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正文卷 第四百一十三章 大捷(上)(请订阅!)
…
人生一死浑闲事,裂眦穿胸不汝忘。
金人第一次入侵东京汴京,宇文虚中殚精竭虑,出谋划策,亲入金营与金酋周旋,最终金军退走。
事后,宋国言官弹劾宇文虚中议和误国,他被贬放青州,又改韶州。
建炎二年,赵构寻求出使金国使者,宇文虚中毅然应诏使金,后被软禁。
转年,由于宋金之间的关系略有松动,金人放宋使回江南,宇文虚中言道:“二帝未归,我岂能归?”,然后独留虎狼之国。
由于宇文虚采卓然,金人爱其才艺,“加以官爵,(宇文虚中)即受之”,使得后来的宋使洪皓等人很鄙视他。
实际上宇文虚中心中怀有更大的抱负,忍辱负重,以成将来大事——他在金国,每每派人持密信告以金国虚实,金人每次南侵,他都想方设法予以阻劝,真正是身在金营心在宋。
可恨的是,秦桧奸邪,为报答金兀术在宋金和议中要宋朝保证不能轻易废掉宰相(主和的秦桧本人),他便把宇文虚中为宋国内探的实情告予金国,更有甚者,秦桧为金人出谋,尽迁宇文虚中家属于金国。
宇文虚中得讯,密奏赵构说,若金人索取我家属,请告知他们我的家属早已在靖康乱中失散。
不料,赵构不仅不保护这个功臣,反而亲自下诏派虚中一家,一个不留,全部派人监视着送往金国。
被赵构、秦桧出卖的宇文虚中被金人杀害,全家百余口也遭屠戮。
《金史》称宇文虚中因恃才轻肆被女真贵族以文字案致死,《宋史》也大概如是说,估计皆是陋儒文人认为宇文虚中政治“失节”,才一致对他没好感。
直到清朝,清人袁枚在《随园随笔》摘选散佚的宋人施德操笔记时,发现有这样一条惊人的记载:“绍兴十五年(十六年?),(宇文虚中)谋挟渊圣(宋钦宗)南归,为人告变。(宇文)虚中急发兵直至金主(金熙宗)帐下,金主几不能脱,事不成而诛。”,盖世胆魄,是在可歌可泣!
宇文虚中在金国当国师时,给使金的杨安一封“矾书”,让他把情报传回南宋。
所谓“矾书”,就是指用明矾水写的书信,这种书信笔迹一干就变成了一张白纸,得重新沾水才能现出字来,算是一种古老的密信吧。
宇文虚中怕矾书被人识破,所以书信内容乍看只是一部佛经和经后的“跋语”(后记)而已,其实秘密全都藏在那跋语里。
在跋语中这样写道:
“石头双林,虽未出世,气象已咄咄逼人……当坚其心,有进无退,众魔将降,吾道自胜。”
所谓“石头”是指耶律大石;“双林”是指两位林牙,也即耶律大石林牙和耶律佛顶林牙;“魔将”是指女真人;“吾道”是指南宋朝。这段话看上去都是些神神鬼鬼的妄语,真实含义却是说最近耶律大石和耶律佛顶的势力变得极为庞大,如果能够与之联络,请他大举进攻金国,咱们宋国就有收复中原的希望。
宇文虚中希望杨安把这份跋书传递给张浚,再由张浚奏报给赵构。
那时,耶律大石已经建立西辽,手下精兵强将无数,并准备派七万骑兵杀回来,而耶律佛顶也在可敦城聚有几万骑兵,如果能与他们取得联系,夹击金国,南宋则有很大的可能性收服长江以北的旧土。
(可惜赵构一心只想着投降、和谈,不奢望恢复虚中的一番苦心,也就此化为了泡影。)
耶律大石就不说了,那是能称霸中亚的顶级俊才,这耶律佛顶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至少现在包括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他都跟耶律大石齐名,并称“双林”。
而此次带兵来阻挡岳飞和史文恭等人的,就是西南招讨使耶律佛顶。
得知宋军出雁门关来攻打西京,辽人争论不休,有人认为该派使者质问宋军,有人认为辽国完了该投降宋军,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宋人趁人之危该决一死战。
最后西京留守萧察剌,力排众议——不管选哪条路,都得先战而胜之。
萧察剌组织了契丹、渤海、奚、汉四军共两万人,并为之配了四万匹战马、上好的兵甲,然后将之一分为二,由善战之将耶律马哥和耶律佛顶分别统领阻击宋军。
来阻挡岳飞、史文恭等人的,便是由耶律佛顶统领的一万骑兵。
至于哨探为甚么探到的是八千骑兵,那是因为耶律佛顶“藏”起来了两千骑兵——说穿了,就是利用熟知地形这一优势派两千骑兵大回旋绕到后面准备夹击岳飞、史文恭等人。
骑兵的速度非常快,梁山军刚找到一个合适接战的地方列好队,耶律佛顶就带着八千骑兵赶到了战场。
耶律佛顶并未直接开战。
一来,他要让战马好好休息一会,蓄足体力,好应对接下来的大战。
二来,他要等那些大迂回的骑兵到位。
所以,想要拖延时间的耶律佛顶,派了一个使臣来质问岳飞、史文恭:“宋朝是礼仪之国,今不顾友好盟约,率先举兵北上,兵出贵在有名,不知宋兵缘何至此?”
岳飞连眼皮都没抬一下,就道:“砍了,首级高高挂起。”——岳飞敏锐的察觉到敌将这是在使用缓兵之计,可他没有办法,他这边以步军为主,无法主动攻击,所以只能杀来使试试能不能逼对方主动来战。
可惜!
耶律佛顶虽怒,却并没有立即出兵,因为战马还没有完全休息,那两千骑兵离得也还太远。
直到战马完全休息好,那两千骑兵离战场应该不会太远了,耶律佛顶才猛得睁开眼睛,大喊:“众将士听令……随我杀!”
耶律佛顶的话音一落,他胯下的战马就射了出去,其他辽军将士不甘示弱也在同一时间冲了出去,“金国人我们打不过,难道我们还打不过你们这些宋国人?让你们不宣而战,让你们趁人之危,让你们不顾盟约,太欺负人了,今天有你们,就没我们!”
顷刻之间,一股铁甲洪流便向梁山军涌来……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