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族进化之路:寒武纪 第四章 建设与发现
生命湖中的脑虫正在指挥着工蜂建设蜂巢。
脑虫的学习能力很强,张凡将自己的知识与他分享后,脑虫花了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就可以融会贯通。
“亚当!”这是张凡给脑虫取的名字。
亚当深情一滞,平坦的皮肤变得褶皱起来,这证明它很紧张。
“主宰,亚当在,请您吩咐。”亚当与张凡的交流是通过思维传导的。
张凡不带任何感情继续说:“你干得不错,蜂巢的建设比我预想中的更加出色。”
“亚当不敢,这都是主宰的功劳。”亚当的皮肤变得红润,这是喜出望外的表现。
听着亚当的马屁,张凡还是很开心的,至少这家伙没被自己的思想给带偏。
张凡看着建设大半的水下蜂巢又说:“接下来我们要迎来新成员,你好好招待他们。”
“新成员?主宰说的是谁?”亚当好奇的问着。
接着,张凡将跳虫的事情告诉了亚当。
亚当皮肤再一次变红,激动的说:“太好了,主宰,这样离我们的梦想越来越近了,主宰您真是洪福齐天!举世无双!”
这亚当看起来老老实实的干活,但是这马屁拍的却直白的很。
吩咐了一番后,张凡的思维进入了巨型蜂巢之中。
成千上万的工蜂正在里面忙碌着,这座蜂巢的直径有几百米,底部已经接触到了湖床之上。
内部的改造室中正在改造着跳虫和工蜂,但是这种改造方式太过繁琐,需要不断灌注养分。
这种情况又会造成很多资源的浪费,是不是可以另辟蹊径改变这种状况?
张凡再一次联系了脑虫,询问了亚当有没有一种更加简便的方法来培育跳虫和工蜂。
亚当有些不明所以,不知道主宰为什么会突然想到这个问题,它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培育方式的弊端。
惴惴不安的问:“主宰,是亚当做错了什么吗?您只要提出来,亚当一定改。”
张凡命令亚当来到了培育室,将自己的想法给提了出来。
“我们不能一直都待在水底下,必须在地面上开辟一个新的基地,按照我的想法是培育幼虫,通过幼虫来制造更多的生物。”
接着亚当一个劲的拍这马屁,说这是惊天伟人的想法,是一个伟大的壮举,主宰才是这个世界唯一的神。
张凡听着有些不耐烦了,亚当感到了脑袋中一股刺痛,随后皮肤变成了黄色,那是惶恐不安的表情。
张凡继续说:“耐旱属性我会专门提取出来,接下来要你要做的就是建造地表基地,你明白了没有?”
“主宰,亚当明白,亚当一定完成任务。”亚当的皮肤一直保持黄色,它不敢再多说废话。
地表基地的建设比水下基地要花更多的精力与资源。
耐旱基因可以从跳虫身上提取,但是跳虫并不是完全耐旱的生物,它只是本身的体质上可以适应干燥的环境。
耐旱的植物有,那种根茎深埋地底的方式却不适用于张凡。
脑虫接到指令后,快速命令工蜂行动,一群群的工蜂爬山了陆地。
灼热的阳光照射之下,这些工蜂显得有些萎靡不振。
亚当可不管它们是死是活,不断的催促它们上岸,张凡冷眼旁观,他要看看亚当到底要怎么做。
一些体质稍弱的工蜂再爬行了几十米后已经倒地不起了。
亚当不断计算死去的工蜂数量,再爬行到一百米位置的时候,开始命令他们返回。
回来的工蜂百不存一,张凡有些奇怪亚当的做法,于是忍不住询问:“亚当,你这是做什么?”
亚当说:“主宰,亚当是为了选出更优质的工蜂品种,将来在蜂巢中培育就使用这些优质品种的基因。”
张凡肯定了亚当了这种做法,虽然前期耗时比较长,但是为了能够上岸,不得不这样做。
在这个过程中亚当还不断的铺设菌毯,只要工蜂爬行过的地方都会留下淡淡的痕迹,菌毯的种子也会跟着留下,活不活得下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看着勤劳的亚当,张凡很放心,他把视角转换到了跳虫的身上。
这些跳虫还没有出壳,透过半透明的茧可以看出跳虫已经逐渐成型了。
不像沙漠中那些身体泛黄的跳虫,这些跳虫的颜色更加凶狠,外骨骼几乎为黑色,周身还带着一些紫色的线条。
张凡估计再有个两天,这些跳虫就可以破壳而出了。
回到荒漠中,张凡让跳虫们出巢,一边寻找食物,一边寻找可利用的生物。
他发现了一种沙鳗,可以在沙海里游泳的鳗鱼。
它的移动速度很快,转眼之间就消失不见了。
这种鳗应该属于两栖类动物,张凡观察到它的鳍已经快成为四肢了。
脑袋比较细长而又坚固,皮肤看上去也很光滑,似乎像鳞片,这种身体构造很适合在沙地里游荡。
荒漠中经常会遇到流沙,顷刻间就会将周围的一切吞没,这是底下河冲垮了基石的原因。
看起来这条河流还是挺大的,不然还真无法在荒漠中孕育生命。
又发现了一种名叫铁树的植物,这种植物的体内含有丰富的铁元素,外表及其坚固,在日照之下还会变成高温体。
张凡现在只可远观而不敢亵玩,这种可以吸收铁元素的植物将来一定要得到它。
荒漠中寻找生命不像雨林中那样的简便,这里是生命的禁区,只有最顽强的生命才能够存活下来。
巧合的是在底下岩石层中有一种生命力并不是那么顽强的生物,它们的身体很柔软,可以钻进细小的石头缝中,但是外表被尖的一撮就破,脆得跟纸一样。
张凡把它们叫做岩蛆,这种岩蛆不会变成苍蝇,它们从出生到死亡都是这个样子,为什么它们能在这里生活,只是因为它们的繁殖太快,被从暗河中驱赶了出来。
这些岩蛆也是土蚕的祖宗,土蚕只是与跳虫共生而产生了变异。
在这些岩蛆身上,张凡找到了微量的耐旱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