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手机站m.dajiadu8.com,服务器懒得转移了,凑合看吧!没收益,所以空间有限,请见谅

首页

历史军事

风雨大宋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风雨大宋:第二卷 亳州岁月 第121章 回归

    张君德看着范黑眼几个少年,从城里回来,满面给光,兴奋地议论着城中光景,摇头叹了口气。他们这些人本是居于河西各地,一路逃难,聚到一起。跋涉数千里之遥,九死一生,才回到中原。对于老人们来讲,可以说是两世为人,处处都小心谨慎。少年们还不知人生艰苦,一到这里便就相约入城,喝酒吃肉,让张君德这些老人看着提心吊胆。

    千里来归,谁知道面对的官府是个什么样子?十几年间,张君德经过了数次改朝换代,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谁知道回到中原是个什么样子?这些河西土著,祖上几百年前迁去河西,中原对他们来说早已成了美丽的传说。数百年后回归,人人惶恐。

    叹着气回到帐里,张君德对围在一起的几位老人道:“今天有一二十少年人,不听劝阻,执意入城玩耍,各自回去之后,严加约束。我们这些人聚在一起,结社起誓,一路东来,不知经了多少辛苦,才终于到了地头,不可贪一时享乐,坏了大事。路上大家也看见了,契丹和党项正在大战,惟有中原平安。宁做太平犬,不为乱离人,不真正安定下来,还是一切小心。”

    一边的赵丰洛道:“中原还是汉人天下,不似那些胡人乱来,进城逛一逛也没什么。”

    张君德连连摇头:“边疆之地,比不得内地太平地方,大家还是约束众人安守在帐里的好。”

    有人称是,有人不以为然,一时帐中众说纷纭。

    来的这些人中,有血缘关系的家族不多,大多都是偶然聚在一起。从龟兹商人那里得到消息,他们这些愿意回中原的人联系起来,各自结社,起誓立愿,一起同行。前途未明,多数人把家人留在原地,互相结社,有的还是家人做保,一起凑钱而来。

    各自背景不同,行业不同,分别结成几个社,遇事社首商议,好歹路上没有出事。三百多帐,真正从事羊毛行业的工人并不多,好歹把产业凑齐而已,大多还是托名。现在到了地方,有的人庆幸,还有一些人难免忐忑。火山军说的是招募羊毛工人,多的人怎么办?

    正在众人议论纷纷的时候,外面响起马蹄声,听得出来是有快马赶来。

    几位社首急忙起身,一起出了帐房。片刻间,一骑快马到面前,冯原从马上翻身下来。

    张君德看了大喜,忙迎上前去行礼道:“原来是冯员外,快快到帐中饮茶。”

    对于这些人来说,以前茶叶是极贵重的物品,而且多是朽坏的。现在到了唐龙镇,茶叶放开卖,第一件事就是去买来人人饮一杯,尝一尝中原的味道。客人一来,请饮一杯茶,也觉得有面子。

    冯原拱手:“不叨扰各位了。我前来是告诉你们一声,一会朝廷的知军杜官人来,为你们带来酒肉好菜,接风洗尘。明日一早,便就有军兵护送,向南到火山军去。”

    张君德微一犹豫,小声问道:“员外,这里不就是大宋境土?怎么还往南走?”

    冯原道:“这里是蕃落之地,羁縻地方,你们住在这里多有不便。向南一二百里就是火山军,那里才是大宋的天下,可以安家立业。”

    “哦——”张君德点了点头,似懂非懂。他们已经离开中原太久,对这些分别并不清楚。

    把冯原让进帐里,点了茶,几个社首把冯原围住,问个不停。到这里之后,他们跟冯原接上头,冯原便就前去杜中宵,很多话都来不及问。

    冯原不知道杜中宵要怎么安置他们,只是泛泛而谈,介绍一下附近的风土人情。

    正在一团乱的时候,一个少年从外面进入帐里,向张君德行礼:“张阿爹,外面来了好多人,抬着酒肉,说是衙门来为我们接风的。”

    大家都知了一惊,没想到官府的人来得这么快,急忙起身,与冯原一起出了帐房。

    此时太阳西垂,一缕霞光抹在天边。一大队人马迎着晚霞,向帐房这里走来。

    前面两个大汉抬了一只猪,后边两人各拿一对鸡,又有人拿提了两对鱼,当先摇摇摆摆。后边一个骑马的少年官人,在一二十个兵士簇拥着,后边几个大汉挑着食盒,又有人抬了几坛酒。

    冯原见了,急忙道:“杜知军到了,我们快去迎接!”

