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这个崇祯有点萌:潜龙出渊 第一百八十二章 御六师远临塞下(求推荐)
也先大军将九边重镇之一的大同团团围困,大同的求援文书传到京城后,年轻的英宗皇帝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毅然决定御驾亲征解救大同之围。当时兵部尚书邝埜和侍郎于谦都曾经向英宗皇帝进言:“天子乃万金之躯,不宜率六师轻出”;吏部尚书王直也力谏“国家备边最为谨严。谋臣猛将,坚甲利兵,随处充满,且耕且守,是以久安。今敌肆猖獗,违天悖理,陛下但宜固封疆,申号令,坚壁清野,蓄锐以待之,可图必胜。不必亲御六师,远临塞下。况秋署未退,旱气未回,青草不丰,水泉犹塞,士马之用未充。兵凶战危,臣等以为不可。”
英宗皇帝任命王振为主帅,王振不过是个宦官,那里懂什么军国之事,他匆匆忙忙地没有作好准备工作,就带着大军出发了。当时京营由班军和在京卫所操练官军等组成。当时仍沿袭宣宗皇帝旧制,调河南、山东、大宁都司、中都留守司、直隶淮阳等卫及宣府军士至京备操,令每岁输班往来。原额春秋两班,官军一十六万员名,令外卫轮班官军京操者,前班三月还,八月到,后班八月还,次年三月到,河南、山东、北直隶强壮官军,皆隶前班,当时在京的班军如果满额,应有八万人……
正统十四年时五军都督府并锦衣等卫官旗军人等三百二十五万百七十三员名,实有一百六十二万四千五百九员名,事故一百六十三万三千六百六十四员名;五军都督府所属京卫一直到万历年间,一直保留三十九卫的规模,每卫六千六百人,再扣除几个役作军卫,加上锦衣卫合计约有三十万左右。
在一个月前,英宗皇帝诏命太保成国公朱勇选京营四万五千人。令平乡伯陈怀、驷马都尉井源、都督耿义、毛福寿、高礼,太监林富率三万往大同,都督王贵、吴克勤率一万五千往宣府以备虏。在派出成国公朱勇等人的援兵不足一个月后,英宗皇帝带领二十多万大军出征了,由于出征时间仓促,粮草都没有准备好。
此次出征,英宗皇帝除了留下反对出征的兵部待郎于谦、吏部尚书王直外,太师英国公张辅、泰宁侯陈赢、驸马都督井源、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埙、修武伯沈荣、都督梁成、王贵、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邝埜、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曹鼐、刑部右侍郎丁铉、工部右侍郎主永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邓栗等人几乎将整个内阁、勋贵都被英宗皇帝带了出来;
然而,王振根本不懂军国大事,却仍然拒绝接受兵部尚书邝埜的正确意见;他不是久经沙场的也先对手,一而三、再而三地延误军机,于是给了也先从容调集骑兵,包围英宗皇帝御驾亲征机的机会,面对“扑天盖地”而来的蒙古铁骑,英宗急忙派恭顺伯吴克忠、都督吴克勤率兵断后,他们虽然英勇作战,然而“寡不敌众”,惨遭覆灭。
王振遣成国公朱勇率五万兵迎之,可惜他勇而无谋,冒入鹞儿岭,胡寇于山两翼邀阻夹攻,杀之殆尽,也先遂乘胜至土木堡(今怀来县)。次日巳时,合围大营,亲征大军坚守而不敢行,八月十五日正午,人马一二日不饮水,渴极,掘井至二丈,深无泉。寇见不行,退围。
王振传令台营南行就水,行未三四里,寇复围,四面击之,并大呼“放下兵器者不杀”,大军至此“土崩瓦解”二十余万人中伤者居半,死者达三分之一,太师英国公张辅、泰宁侯陈赢、驸马都督井源、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埙、修武伯沈荣、都督梁成、王贵、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邝埜、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曹鼐、刑部右侍郎丁铉、工部右侍郎主永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邓栗等人俱死在乱军之中;胡人得骡、马二十余万,衣甲、兵器尽为胡人所得,满载而还,营中积迭如山。
英宗皇帝的驾前护卫将军樊忠气愤于数十万大军被王振葬送,高举铁锤上前喝道:“王振就是你这奸宦,葬送我大明数十万将士,汝的罪恶滔天,我今天就为天下诛杀你这个贼子!"英宗皇帝本人也于此役被俘虏,这就是明史上有名的“土木堡之变”;当时人评价道:“自古胡人得中国之利未有盛于此举者,胡人亦自谓出于望外,况乘舆(指英宗皇帝)为其所获,其偶然哉?”
“土木堡之变”后,也先借口送英宗皇帝回京城,此时京师人心惶惶,朝堂众臣们都不知该如何处置;正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就在明朝面临生死存危的危难关头,一位以一已之力拯救了整个大明的功臣站了出来,他就是于谦!
于谦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一千三百九十八年),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杭州府钱塘县(今杭州市上城区)人;于谦的母亲生他时,曾经作过一个怪梦,她梦见文天祥来到他家中,说你家人诚心供奉我,我就投胎在你身上吧,她连忙致谢,为了纪念这个怪梦,于谦的母亲给儿子取名一个谦字,代表致谢之意。
于谦从小也以文天祥为榜样,学习他的气节;当时有个和尚看到他,惊奇地道:”这个孩子以后是救时的丞相啊。“邻里看于谦天真可爱,于是出个对联考核他:”红孩儿,骑黑马游街。”于谦对答曰:“赤帝子,斩白蛇当道。”邻里们都不禁佩服于谦的机智。
永乐十九年(公元一千四百二十一年),于谦考取进士,从此踏上仕途;宣德元年(1426年),汉王朱高煦阴谋叛乱,宣宗皇帝钦点于谦随自己出征,并任命他为御史;见到宣宗皇帝御驾亲征,朱高煦手下都不肯陪着他造反,朱高煦迫不得已之下,只好向宣宗皇帝投降;宣宗皇帝派于谦出马数落朱高煦的罪过,于谦“声色俱厉”地谴责朱高煦,朱高煦被于谦骂得身体不停发抖,跪在地头口称自己罪该万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