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手机站m.dajiadu8.com,服务器懒得转移了,凑合看吧!没收益,所以空间有限,请见谅

首页

都市言情

玩宝大师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玩宝大师:正文卷 第772章 祖传之物

    “不是我的事儿,是我一个朋友。”余耀解释。

    “嗯,这种事儿,一般都会说是朋友的事儿。”隋毅又道,“不过,你专门跑沪海来,这是不想要?”

    “你中午喝了不少吧?真不是我的事儿,而且也不用联系,你就帮着打听下,水平和医德双高的专家就完了。”

    隋毅也是没有彻底醒酒才会这么开玩笑,一听余耀口气严肃起来,便也就此打住,“你放心,这事儿我一定帮你问得清清楚楚。”

    挂了电话,余耀对萧影和钟毓说道,“我倒忘了这茬,这事儿不说清楚,还容易误会。”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钟毓笑了笑,“今天事儿不少,也得等几个方面的消息,我看先休息休息吧。”

    余耀和萧影都点了点头。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余耀就接到了杜如晦的电话,他不由一个激灵,接起电话,“杜老爷子,这么快就有消息了?”

    “哪有这么快。”杜如晦解释道,“你那边有什么线索么?”

    “我也只是撒出网去,还没有收成。”

    “那你今天没什么要去忙的么?”

    余耀一听,“没有。老爷子,有什么事儿您就直说,不必客气。”

    “是这样,我昨天回来整理了一些东西。想起有两件祖传之物,也找人看过,只是我老觉得不太权威。这东西吧,也不能拿出去随便找人看。现在不是遇上你了么,我就想······”

    “行,那我去看看吧。不过老爷子,我的眼力也有限,看不准的,您可别见怪。”余耀应道。这头儿还托杜如晦帮忙呢,再说听到有祖传的古玩要看,余耀本身也有兴趣。

    “你能来看,我已经很感谢了。”杜如晦笑道。

    杜如晦住的还是公安的宿舍院,老楼,但在沪海的闹市区,也是寸土寸金的地儿。

    这宿舍院门卫卡得挺严,不过杜如晦是到院门口接的余耀。

    房子是两室一厅,不大,但儿女们不在一起住,这房子就杜如晦和老伴,倒也不紧巴。

    杜如晦的老伴有点儿胖,而且长得很喜庆,一笑脸上俩月牙,“哎呀,小余来了,来就来嘛,还带什么东西喽。”

    说着,她麻利地接过了余耀带来的两个营养品礼盒。

    头次上门也没空着手的道理,余耀是来之前去买的礼品。

    杜如晦将余耀让进了书房,桌上摆了洗好的水果和泡好的茶,“不是什么好茶,黔北今年的明前雀舌,尝尝。”

    “老爷子太客气了。”

    “你们一老一少先聊着哦,我去买菜,中午就在家里吃饭。”杜如晦的老伴招呼一句就出去了,余耀的“您不用忙了”都没说完。

    杜如晦摆摆手,“她本来也闲不住。”

    两人喝茶聊了一会儿,杜如晦接个话头儿,“那我先把东西拿出来看看?”

    余耀笑着点头,“我也跟着饱饱眼福。”

    杜如晦拿出来的,是一个全榫卯的紫檀盒子,这盒子已成紫黑,包浆油亮,起码是民国时期的老物件。

    余耀心道,杜如晦说两件东西,先拿出一件,只看盒子,料想里面的东西就不一般啊!

    紫檀盒子是带暗扣的,旁边一拔,上面一抽,盒盖便取下来了。

    一看里头,余耀这才明白,原来两件都在这个盒子里!

    盒子中间有隔板,同时两个空儿的大小很是合适,想必是当年为了这两件东西专门配的盒子。

    这两件东西都是瓷器,一摆出来,余耀立即起身,“我先去洗洗手。”

    杜如晦不由微微一怔,转而又点了点头。

    余耀回来,先是盯着这两件东西看了一会儿,才先拿起了一件花瓣状口形的洗子。

    这件洗子不大,直径也就是十厘米冒头儿的样子,粉青釉,釉面莹润,布满开片,大片之间还纵横着小冰裂纹。足底没有施釉,露出了铁色胎骨。

    余耀看完,徐徐呼出一口气,“这一件东西,看的人拿不准?”

    “你的意思是?”

    “宋代官窑粉青釉葵口洗,真品无疑!故宫也有一件类似的,不过比您这件口径要大;同时,您这件年份也要晚一些。”

    “哎呀,就是因为故宫里有一件类似的,那位专家觉得不真!”杜如晦叹道。

    余耀微微一笑,“且不要说故宫里那件尺寸比您的大、年份比您的早,就算是同年份同尺寸,真假哪能受此影响?得看东西本身啊!”

    “确是真品无疑?”

    “我觉得没问题。”余耀点头道,“这样的重器,是不怕找最权威的专家鉴定的。所以,持怀疑的态度的那个专家······”

    杜如晦叹道,“其实,我的祖父也认为是宋代官窑,不然也不会如此用心。”

    “我也看过一些鉴宝栏目,最不喜欢某些专家的一句话就是:你手里的要是真的,故宫里就是假的!”余耀微微一笑,“故宫里有的,民间为什么不能有呢?特别是瓷器,当年同料同工同款的,往往不止烧一件啊。”

    杜如晦啪啪鼓掌,转而却又道,“归根到底,还得有眼力有见识才行!”

    说着,杜如晦伸手又指了指另一件瓷器。

    这是一件纸槌瓶,也不大,高度只有十六七厘米。釉色灰绿,很是肥润,同样带有大面积的开片。

    紫口铁足,金丝铁线。

    “这一件,不会也是宋代吧?”杜如晦问的时候,有点儿犹疑,说明他自己都觉得不太可能。

    “老爷子,您怎么看?”余耀一边在手上把看,一边反问。

    “俗话说,官哥不分;不过这一件,应该不是官窑,而是哥窑;但是不是宋代的,我确实拿不准——隐隐觉得不像;请两位专家看过,也都觉得是后仿。”

    “他们认为是明代成化仿?还是清代雍正仿?”

    杜如晦闻言,不由竖起了大拇指,“这你都能猜得到?这两人,确实一个觉得是明代成化仿,另一个觉得是清代雍正仿!”

    “您这件宋代官窑葵口洗,也是找这两位看的?”

    “不是,是这两人的其中一人。”

    “是认为明代成化的那位吧?”

    “对!”杜如晦露出惊讶之色。

    余耀笑了笑,“个人建议,以后不要再找他看瓷器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