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铁卫:第二卷 海阔凭鱼跃 第三百七十八章 进入江户湾
随着檄文已经发往江户,整个日本都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弹丸之地的对马岛居然不自量力,要公开“上洛”,这件堪称关原合战之后日本最轰动的事件在各地引发了不同的反应:幕府及亲藩势力暴跳如雷,摩拳擦掌,发誓要以最强硬的手段镇压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而历来和幕府不对付的外样大名,尤其是被排挤打压的西部强藩,多少都存了一些看热闹的心思——宗义成被幕府镇压,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是至少能恶心一下德川家光;如果还能蹦跶出什么动静来,让幕府下不了台,那自然最好不过。不管哪种结果,他们都是乐见其成。
不过无论是亲近幕府的亲藩和谱代大名,还是外样大名,都有相同的看法,宗义成和对马藩上下都疯了,这种举动无疑是飞蛾扑火,最终只能以悲剧收场。但是在亲眼见识过这支“上洛”军队的规模后,所有人都被震慑了,不约而同地修改了之前的看法。
庞大的舰队沿着海岸线航行,一路上没有遇到丝毫来自海上的威胁,航行非常顺利。为了补充淡水和食物,沿途必须停靠补给,这就给了南部沿岸各藩国近距离观察舰队的机会。
某日,舰队在西海道的大隅靠岸,停泊在一个天然港湾内,派人上岸采集淡水,在附近的村庄购买肉食和蔬菜。因为不想树敌过多,集登营采买食物都是派宗义成的部属出面,并用银钱支付,没有纵兵掠夺,和当地百姓倒也相安无事。对于百姓而言,只要价钱公道,提供食物算是挣笔外快了,沿海的村庄猪羊不多,但是新鲜的鱼多得是,卖给这些大头兵比往常的收入要高得多。
港湾外不远处的一个岔湾口,一条不算大的安宅船停在不起眼的角落里,一群人站在船头,眺望着对面的舰队。
一个年轻人吃惊地说:“对马国什么时候拥有这样惊人的实力了?难怪他们敢向幕府叫板。”
旁边一个老者恭敬地说:“少主,这恐怕不是对马国所能拥有的力量。听说宗义成在朝鲜与一个明国的武将打得火热,或许这些大船都是明人的也说不定。”
年轻人看着舰队悬挂的带有对马藩徽章的旗帜,若有所思:“伊集君,你的意思是:明人借助对马国的名义进攻江户,宗义成只是个傀儡?”
老者点点头:“依照我们知道的信息,应该是的。”
这个年轻人是萨摩藩藩主岛津忠恒的儿子岛津光久,老者则是家老伊集院忠栋,他们奉藩主之命,来窥探一下这支“上洛”大军的虚实。大隅和日向都是萨摩藩的领地,从萨摩藩首府鹿儿岛到这里非常近,他们从鹿儿岛一路跟踪,一直跟到了这里。很显然,庞大的舰队规模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看热闹的想法已经没有了,他们要重新判断形势,来决定自己在这场政治斗争中采取什么样的立场。
岛津光久看着巨大的船身侧面密密麻麻的炮窗,和甲板上士兵手中的火铳,喃喃地说:“不管是明人还是宗义成的人马,反正这样的武力不是幕府轻易能够应付的。”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萨摩藩作为西部强藩之一,通过海贸与欧洲势力接触甚密,铁炮普及率和战术在日本都是名列前茅的,对装备大量重炮的夹板船也不陌生,岛津光久一看这些装备,就知道对方不是省油的灯,够幕府那些家伙喝一壶了。
伊集院忠栋点点头:“少主说的不错。如果幕府陷入混乱,我们不能仅仅做个看客。应该把看到的一切如实禀报国主,请他定夺。”
逗留了半天之后,安宅船悄无声息地滑出港湾岔口,往鹿儿岛方向驶去。舰队的瞭望手虽然看到了这艘船,但并不知道其身份,还以为是附近大名负责巡逻的水师船只,没有理会。
补给之后,舰队继续前行,沿途又停靠了几处地方,无一例外,给当地的藩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几乎所有人都和岛津光久一样,开始重新审视这出被他们视为闹剧的大戏,思考着自己该怎么站队,是隔岸观火,还是浑水摸鱼。
十几天后,舰队到达了江户湾入海口。远远望去,湾口最窄处不过十几公里。舰队顾问兼旗舰“威海”号的指挥官杰特罗·威廉对江户湾的水文条件并不熟悉,建议放慢了速度,以免触礁或搁浅。舰队降帆后以很慢的速度通过了湾口。与明朝不同,这种要害的地方根本没看到海防炮台,看起来幕府比大明更加不重视海防。
在陈雨的示意下,舰队沿着江户湾东部海岸线进入了浦贺海面,寻找合适的停泊地点。由于沿岸人烟稀少,一直航行了近60海里才发现一个100多户的小渔村,而且有一个优良的天然深水港,于是威廉下令在此抛锚靠岸,寻找补给。
包括陈雨在内的所有人都不知道,这个不起眼的小渔村叫小柴村,隶属于近畿的六浦藩,就是后来的日本第二大城市——横滨。而他们进入江户湾的航行路线以及下锚停靠的地点与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培里缔造的黑船事件一模一样。
历史还是第一次有舰队到达江户湾,这一天注定是要记入日本史册的一天。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村民听见海边渔民传来的消息后,纷纷跑到海湾的沿岸眺首张望。这时,无论是老人、壮丁还是小孩,大家都万分紧张,目光不断搜索着不远处的海面。只见一支庞大的船队从西南方向驶来,每艘船都像一座山一样高大,村民们从没见过这么雄伟的海船。有见多识广的人说,这和武士老爷们住的城池里最高大的天守阁一样高不可攀。
随着巨大的“威海”号率先靠岸抛锚,近距离看上去,视觉冲击力更强。村民们看向这些大船的眼神愈发崇敬,如同看到了天上的神明。有人已经跪伏在地,虔诚地祷告起来。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