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邻居是皇帝:正文卷 第527章 最后一把火
苏州是丝绸为主的商人在闹,他们因为当十大钱,损失惨重。
扬州是盐商不满意,他们又是为了什么呢?
一个字:盐!
前面提到了,南唐缺盐,因此把持了食盐,简直比家里有矿还爽,甚至不用自己挖,直接有人捧着钱送上门。
盐商着实过了一段好日子。
只是他们没有料到,李弘冀的心都是黑的,又怎么会放任盐商大捞其利呢!
李弘冀的算盘很精明,他刻意纵容盐商,让他们赚得钵满盆满,像一只只肥猪,满身都是肉。
而且百姓苦于高昂的盐价,迁怒盐商,这时候李弘冀就对他们下手,取盐商的财富,填补国库空虚,砍盐商的脑袋,消弭百姓的怒火。
这家伙把算盘打得噼里啪啦作响。
只是局势发展太快,还没来得及把盐商养肥,大周就有了南下态势,李弘冀为了防备食盐短缺,他给扬州的盐商降旨,责令他们进献食盐五十万担。
当然,身为皇帝,是不会白要钱的,李弘冀给了钱,只不过给的是最新铸造出来的“当百大钱”。
拿到这笔钱的时候,盐商都傻了!
当百大钱!
亏你给得出,还不如直接抢呢?
一枚当百大钱,含铜量略微比三枚铜子多,也就是说,以当百大钱计价,盐商实际只拿到了三十分之一的价钱。
李弘冀,你丫的就是个强盗!土匪!
盐商们切齿痛恨,恨不得抓住李弘冀,把他给生吞了。奈何人家身为皇帝,根本不是他们能比拟的,只好认命。
可接下来的事情,更让盐商愤怒不已。
大周扶持的苏州银行建立起来,兑换当十大钱不说,还提供有息存款业务。
盐商们顿时来了兴趣,他们决定向苏州银行转移财产。
可刚刚运了两船,长江水师就封了扬州江面查抄船只,当搜到运送的铜钱之后,全数没收不说,还顺势抓了相关人员,全都给下了大狱。
李弘冀还降下旨意,谁要是敢往苏州银行擅自存款,立斩不饶!
抢我们的财产还不算,又断我们的财路,是可忍孰不可忍。
苏州的商人已经做了榜样,论起实力,我们盐商比他们可厉害多了,大不了也举起义旗,归顺大周算了。
当有了这个念头之后,盐商快速评估,他们比苏州有一点优势,一点劣势。
优势就是他们在江北,大周的人马近在咫尺。
而劣势呢,就是扬州屯扎了太多的南唐人马,水陆全都有,想要造反,立刻就会遭到镇压。
所以盐商就联名写了血书,派遣使者,前来请求大周出兵。
扬州隶属江都府,金陵隶属江宁府,金陵号为西都,扬州号为东都,地位相当于大周的洛阳,甚至犹有过之。
濒临长江,扼守运河,堪称江北屏障,兵家必争的重镇。
想拿下扬州,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叶华这家伙向来不愿意硬打硬拼,虽然说一将功成万骨枯,但是新军个个都是良家子,不少人还都读书识字,日后去地方当小吏,那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浪费在用人命填的攻城战中,实在是暴殄天物。
不想硬拼,却还要拿下扬州,应该怎么办?
“这还不简单,让盐商们当内应,聚集手下的盐工灶户,在城里闹起来,顺便把城门打开,放大军入城,扬州不就到手了。”赵二笑嘻嘻道。
听完他的高论,叶华只想说一句话,“你往后不要讲是我的弟子,太丢人了!”
赵二仿佛挨了一记闷棍,很是尴尬。
在师父面前,他总是不喜欢动脑子,可被叶华骂了,又不能不开动脑筋。
寻思了一会儿,赵二道:“师父是担心盐商不顶用?”
叶华微微点头。
赵二仿佛得了鼓励,继续道:“李弘冀盯上了盐商,就不会怕他们的造反,没准李弘冀还在等着盐商闹事呢!或许,我们的大军开过去,盐商的脑袋就会落地!”
叶华终于点头道:“李弘冀心狠手辣,连父亲弟弟都能杀了,更何况一群不相干的盐商。只不过盐商跟朝中的官吏彼此勾结,如果反情不明,李弘冀是不好动手的。”
“弟子明白了!”
赵二有些遗憾道:“师父,既然如此,盐商就不能指望了——也是这个理,苏州的商人闹过一次,李弘冀怎么能不提防呢!只是可惜,好好的一招棋,却没法发挥作用了!该死!”
叶华大笑,“错了,盐商可用,只不过要动一些脑筋罢了。你知道李弘冀最大的弱点吗?”
……
“我那位皇兄最大的弱点就是高高在上,不接地气。他有权谋,有韬略,有野心,有手段……可他不懂民间疾苦,不知道老百姓所思所想,在他眼里,南唐兵力强盛,蒸蒸日上,可是从我的眼中,南唐已经是风雨飘摇,皇兄注定了一场大梦罢了!”
