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明:正文卷 第一百三十六章 入阁人选
能与戚继光打个照面,对万历来说,算是个意外收获。但他并不准备在这就与戚继光深入详谈,只稍作停留,便起身离去。
张家三兄弟与戚继光一道,将皇上恭送至宅院后门,几人拜伏于地,都是心存感恩。长子敬修道:“皇上厚恩,臣等无以为报,惟竭忠尽智,以事圣君。”
万历道:“你兄弟几人,且恪尽孝道,安心料理好先生身后事。我等君臣,来日方长。”说罢,便上轿离去。
回宫路上,道旁到处是披甲持械的兵卒侍卫,看来冯保还是安排了后手。这年头想要做到万无一失,也只能采用人海战术。
不然哪怕是巷子里窜出个人畜无害的老头老太太,惊了圣驾,那也是了不得的大事。
平安回到宫内,万历一下轿,就对冯保道:“朕心震悼,明日辍朝一日。然凡与先生后事有关,当及早告知于朕。”
“老奴遵旨。”冯保躬身领旨,此刻他心里的包袱也放下了,只觉一身轻松。再反过来回想今晚之行,便觉这险实在是值得冒。
十年来他和张居正联手把持朝政,当然深知张居正推行的改革成果虽显著,但压下来的问题也不在少数,如今万岁爷于张居正灵前说了这番话,天,就再不会塌下来了。
一夜之间,皇上私自出宫,前去祭拜张居正的事儿便已传开,宫里宫外议论纷纷,各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见智见仁,但皇上对老先生情义深厚,却是人人深以为然。
而李太后自然早早就得到消息,万历次日早上前来问安时,她却只过问了一下具体情形,便再未多言。
接下来的几日里,相关信息不断被汇报到万历这儿。看情形各方面都在从优从速处理张居正的身后事宜,万历对此很是满意。
宫中赐银物若干、祭九坛加祭七坛,遣官造葬,谥文忠,赠上柱国、荫一子尚宝司司丞。这些张居正在原本历史上所获得的身后殊荣,一个没少,仍旧得以落实。
张居正授封伯爵的仪程本未确定,这下直接被改为世袭江陵伯。就连心中对此一万个不乐意的张四维,也不得不明确表示支持拥护。
此刻摆在万历面前的最大难题,就是入阁人选。如今张居正都已去世,再无法拖下去,所以这几天万历一直在对此事进行反复斟酌。
他属意的人选,是余有丁和梁梦龙,张学颜。前段时间发生的杭州兵变,使万历对于余有丁比较看好。而梁梦龙和张学颜,一个兵部尚书,一个户部尚书,正对应大明问题最为深重的两个环节,阖须不断加以改良。
如果照着自己的意愿来,就要跳过潘晟和徐学谟。潘晟万历不太了解,而徐老尚书在他心目中,也没留下好印象。
但这样的话事情就会被搞成四不像,既依了张居正的推荐,又莫名其妙摘掉靠前几人,难免引来物议。
眼下冯保尚在,自己与内阁的张申二人也还算合作融洽,不能带来明显好处的争议,实在没必要去招惹。
于是一向求稳的万历最终确定,潘晟、余有丁二人入阁。
冯保闻知大喜,马上令人将万岁爷的口谕润色为中旨,颁至外廷:原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潘晟以原官兼武英殿大学士;升掌詹事府事、吏部左侍郎余有丁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俱入阁办事。
当张四维一看到这份中旨,眉头就紧锁起来。独自在值房内来回踱步,他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即将成型,心中如何不急。
如今朝中各个关键部门的头头,都还是张居正留下的原班人马,这些人对他虽然都很尊重。但只要他想要推翻张居正所留下的各种改革措施,就必然会招致这些人的一致抵触。
而皇上对张居正的支持态度已非常明确,冯保更是张居正的死党。自己想要掀翻张居正旧政的想法,只怕连李太后都不会认可。这样一来,自己根本不要指望能得到宫里的支持。
张四维很清楚,此刻他手中的大牌就只剩下一个内阁。一旦潘晟入阁后借势把申时行这墙头草给拉拢过去,那自己就真是两口空空,只能望洋兴叹,徒呼奈何了。
想到这,张四维止住脚步,朝值房外喊:“来人。”
书办应声而入,躬身道:“阁老有何吩咐。”
“去把王子桢叫来。”
“遵命。”
书办领命而去,不多时,一名年轻官员急匆匆步入文渊阁,来到张四维的值房外轻声告见:“阁老,下官王国求见。”
“是子桢啊,快快进来。”张四维和蔼的声音之屋内传出。
王国赶紧推门躬身而入,向端坐于书桌前的张四维叩拜行礼,道:“学生王国,拜见师相。”
“呵呵,子桢快快起来说话,你我师生相见,不必如此多礼。”张四维含笑对王国道。
“谢师相。”王国忙再拜起身,恭谨地对张四维道:“不知师相唤学生过来,有何吩咐。”
“来,你先看看这个。”张四维笑着将宫里传来的中旨递给王国。
王国忙双手接过,展开细读,中旨的内容很简单,潘晟、余有丁晋大学士,入阁办事。王国看罢正凝神思考,却听张四维在一旁很是随意地道:“这潘思明可谓资历深厚,连冯公公当年也是拜在他门下。这些年几起几落,想不到最终仍能靠老先生的举荐得以复起。”
张四维这话听起来就像在对年轻人讲述官场往事,但王国心中却是雪亮。恩师与冯保早已面和心不和,潘晟既是冯保的人,那入阁之后就绝对不会与自家恩师保持一致。
想到这,王国道:“如此大事,颁之以中旨,似乎稍显草率。”
他说的这个理由有一定道理,有明一代凭中旨直接入阁的官员少之又少。但张四维却对这理由不甚满意,心道年轻人还是缺乏经验。自己已明确告诉他潘晟得了老先生的举荐,这分量比廷推还重,以此入阁,理直气壮。
反正潘晟尚远在老家,一时半会还到不了京师,正好借此培养下年轻人的斗争技巧。一念及此,张四维道:“你与泉皋、懋忠等人,既是同年,有暇还是该多聚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