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楼世界开始:第一卷 红楼 第111章 风雨欲来
“否极泰来,盛极而衰。”
“荣国府富贵已极,又无法再进一步,自然只能内乱了!”
听到抄检大观园的消息,贾蓉忍不住感叹道。
贾母大寿之日,就是荣国府极盛之时。自此之后,因为明眼人都看出荣国府无法再进一步,再加上贾母年纪大了,眼看活不了几年,荣国府争权夺利的事情,自然就愈演愈烈了——
无论邢夫人、王夫人,还是王熙凤等人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在贾母离世前后,夺取荣国府的大权。
如此内乱一起,想要消弭下去,就非那么容易。偌大的荣国府,眼看就盛极而衰了。
“一家如此,一国也是如此。”
“大概正因为此,皇帝才命南安郡王出征西海沿子吧!”
摇了摇头,贾蓉想到了今日皇帝命南安郡王出征之事,对此并不看好。
南安郡王年纪尚轻,未经军伍历练。平日里守卫边疆还好,如今作为主将出征西海沿子,别说贾蓉不看好,京中其他勋贵,也没有几个看好的。
根据贾蓉的观察,南安郡王出征之后,义忠郡王、忠顺王等人那边,都已有些异动。
这些事情,崇正帝是否知道贾蓉无法得知。只是,如今的贾蓉对皇帝没有那么忠心,即使发现了这些,也不会主动捅破。
而且,他还觉得,皇帝安排南安郡王出征,大概是有意为之:
“皇帝的打算,大概是南安郡王如果得胜,能够大涨国势,他会因此受益。”
“若是南安郡王败了,他可以趁机削弱南安郡王府的权势,甚至把南安郡王的兵权,彻底收为己有。”
“所以,无论此战胜败,皇帝都以为自己是不会吃亏的!”
不同于早已失去兵权的宁荣二府,南安郡王府如今不但掌着兵权,还和平安州节度等掌握兵权的封疆大吏过从甚密,很受皇帝忌惮。
这次出征,想来皇帝是筹谋已久,想要借这次战事,削弱南安郡王府的势力。
“从这来看,南安郡王此次无论胜败,在皇帝那里都讨不了好。”
“只是,皇帝大概也想不到,这一代的南安郡王,到底多么草包——”
“即使有卫老将军压阵,仍旧兵败被俘!”
若说普通的兵败皇帝还能承受,甚至能借机发作,收回南安郡王兵权。但当南安郡王败得这么彻底时,事情就会发生变化了——
这种大败,南安郡王固然讨不了好。崇正帝那边,同样要承受很大压力。
甚至,因为这几年查亏让不少官员、权贵人心惶惶,到时兵败的消息传来,定有人将查亏的的事情和兵败联系起来,借机反对查亏。
“那样的话,事情就有趣了!”
“不知崇正帝的脸上,会是什么表情?”
因为妻子亡故的事情和崇正帝的降罪有关,贾蓉不介意崇正帝受点挫折。甚至在必要之时,他还想给崇正帝添点麻烦,让崇正帝忙上一阵。
“义忠郡王、忠顺王、大皇子……”
“你们可不要让我失望啊!”
贾蓉期待地道。
两年多的探查,让他大概知道了京中各家的关系。忠顺王有贾雨村等人依附不说,义忠郡王在朝中的势力远不止明面上这么点。许多曾经和崇正帝争夺帝位、在他即位后潜伏起来的王爷,如今或明或暗,都有些支持义忠郡王。
而且,义忠郡王和大皇子关系不浅,这几年一直靠着大皇子,暗地里发展势力。
至于大皇子那边,虽然他没有反对崇正帝的想法,但他也不知是真的宅心仁厚,还是被人给蒙骗了。这些年对那些和崇正帝争位失败的皇叔颇为同情,甚至因此数次顶撞皇帝。
而且,作为最有可能成为太子的人,崇正帝即位数年来一直没立太子,让大皇子如今变得有些浮躁。不但和义忠郡王等宗室王爷交好,和北静郡王等王公,也有不浅关系。
所以在贾蓉看来,朝中最有可能掀起乱子的,除了义忠郡王之外,就是大皇子了!
“北静王,被禁王。”
“如果不出意外,北静王迟早是要被圈禁的。”
“大皇子和他过从甚密,说明他后来应该是失败了!”
“不知这件事里面,有没有义忠郡王的手笔?”
在贾蓉眼中看来,义忠郡王接近大皇子,绝对是不怀好意。说不定,他就是想从大皇子这个崇正帝的儿子入手,想法对付崇正帝。
只是,义忠郡王到底会如何做,贾蓉仍不得知。他唯一能肯定的,就是接下来几年,京中不会平静。
“有些事情,应该抓紧办了!”
想着秦钟除服之后,正在返回京城,贾蓉打算尽早为他办了婚事。免得发生变故,以后来之不及。
“还有探春的事,要打探下她的想法,尽早定下亲事。”
如果能提早定下亲事,探春以后自然不可能去和亲了。只是,因为探春的父亲和嫡母尚在,她的婚事,贾蓉是无从置喙的。怕就怕贾政和王夫人有其它想法,想要借着探春,结交其他权贵做奥援。
而且,因为贾宝玉这个年龄更大的哥哥还未定亲,探春那边,也是不应该急着定亲的。
“宝玉的事情牵扯太大,我是插不上手的。”
“实在不行,就想些偏门方法,总之不能让探春远嫁。”
元春、迎春、探春三人的命运,关系到大观园中其它女子甚至宁荣二府的命运。贾蓉虽然因为秦可卿的事情大受打击,却并没有完全消沉。不相信冥冥中的命运,真的那么神奇!
“如果一切早就被命运安排好了,秦可卿早该死了,不会在前年才死。”
“既然我来到这里,已经改变了一些人的命运。”
“可卿啊可卿,当年你梦中对我说的话,是否是在提醒我呢?”
莫名地,贾蓉又想起了秦可卿。以及她离世那日,托梦给自己所说的话:
“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这一句话,到底是不是在说,元春、迎春、探春三春,才是其中关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