    几个社首不敢怠慢,一起迎上前去,向杜中宵见礼。

    杜中宵下马,向众人回了礼,道:“诸位远道而来,路上辛苦。我奉朝廷之命,守一方境土。得佳客远来,特备了些酒菜,三牲之礼,为你们接风洗尘。”

    几个社首没想到会受到这种厚待,都觉得松了一口气,上前跪谢。

    杜中宵把几人扶起来,道:“我们到帐中说话。我带的人,自会收拾酒肉。”

    进了帐,几人让杜中宵上座,各自上前见礼,自报家门。杜中宵一一见过,让众人安坐。

    众人坐好,杜中宵道:“你们远道而来,重归故国,可喜可贺。你们以后的生活,我都已经安排好了,不必担心。明日衙门会派些军兵,护送你们到南边的火山军去。到了那里,你们有手艺的,安排做各种生意。只会种田的,官府给本,开垦田地。什么不会做的,那就跟着别人去学!”

    此话一出,气氛轻松了许多。

    张君德拱手道:“官人,我听冯原外说,衙门正在招募会纺羊毛的匠人。我们这些人里,有些人有这手艺,做毡、毯、绒布,都有人会。还有一些人,着实只会种田,就怕官人用不着。”

    杜中宵笑道:“人人有用,哪里会有用不着的?火山军闲田无数,正缺种田的人。”

    同行的大多数人都不是从事羊毛产业的,这是几位社首的心病,生怕官府怪罪。听见杜中宵对此事毫不在意,众人彻底放下心来。

    正在这时,一个兵士来报,外面猪、鸡、鱼都已宰杀干净。

    杜中宵起身:“你们远道而来,赖神灵保佑,一路平安。我备个三牲,一会煮了,祭祀天地。我们出帐去吧,准备些香烛,一会祭天祭祖。”

    几个社首一起起身,面色都严肃起来。河西佛教盛行,汉人的风俗虽然仍旧保留,细节上已经改变了很多。初回故土,官府盛情迎接,他们备受鼓舞。按照汉人传统祭天祭祖,让他们一下想起自己身上流淌的祖宗血液,突然就有了一种仪式感。

    事情匆忙,来不及仔细准备了,祭品烧得半生不熟,摆在供桌上。杜中宵说了祭词,带着众人一起祭拜了,烧了些香烛。此事重在心意,简陋也就简陋了。

    这些人多少年没有见过这种仪式了,所有的人都围过来,在周围观看。杜中宵带着社首行礼,周围的人突然跪了下来,跟着他们一起行礼。几乎一下子,他们就觉得回到中原故土了。

    仪式结束,众人起身。看远方的太阳,已经悄悄滑到山后了。

    张君德指挥着众人,点起几堆篝火来,把这一带照得通亮。

    杜中宵道:“我带了些酒菜来,大家享用。”

    按照记忆中的习惯,杜中宵粗算了一下人数,按照十人一桌,备了酒菜。可惜这里没有桌子,大家只能席地而坐,就在社首们的帐前围成几圈。

    一切都已算好,烟柳楼的董主管指挥着人手,给大家上菜。带来的菜其实多是立卖,时间紧急哪里来得及现做?只有几道大菜,是烟柳楼的师傅出手做的。

    每桌都有一只鸡,一条鱼,一盘熟羊肉,一个红烧肘子。其余新鲜时蔬,满满当当。

    兵士给每一桌分了一坛酒,拍了开来,酒香四溢。

    范黑眼闻见酒味,打了个跌,懊悔地道:“这就是今日入城喝的酒!早知晚上有的喝,我们何必入城去花钱?今日着实冤枉!”

    那些没有进城的人一起大笑,出了一口气的感觉。

    杜中宵与众社首入座,对众人道:“时间匆促,将就用一些,莫嫌寒酸。”

    众人连道不敢,陪着杜中宵喝了一碗。放下酒碗,张君德脸色变幻,想了一会,突然起身进了帐里。

    不一刻,张君德从帐里出来,手中捧了几匹粗布,粗布上放了几枚银币,还有一纸文书。

    到了杜中宵面前,张君德跪到地上,把手中的东西捧到杜中宵面前,口中道:“官人,我们三十六人结社立愿,一起东归,到今日事体圆满。这是当日众人画押的社条,还有剩下的这些钱财。”

    杜中宵把东西接在手里,凭着记忆看出来,布是粗棉布,上面盖着番文的印。银币倒是见过,是西域从西边传过来的,也不知道是波斯还是哪个势力铸造。西域一带流行布钱,就是粗棉布,上面盖着那里官府的印。这些人从高昌而来,想来是高昌的布钱。

    打开文书,上面是当时立的社条。一起结愿东归,各自出钱多少,做为路费。而且注明,路上互相扶助,灾难祸福,各安天命。后面是立社人的姓名,各自画押,按的有手印。

    杜中宵轻按手中的东西,对张君德道:“好,东西我暂且代你收下来,等回火山军之后,再一切结算清楚,从新开始。放心,到了那里,官府一切都有安排,人人都有安身立命之所。”

    说完,把张君德扶了起来。其他社首见了,纷纷回到帐内,把自己的余财和社条一一拿出,交到杜中宵手里。每个社的社条都不相同,交的路费也不一样,结社人数各异。这好几个社,才把这么多人团结起来。把这些交出去,意味着他们路程结束,重新成为了中原子民。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