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之我要做军阀:正文卷 第七章 匆匆三年
(求收藏,求推荐)
砰!砰!砰!
邯郸李牧府邸的小院内,姜珝与王开手持木剑,正在激烈的交战。
拜李牧为师已经三年了,姜珝的武艺已经小有成就,内功也颇为不俗。即使身体还小,尚未成长至巅峰,但与李牧的亲兵统领王开交手,也已经可以不落下风。
除了剑法外,姜珝还练习过马朔。
在秦时明月的世界中,剑是江湖的主流。但在战场上,马朔才是武将使用的兵器。
这三年中,李牧除了每年两次去边境整顿军务外,剩下的时间都呆在邯郸。如今赵国无战事,像李牧这样的大将自然不能在外长时间统兵。
有李牧亲自教导武艺,姜珝的武艺提升的很快。
王来如今已年近三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但最近几月和姜珝练手,却也是输多赢少。
就在三个月前,赵国内部发生了一件大事。
老赵王已于一年前过世,新任赵王名为赵偃。赵偃继位后,欲以军功巩固地位,于是派廉颇攻打魏国。
如今的魏国早已不是庞涓时代了,廉颇领兵而下,一路破城拔寨,建功无数。
但正如李牧当年所料,郭开对廉颇记恨已久,见廉颇立功,深恐廉颇回来后会继续对他发难,于是和赵王说廉颇拥兵自重,已有反意,若是廉颇谋反作乱,朝内无人可挡。
对于这话,赵王其实也未必相信,但廉颇功高盖主也是事实。
于是赵王命令乐乘代替廉颇的大将军之职位。
想当年,长平之战便因赵王临阵换将,以至于被秦国坑杀赵国40万降卒。如今廉颇领兵攻魏,一路建功立业无数,却依然被赵王罢免了大将军之位。
你说廉颇这心里能不委屈?
一怒之下,廉颇领军攻击乐乘。乐乘虽兵败逃走,但也坐实了廉颇‘谋反’的罪证,于是廉颇领兵投奔魏国去了。
如今赵国内部,赵奢、蔺相如已死,廉颇远走他乡,李牧瞬间成为了赵国的支柱。
不过李牧却并没有因此而开心,如今的赵国,可以说是最为虚弱的时间,若是秦国来攻,赵国恐又将陷入战乱。
想当年,赵国作为战国第二军事强过,四方之敌谁不惧怕?
战国七雄,也只有秦国压制赵国一头。
当年的长平之战,也并非是秦国攻赵,而是赵国与秦国争夺韩国的领土。
但如今,赵国的国力恐怕连齐国都不如。
的确,赵国失了廉颇,要说谁最高兴,除了魏国之外,那一定是秦国了。
于是,传说中十二岁拜相的甘罗来了。
对于赵国朝堂上的事,姜珝偶尔也能听李府内的人谈起,偶尔也和李牧谈谈。但是对于这些事情,姜珝从不谏言。
过慧易夭。
当今赵王是什么人?
说是嫉贤妒能或许太过,但也绝对没什么容人之量,更何况他身边还有郭开小人。
姜珝现在能做的,就是小心隐藏自己,跟在李牧身边建功立业,逐渐掌控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
有了军队和名声才能自保。
若是有朝一日赵王真的逼迫姜珝,大不了学习廉颇,领兵投入他国。
和王开的交手还在继续,姜珝故意卖了个破绽诱王开来攻,看准机会一剑击在王开的手腕上。
王开吃痛,手中木剑掉落。
姜珝手腕翻转,横剑指向王开的咽喉。
“真是越来越厉害了,现在我已经不是你的对手了。”王开脸色失落,他已经年近三十了,如今被一个十岁的小娃娃击败,面子上自然有些难看。
“这是天赋使然,王大哥不必如此感叹,否则再过几年,你岂不是要被打击的无地自容了?”姜珝玩笑道。
“臭小子!”王开骂道。
想当年初遇姜珝时,姜珝还是个身材单薄瘦弱的小娃娃,如今却已颇有英姿,武艺也已超越王开。
“小子,你知道吗?将军可能要带兵攻燕了。”王开走到姜珝身边,低声神秘兮兮的说道。
“哦?”姜珝眼神一挑,道:“可是和秦国达成了协议?”
“不错!”王开喜道:“赵王虽然割让给秦国五座城池,但秦国也承诺不与燕国联合,只要将军打下燕国疆土,我赵国的国力定会更加强大。”
看着王开一脸喜色,姜珝实在不知道他高兴个哪门子劲。
秦国不出一兵一卒,就得到了河间地区的五座城池。而赵国却要出兵攻打燕国,浪费国力和士兵的生命。
不过这也是小国的无奈。
赵国现在能够攻打的国家,也只有魏、齐、燕三国。
齐国与秦国是盟友,赵国不敢攻打。
去年赵国已经派廉颇攻打过魏国,虽然得了几座城池,但也失去了廉颇这位名将。如今赵国能够攻打的国家,也就只有燕国了。
而秦国呢,白白得了赵国五座城池,还能坐看赵、燕相争。
不管这场战争谁胜谁负,最后秦国都能从中得益,偏偏赵国内部还有不少人沾沾自喜。
就连姜珝此刻也止不住心里的兴奋。
赵国怎样无所谓,燕国现在哪有像样的将领,李牧攻燕之战必胜,建功立业就在此时。
“王大哥,你说师傅这次会不会允许我随军出征啊?”姜珝询问道。
“反正我已经将事情告诉你了,至于你能不能跟着,那就要看你能不能说服将军了。”王开笑道。
“嘿!多谢了,王大哥,改天请你喝酒。”姜珝对王开眨眨眼,随即连忙跑向李牧的书房。
天赐良机。
建功立业,执掌军权就在此时。
如今李牧已成赵国支柱,掌控十几万大军的兵权。在赵国内有李牧护着,只要姜珝不谋反,就算赵王也不敢轻易降罪姜珝。
当然,碍于和李牧的师徒情分,在赵国没灭之前,姜珝也不会拥兵自立。
但能执掌兵权,无疑是距离姜珝的野望又近了一步。
此次李牧攻燕,毫无疑问是姜珝的一个机会。
(这里说一下,历史上的李牧,或许没有太高的政治觉悟。但秦时明月中的李牧,听他和蒙恬的对话,很明显对当时赵国内部的情况并非一无所知,只是有些事情做臣子的不能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