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霸主:第三卷邺都风云 第899章人性啊人性
第899章人性啊人性
按说作为东晋的军事重镇,无锡的外围第一道屏障,无论如何也要坚守一段时间吧。可是偏偏范汪在石越大军快要抵抗京口时,向司马聃提出年老病重,不堪重任,请求致仕。这就像一个响亮的耳光,打在了司马聃的脸上。
匆忙之间,司马聃只得改袁虎为安远护军,统领京口军务。这个袁虎还没有到任,京口守军直接向石越投降了。兵不血刃拿下了京口,石越没有留下休整,直接向晋陵行去。(晋陵既后世常州)
晋陵境内又侨设兰陵郡,在这里萧氏的影响力不小。因为萧乐子的存在,在晋陵郡,石越大军才算是遇到真正的抵抗。
萧乐子一直在学习冉明,一直也在进步,对于冉明的某些东西,他是学不到。不过有一点,却学得非常好。那就是冉明的人民战争模式,萧乐子自然不可能发动真正的人民战争,可是他却发动了士绅战争。在这个时代,士族阶级的力量还是非常庞大的,特别在东晋。每一个家族都有自己的私兵家兵,这些士族家兵和私兵和朝廷的军队不一样,他们的装备更好,训练也有素。虽然很少数,可是在萧乐子守土抗敌护境安民的宣传下,这些士绅很多都站在了司马聃一方。
石越很快就偿到了什么叫做人民战争。从京口到晋陵,在短短不到二百里的距离,好像一夜之间涌出百余支大小不等的“义军”,这些义军日夜不息,拢袭石越所部。虽然他们给魏国造成的实际结果不大,但是却让人烦不甚烦。石越在无锡也受到了顽强的抵抗。
就在这时,一股阴谋也在魏国内部渐渐形成。随着冉明南征随驾而行的一些中枢大佬,可是留下在众臣则更多。然而在这个时候,这些留守大臣似乎在暗暗串联着什么,此时王猛已经交出了天眼的情报大权,无法了解个中内幕,不过作为一个政治家敏锐的嗅觉,让王猛感觉到不同寻常。作为邺城令,王猛虽然没有什么情报组织,却有暗中力量可以使用。那就是街头混混,这些人虽然不是情报人员,不过却消息灵通。
小关羽曾是邺城南城有名的混混头子,当初接受苻宝雇佣,暗杀过冉明。在得知冉明的真正身份后,他吓得就跑去了邺城。只是非常可惜,冉明根本无意与他这种地痞流氓一般见识。逃出邺城的小关羽躲了几年,慢慢派人回来打探消息,发现他既没有上朝廷的黑名单,也没有通缉。小关羽就潜回了邺城,发现邺城安全后,慢慢的小关羽又成了邺城的黑暗世界的一方霸主。
不过这一次小关羽学精了,他不再张扬,而是低调做事。也改变了风格,像以前欺负良善,收取保护费这种事情就洗手不干了。可是他麾下也有几百名小弟需要养活,小关羽找到了一条财路,那就是随着魏国的商业的发展,外地客商大量涌进邺城。小关羽就利用地头蛇的优势,帮助外地客商完成交易,收取佣金。慢慢的小关羽就形成了一种类似后世中介公司的组织。
像什么青楼想要新人,工坊需要奴隶,或者是外地客商想在邺城开铺营业,购买商铺等,小关羽的业务范围非常庞杂,不仅拉皮条,也有时充当情报贩子。小关羽有点忐忑的进入了邺城令王猛的府邸,当然他不会天真的以为,这是王猛请他吃饭喝酒,肯定是想从他那里得到什么有用的情报。
作为邺城令,小关羽根本不敢得罪王猛。因为小关羽非常清楚,王猛要想收拾他只需要一句话,别看他现在家产万金,风光无限,在王猛这种高官面前,他永远都是一只小蚂蚁,没有任何反抗力量。
“随便坐吧!”此时的王猛越来越有上位者的架势了,别看只是一个区区六品邺城令,可是没有人敢小视王猛。因为王猛才是冉明真正的嫡系,心腹中的心腹,如果没有差错,登堂入相那是早晚的事情。
“谢王公!”小关羽唱了一个诺,轻轻坐下。说是坐,其实也就是屁股挨了一下椅子的边而已。
“你是聪明人,那王某也不跟你绕圈子了!”王猛道:“陛下南征,留下猛在邺城,就是为陛下看家守院。然而这件事猛并没有做好,好像事情有些脱离了掌控。”
小关羽“王公高见,这事说到底,也就是那些商贾有些不安分了。”
“哦!”听了这话,王猛非常意外,他没有想到居然是华夏商盟出了问题。