李煜在心里默默念叨着,他的眼圈泛红,似乎有什么要涌出来相仿。
很快,李煜就恢复了平静,他仔细看着叶华给盐商的回书,叶华没有让他们举事,相反,叶华答应提供给盐商一批青盐,让他们进献给李弘冀,帮着朝廷渡过难关。
已经被当百大钱坑了一次的盐商,居然还主动进献食盐,当真是够孝顺忠心的,简直让人五体投地。
既然他们如此忠心,朝廷当然不能亏待,盐商们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准许拿当百大钱,抵偿盐工脚夫的工钱,不然纵使盐商家资巨富,也没法承担几十万挡食盐的花费。
李煜看完之后,完全能够想象出皇兄的心思。
食盐事大,盐工事小,当百大钱虽然损害了盐工,但是忍忍就过去了,只要等朝廷打赢了大周,会想办法补偿他们的。
总而言之,共体时艰,相忍为国,忍一忍,也就过去了。
“皇兄啊皇兄!柴米油盐无小事!”
李煜哀叹一声,大周君臣做事,向来是扶弱抑强,尽量折腾百官,保全百姓,推行清丈田亩的时候,就因为步子大小的问题,担心百姓受害,大造尺子,发动官吏生员小心丈量,务必做大公平合理。
这样细腻为政的方式,不会出现在南唐。
李弘冀觉得改种桑田有利于增加岁入,就下令做了,丝毫不会想到,老百姓会不会养蚕缫丝,也想不到粮食缺口怎么办?
有人要说,李弘冀不是想到从吴越和荆楚弄粮食吗?
可问题是弄来的粮食怎么到老百姓的手里?
是让商人负责,还是让朝廷的官仓平价售粮,各地桑田几何,缺少粮食多少,桥梁道路情况是否完好……
这些看似琐屑的事情,却关乎整个计划的成败,一旦出了错,良法也会变成恶法。
柴荣早年行商,他懂这个道理,叶华更是明白,他甚至能以此为武器,来攻击南唐。
只不过李弘冀不懂,所以他看到了盐商进献食盐的奏疏,欣然点头,后面提到用当百大钱付工钱,他稍微犹豫了一下,却也答应了,毕竟他能干得出来,总不能不让别人做吧!
当然了,就算下面的人不答应,也是跟盐商们闹,和他半点关系都没有。闹得严重了,就砍几个盐商的脑袋,平息民愤。
貌似曹操就是这么干的,效仿先贤,没有问题的!
李弘冀却忽略了一个致命的问题。
他的点头,等于是放开了口子,盐商们光明正大,把当百大钱花了出去……既然当百大钱都能花出去,当十大钱就更不成问题了。
原来李弘冀在南唐境内,只准用当五大钱,当十大钱是在吴越使用的。
可现在倒好,口子一开,就再也管不住了。
混乱的钱币,就像是一头张开大嘴的怪兽,肆意吞没百姓的财富,富裕的人变穷,穷人变得赤贫,而赤贫的人……王三本是个农户,家里有不到十亩水浇地,勉强过活度日。
可朝廷下令,要改种桑苗,王三种了十几年稻谷,不会种桑,家里还没有婆娘,谁能帮他?
王三是个倔脾气的,他就死扛着,别人插了桑苗,他依旧种水稻插秧,就是不改……就在端午节那一天,朝廷派人检查,发现王三家没改,立刻踏平稻田,把王三抓起来,狠狠抽了二十鞭子,还给戴上了大枷,在衙门外足足站了三天,差点要了他的命。
等王三爬回家,却发现家已经被封了,三间茅草房没了,十亩田也被收走了,插上了桑苗。
王三想要去找人理论,结果好心的邻居告诉他,是县令的小舅子拿了他家的田,一介草民,有多大的本事,能跟官府斗?
王三彻底绝望了,他靠着老乡施舍,勉强过了十天,身上的伤还没好利索,就背井离乡,跑去泰州一带,背卤水,当了盐工。
一干又是几个月,王三仗着身体强壮,每天都比别人背的多,他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攒钱,再买一块地,然后回家当农夫。
这个念头支撑着王三,像是牲畜一样,每天早起晚归,睡窝棚,吃粗劣的饼子,他有时候觉得自己就像是耕地的牛,沉默坚韧,能永远撑下去。
只是这一次他承受不了了。
每个月累死累活,一贯钱的收入,换成当五大钱,只剩下二百个,他忍了,可换成当百大钱,只有区区十个!
老子辛苦一个月,只挣十个钱!
去他娘的狗屁朝廷,你们抢走了老子的一切,到了现在还不罢休,连工钱都克扣,老子活不下去了,只有跟你们拼了!
沉默的王三不知从哪里摸到了一把铁锤,他藏在袖子里,装成领钱的人,到了发放工钱的书吏前面,突然暴起,一锤下去,脑浆迸裂,溅了他满脸都是。
王三鬼使神差,舔了下腮边的血水,狂叫声声,扑向了看守盐场的士兵……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