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员:第二卷 南都风云 第177章 明威明镇
果如丁淳所言,张子卓被潘老尚书亲自教导的消息传出后,国子监中羡慕的人那是不胜枚举。就算是姻亲李启思也是恨不得以身代之,当然现在他也不会嫉妒,他正认真的钻研着某位翰林的文章呢。
陈祖生看到济世报的报道后,叹息了一声,果然是老奸巨猾,咱家刚刚露出了一丝口风,这个潘老货就来了个釜底抽薪,一个翰林、给事中的弟子,能随便跟内官们交往吗?
张超本来以为翰林学士的辅导会有什么新意,谁知道老先生还是自家老丈人的那一套填鸭大法,不停的写,不停的写,逼着他把潜力完全爆发出来。
不提张超苦苦的同八股作战斗,单说准妈妈小妹。小妹是头胎,年岁又小,随着肚子一日日的大了起来,她的压力也不断的积累起来,只不过之前有张超的不断安抚,还不显露。
现在她提前住进医院,张超只有晚饭的时间才能看看她并且聊上几句。为了夫君的读书大业,她也只能掩饰自己,尽量不让他担心,这样一来,她内心的压力不仅没有得到排解,反而有些加重了。
春华现在已经是医院产科的顶梁柱了,为人细腻的她就发觉小妹的情绪有些不正常。向上汇报之后,她就理所当然的被安排全面负责小妹。
虽然吐糟了几句,但已经很有医生道德的春华接手之后就发现,小妹的身体状态应该不错,但就是精神太紧张了,所以她开始变着法子跟小妹聊天,帮她舒缓压力。
汪直的干女儿活生生的站在小妹面前,貌美如花,善解人意,聪明能干,小妹突然发现眼前这个女郎,夫君张超也很熟悉。还知道她的闺名,还曾经当着她的面夸奖过她,还曾经给她颁奖,一时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小妹就有些莫名的心慌。
等春华走后,她让人拿来镜子,仔细看了一番,镜子中那个臃肿变形,满脸雀斑的女子正是她,一时间她是心乱如麻,不知所措,眼泪不自觉的流了出来。
小妹突然想起来这一年多来,张超的体贴入微,关怀备至,想起两个人的相亲相爱,她连忙擦干了眼泪,宝宝就要降世,好日子才刚刚开头,怎么能这般脆弱。摸了摸肚子,为了他,也绝不能随便认输。
突然间想开了的王小妹变得能吃能睡,又按照张超的嘱咐,多走动,累了就看看张超的那些诗词,甚至还有心情弄来几盆花草养了起来。她这突然的变化让明华有些吃惊,自己的劝说效果竟然这么好?
等过了半个月,小妹就临盆了,张超得到消息后连忙准备跑过去陪伴,这一次潘尚书倒没有阻止他,反而笑着说道,
“听说你的长子叫栓儿,等这个孩子出生,你是该好好想一想取个名字了。”
“哈哈,学生已经想好,栓儿他们是明字辈的,栓儿就叫明威,这老二,如果是个男孩子,就叫明镇,取大明威镇四方之意。当然如果是女孩子,就叫明惠,让她明白事理。”
“不错,明威明镇,是两个好名字,此心可嘉,赶紧去吧。“
张超陪着夫人一起进了产房,明华十分震惊,这个读书人竟然一点不嫌进产房见血,不吉利,有血光之灾吗?
没想到张超毫不在乎的说道,“子不语怪力乱神,我是读书人有孔圣保护,鬼神莫侵,怕什么?“
张超如此信誓旦旦,长兄平安还没到南京,黄大夫根本就挡不住,只能随他去,反正他出格的事情干了也不是一回二回。
你还别说,有了张超在身边,小妹的精神状态明显好了不少,所以经过了两个时辰的煎熬,小妹顺利的生下了张超的次子明镇。
新生儿特别像张超,哭的嗓门也大,显然十分健康,隔了两个时代,张超再为人父,心情十分激动,可惜现在没有手机,没办法拍下儿子来到人间的第一张照片。
只可惜这样的快乐没有多久,潘老尚书就让人把他抓了过去,继续读书。等小妹离开了医院,他也只得老老实实跟着潘尚书回家读书,甚至孩子满月作为父亲都没办法出席,简直让他抓狂。
张超并不知道,就在他不断抓狂闭门读书的时候,水泥在军事上的用途被证实,围绕着水泥,太监们又跟文官闹起了矛盾。
很显然这样的水泥用途十分广泛,又是汪直首先发现了它的用途,所以太监们理所当然的觉得他们这次立了大功,应该占利益的大头。
有没有搞错,这样的军国重器,你们太监也要插手?文官们当然不干了。水泥和黄连素完全不一样,涉及到国家安全,朝廷巴不得赶紧给长城,北京的城墙先抹上。
不仅仅如此,修桥铺路,盖房子到处都能用得上,所以水泥的生产是绝对有利可图的,谁都看的明白,清清楚楚。
张超在黄连素制法上给大明朝廷好好上了一课,现在换成水泥,咱们有样学样总会吧。所以文官们太监们撸起了袖子准备大干一番,在可以遇见的巨大利益面前,谁都不愿意也不可能让步,口水战已经开始了。
至于发明人张超,你还是跟着潘尚书好好读书,等着为朝廷效力吧,大人们的事情小孩子别参与。
“部堂,果然被您说中了,又吵起来了,而且越吵越凶。“谢祭酒坐在潘荣的对面,无奈的摇摇头。
“老夫知道汪直的眼光,又听张超那么一说,就知道这个水泥的用途肯定了不得。所以就拘着张超,让他好好读书,不要出来瞎掺合,否则迟早没有个好下场。“
“唉,学生也在庆幸。只是这内外廷总这么闹下去不是个办法呀,您老还是出来说几句话吧。”
“各有各的道理,我说什么都没用,只有等着天子的圣裁,才会消停。现在这样已经很不错了,要是在景泰天顺年间,是会死人的,那个时候可真是一死一大遍呀。”
潘荣心有余悸的说道,谢铎点点头,叹息道,“学生虽然是天顺八年的进士,但是于少保就是我们浙江人,到现在连个谥号都没有,唉,真是太可惜了。”
潘荣也是连声叹息,等了一会,拿出了一封信,递给了谢铎,谢铎打开一看,信是于冕写给潘荣的,内容更是让人吃惊,张超竟然是于少保的后人,怪不得潘荣会如此保护张超,还有这层关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