事实上冉明组建了华夏商盟就是借助了商贾的力量。在冉明最初的扩张过程中,除了遵循军事原则,也遵循商业原则,对于境内的财势者采取交换原则,凡是对魏军的展有利者都会让渡政治资源或者物产资源,助其家。以刘原、张询、王成为代表的几大家族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武人与商人的这种互动,军事与商业的这种结合,也是魏国能够在过去几年迅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后来,不甘愿成为商盟老三的王成率先叛变了冉明,与冉智合作。华夏商盟三大元老家族、王氏被吞并瓦解,刘原的商号彻底并入了冉明的私产中。张询的实力也大损,在这个时候,以郑简为代表的士族门阀商号开始快速发展。不过冉明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战前押宝,即是那些在胜负未分之前、魏军窘困万分之中能够给予财力支持者,魏国政权在取得胜利之后才会论功行赏,通常会返还远比其付出为大的资源作为报偿,至于那些在战前踟蹰犹豫,不肯就将宝押在魏军胜利这里,等到胜利之后再来凑热闹的,就比较难在战后分一杯羹获取暴利了。
造成这样的局面,那就是张询、郑简等超级商贾越来越富,势力越来越强。而那些传统商贾,影响力和实力就会越来越弱。如果不是有了中南开发公司和南洋开发公司,恐怕这些商号都没有了生存空间。
中国人老祖宗非常聪明,用一句话概括了人性。那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现在阶段,这些天下大势这些商贾看得非常清楚,一旦冉明取得胜利,天下统一。华夏商盟那些顶级越级大商号将会借着政策上的优势快速发展,以十倍或百倍的速度扩张着。这些疏远的家族将会很快被边缘化甚至被吞并。
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唯一办法还是借助政治力量。借助政策扶持,像当初王成一样,成为新贵。
得到这个情况,王猛不由得一阵头疼。这些商贾不可怕,因为他们都是有恒产恒业的人,就是跑了和尚也跑不了庙,最关键的还是他们身后的人,那才是真正的可怕。现在邺城官员的串联,不过是风暴来临的前奏。
“头疼啊,这是想要逼宫啊!”王猛挥退了小关羽,他知道这个事情已经足够了,其他细节问题,就不用问了,因为再怎么问小关羽这个层面的人物还接触不到核心机密。
这个幕后的人是谁呢?冉操?一个才八岁的小屁孩,冉睿更不用提了,才五岁多。接着排除法很快排除了二人,王猛突然间在脑袋中闪出一个名字,顿时他就惊出了一身冷汗。冉智,别人或许不清楚,王猛却非常清楚,当初他是想利用杨运暗中控制冉智,可是王猛却小看了冉智,结果这个杨运被冉智神不知鬼不觉的干掉了。王猛安插在冉智身边的细作,不是死了,就是叛变了,这让冉智彻底自由了。
别看冉智当初失败了,不可否认,冉智在政治上比冉明更有优势,他是嫡长子做了九年的太子,培养了大量的人脉关系网络,哪怕冉智虽然消失了一段时间,可是谁也不知道冉智手里还有什么后手和底牌。
王猛的的眼神黯淡了下来,似乎是想到了往事。要说士族门阀对冉智的政治观点和理念,还是有着先天性的好感,可是冉明却不一样,他重用商贾,又重用寒门,开创学堂,这一切都在润物细无声的改变士族门阀对统治权力的垄断,虽然是冉明采取了温水煮青蛙的渐进方式,但是那些士族门阀中玩了一辈子政治斗争的老狐狸,肯定早就看穿了冉明的真正意图。
在地利、天时、人和都在冉明这边的情况下,这些士族门阀只得暂时蛰伏。可是一旦给他们机会,他们肯定会跳出来生事。
现在恰恰是魏国正虚弱的时候,邺城不仅防卫空虚,而且没有可以威慑众臣的大佬。这样最容易出问题了。王猛突然灵光一闪,他随即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魏国前太尉,现太傅申钟。申钟是魏国硕果仅存的开国四十,不过现在申钟已经非常老了。七十多岁的人了,不仅耳聋眼花,就连开个朝会,他也能流着口水睡着。
王猛虽然不想麻烦申钟,但是没有办法,这个时候必须让申钟站出来威慑宵小。可是还没有等王猛去找申钟,皇后谢道韫已经派大常秋杨环前来通知王猛,紧急入宫议事。
王猛不敢怠慢,立即换上朝官,随杨环入宫。一路毫无阻挡,来到太武殿中。此时只见谢道韫满脸难以掩饰的惶急,而王芷、王宝宝,就连可足浑氏、海伦娜都全身甲胄,杀气腾腾。
“臣,王猛拜见皇后娘娘!”
