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员:第二卷 南都风云 第150章 廷议下
见王恕面露怒气,准备发言,弘治突然说话,
“刘先生所言甚是,朕承袭祖宗基业,当尊奉祖制,黄连素不能官卖。”
刘吉对太祖祖训的歪曲,王恕知道天子肯定是明白的,但即便如此,天子还是选择支持刘吉,说明天子内心也支持张超的这份策论,一时间他就有些心灰意冷,显然天子也是私心作祟。
王恕自诩他的想法出于公心,对于梦想致君于尧舜的他,天子这么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天子应该知道,黄连素是救命的神药,如果这么多人掺和进来,那价格只会高不会低,这将有损天子的圣誉,为什么他一定要如此决定?
实际上皇帝的想法是很清楚的,他是与士大夫共天下,不是与老百姓共天下,所以刚刚继位的他必须收买人心。牛痘可以收买民心,那么黄连素就可以收买士心,如此的天大好处他都舍得分享出去,他们当然会感激他,那他就坐稳了江山。
如果官卖,所得就会跟盐税一样只会入户部库房,那么内廷前前后后投入这么多,又有什么好处。他继位以来,已经是几番节俭,二十四监早就是满腹怨言。还有国丈,张松龄的事情才过去多久?还有各地的藩王勋贵,都虎视眈眈的看着呢,他要当好这个仁君就必须要带给这些人好处。
王恕的想法虽然很好,但是很不现实,黄连价格被炒的那么高,就说明了一点,就算他压低了黄连素的价格,照样会有人钻空子,到了老百姓手里的神药价格一样会不菲。
别的不说,大明朝盐税越收越少,但是盐价却越来越高,这钱都到哪里去了,还不是给地方和在场的众人给拿走了。与其这样,这笔钱还不如由他来掌握,分给自己的支持者。
既然天子如此表态,王恕又铁青着脸不说话,廷议就一边倒了。最后张超的策论被支持,成立一家官督民营的公司来操作黄连素。
至于股份怎么弄,天子肯定要占大头,各地的藩王,勋贵也跑不了,在场的诸位也有人想参与进来,谁都知道这份收益比种地还稳定。
众所周知,大明朝的官员收入太低,所以贪污怎么也挡不住,有些清官是不贪污,但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这实在有失官府的体面。
所以首辅刘吉就建议朝廷占一些股份,这些股份的收益作为朝廷官员的养廉金,奖励那些清官,让他们日子过得好一点,表明朝廷的体恤之意。
这个建议一出,立刻就得到了众人的赞同。王恕知道,目前京官中过得惨的就是翰林院,科道官员。他们大多官职低微,但是前途远大,刘吉这个建议说到底就是在收买他们,但这个是彻彻底底的阳谋,他没办法反对。
而且刘吉这个建议又可以给张超的方案多了一份正义,朝廷拿到钱不仅仅是敛财,也是为了奖励清官,让他们过得体面一点,有了这一层遮羞布上上下下都有个交代,面子上好看了不少。
其余的具体操作大多按照超哥的建议来弄,现在轮到最关键的问题了,谁来掌管这家公司,要知道这里面的银子可是每年几十万上下,甚至更多,这个人需要有能力,还要有本事来摆平各方豪强。
覃昌这个时候代表内廷说话了,“张超的能力已经得到证实,他可以来掌管这家公司。”
王恕本来就铁青着脸,闻言就更不高兴了,他历来反对幸进,而且他是吏部尚书,这是他的地盘,你一个太监插什么嘴,“张超只是一个监生,又这般年轻,如何胜任此等要职?臣以为应该选一个老成持重的人来操作此事。”
刘吉幽幽的说道,“老成持重的人,朝廷是有很多。但是能不惹民怨,却能帮着朝廷赚钱的人,朝廷又有几个?王天官,你可以数一数,我们洗耳恭听。另外这个公司是民营公司,如何操作,你我谁清楚此事,所以一定要用张超,不然这个公司办不好。”
刘吉这么一说,众人就明白这家公司要开得好,赚到钱,还能达到目的不用张超是不行的,可是这么一大笔钱掌控在一个二十五的年轻人手中,他们又十分担忧。
丘濬想了想,自告奋勇,“南监祭酒谢铎不是想让张超出版永乐大典吗?老臣看他的想法可行,老臣的大学衍义补也想让他的活字帮忙出版。正好老臣去南京一趟,见一见这个竖子,让天子和大臣为他争议不断,这到底是何等人物?”
丘浚这么一说,现场因为刘吉和王恕争论而产生的紧张气氛就轻松了不少,这个时候一直在旁听,却没有说话的礼部尚书耿裕,不由自主的摇着头叹息的说道,
“朝廷修书一向花钱如流水,这一回竟然还能赚钱,按照张超的说法,一套大典朝廷收益三百两银子,那如果卖上几百套又是十几万两银子入库,而且谁也不能说朝廷做得不对。我怎么就想不到呢,看来真是老了,该让他一头了。”
耿裕这么一说,这些上了岁数的高官们也是一阵唏嘘,虽然对张超的人品看法不一,但是众人都认可他是理财的奇才。
户部尚书李敏就笑着说道,“大宗伯,你一向不涉财政,想不到是正常的。我这个户部尚书也不是没有想到吗?该让一头的是我呀,人才辈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好事呀,我等应该高兴才是。”
众人议论了一阵,天子不干了,我喊你们过来是来干活的,结果你们在下面闲聊是怎么回事,当我不存在呀,虽然各个都是朝中重臣,但也不能让我坐在这里瞎等呀。
所以示意怀恩咳嗽了几声,这时下面的十位大佬方才明白他们有些失仪了,所以就共同出班请罪,天子威严的说道,“免罪,下不为例。”
这时刘健就站了出来禀报,“南京六部和镇守太监为了这十二万两白银,争论不休。臣以为朝廷财政紧张,这笔银子应该立刻北运,补充户部银库。”
覃昌不干了,“这一年来,先帝驾崩,犒赏三军,天子大婚,每一样都花销很大,内承运库早已经入不敷出,所以应该首先补充内承运库才是。”
弘治天子脑袋一疼,南京在吵,这里也在吵,都是因为没了银子,所以他站起身,众大臣见状就伏地叩拜,
“都别争论了,这笔银子南京留两万两,其余北运,一半入内承运库,一半入户部银库,南京也照此办理。
另外设立永乐大典印书局,让谢铎为督办,张超为帮办,多印十套,朕有他用。至于那家公司,丘爱卿去南京问一问张超,让他出一个方案,朝廷再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