手揉揉眼睛,此刻已经红肿起来,跟被人打了一拳般。
众人再看辣椒,虽然依旧长势不错,模样娇小,但是那些小小的辣椒此刻竟然有些扎眼,仿佛是来自地狱的小恶魔一般,分明在嘲讽他们……
他们不敢停留,都远远避开到一旁高壮作物边上。只见约有八尺高,六尺左右结有两个东西,层层绿衣包裹,看不出来模样,但是恁大果实,意味着产量将会很大。
同样高度的高粱,可是结不了几个子。但是几人吸取经验,再也不敢触碰。
看见梁范和张镒、曹珍才打开一个果实看。几人围过去一看。
喝!
好大的籽粒,一个约有小拇指盖大小,一个绿衣里全是籽粒,看着都像是高产东西。
“这个玉米,能产多少?”张镒问着。
“多则一百担,少则五十担,不惧盐碱,不惧苦寒,一年一收,可与麦子轮作。”
“多少?你在说一遍!”
“一百担!”
“啊???!!!”
一阵惊叹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