“王卿免礼。”谢道韫没有客套直接道:“王卿看看这个吧,这该如何是好!”
王猛打着一个奏折,发现居然是皇家特卫最高级别的密信。这个密信的内容,让王猛更加吃惊。冉裕率领一万五千精锐,自黄河而上,在阳谷县被镇东将军冉烽率领一万余骑兵截击。然而双方交战半个时辰,突然从冉烽军后方出现三四万土著军队,这些土著军队战斗极强,装备精良,打仗全不要命,冉烽寡不敌众,被迫击败,损失四千余众。”
“这怎么可能?”王猛疑惑起来了
也难怪王猛会非常吃惊,冉烽是冉闵的养子。也是冉闵培养的一员将才,在原本的历史时空里,冉闵的朱龙战马倒毙,冉烽把自己的战马,让给冉闵。可是冉闵却没有同意。或许那个时候,冉闵和穷途末路的楚霸王一样,心灰意冷了。但是不可否认,至少在兵法方面,冉烽是深得冉闵的真传。
对于这个打仗喜欢中规中矩的将领,是事实上这样的将领才最难以对付。只有堂堂正正之师,凭借力量才能稳压他,任何计谋都会适得其反。王猛虽然只是一个邺城令,但是作为冉明真正的心腹,他得到的情报,远比他的这个职位来得更多。
尽管当初冉闵把安北军的三个营调出安北军,去支援冉明,其实就是发现籍罴,不准确的说是籍破虏在秘密建立培养自己的嫡系军队。调出这三个营,目的也是为了切断他们与籍罴的联系。对于这三个安北精锐步兵营的情况,无论当时的“天聋地哑”,还是当初的天眼,都留下的相对的记录。根据这些记录,王猛知道这三个步兵营,虽然装备不错,但是却是没有经历过恶仗的新兵居多,辅以籍罴的家臣家丁作为军队基层骨干,但是战斗力却不一属于一流的。特别是步兵面对骑兵的劣势,纵然籍破虏有了充足的准备,冉烽所部一万余骑兵也不应该吃亏,特别是伤亡近半,这简直就是匪夷所思了。
王猛更慎重的是那三四万仆从军,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
庞大的船队行驶的黄河上,缓缓靠近了漳水的交叉口。冉智站在甲板上,背手而立。在大船最底层的船舱内,无数倭人被驱使牛马一样,驱赶到狭窄的船舱里,他们吃力的摇动船桨,为大船提供动力。每天辛苦的劳动,勉强换取两三个果腹的窝窝头。在船舱里,还有一些等级较高的倭奴国人,这些人穿着崭新的麻布衣服,手持皮鞭。只要看到那些动作稍稍迟缓的倭人,马上就是一声暴喝道:“八嘎!”接着皮鞭就像雨点一样抽打下去。
冉智也是无可奈何,南洋诸岛早被冉明占据,冉智在夷州,渡过了最初的困难时期,在传授了土著汉化农耕之后,这个宝岛同样不缺少粮食,但是他却缺少人力,临海郡人口早已被他劫掠了一半多,随着冉智大举登陆东晋沿海地区,这些地方的百姓为了避免被劫掠,不得不向内地迁移。这样以来,冉智想要在晋国劫掠人口越来越困难。可是要向深入魏国沿海劫掠人口,冉智不仅害怕引来冉明的疯狂报复,无奈之下,为了避免被冉明发现,他只得向东北的大海上探索。
终于冉智发现了倭国。这个时候,倭国还没有真正的统一。至于所谓倭国的天照大神的原型卑弥呼,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刑马台国的女王,因为三个时期魏国赐于亲魏倭王印,这才名义号称统一。事实上进入壹与(台与)为王时,内乱就开始了。依靠自身的力量,壹与(台与)不得不派出人寻求中国的支援,这才派出人抵达的建康。只是东晋在这个时候,能给倭国的支援非常少,最终褚蒜子派出了一支一百多人的僧侣、使者团,出面调停倭国内乱,然而使团出发十几年却没有传回来任何消息,就连使团成员生死也不知道。
不过,冉智却发现了倭国的好处,那就是这个国家的人口很多,短短几年时间,冉智先后在倭国劫掠了十多万青壮人口,这些基本就是倭国所谓的武士战败被俘虏的。冉智发现这些倭国人非常温顺,作战却非常勇猛。冉智也非常喜欢,就武装了一批由倭国武士组成的仆从军。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