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权臣:正文卷 第一百六十二章:君臣奏对
经过了几天的准备,纪凌终于把出兵南方的事情都安排好了,不过此时入宫面圣,他的心情还是有些忐忑,因为有关矿监方面的便宜行事之权,朱祁钰还没有明确点给自己。
好在朱祁钰对自己素来亲近,这倒是让纪凌减少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下了朝堂,来到内书房,纪凌便有意无意地将话题引了出来。
朱祁钰也不与纪凌遮掩,接过小太监捧过来的茶水,喝两口润了润嗓子,他便开门见山地看着纪凌道,“你这次去南方办事,总不好让杂务掣肘,所以除了统兵之权,朕还得多给你点东西。”
纪凌听了朱祁钰的这个承诺,不由得一阵激动,于是连忙拱手礼道,“臣谢陛下恩典,不过那些地方官……”
“你不用担心这个,朕已经派人跟浙江的布政使、都指挥使都打好招呼了,他们不会与你为难……”朱祁钰手拄桌案,将腿往凳子上一搭,便有侍女上前替你揉捏起来,“至于当地的矿监,都是宫里派出去的奴才,他们还敢给你撂脸子?估计到时候巴结你还来不及呢!”
朱祁钰说这话时,显得神情自若,顾盼之间还真有几分隐隐的帝王气,与刚刚登基时那副怯弱模样已大有不同,因此纪凌的态度不由得更加恭敬,“臣只怕职权不明,与地方上起了冲突……”
“朕就知道你会有此一问!哈哈哈……”朱祁钰仰头笑了两声,尔后拿手指往桌子上轻轻一点,随即内官监的大太监成敬便捧着一柄长剑走上前来,漆金的鞘、大红的穗,如果纪凌没猜错的话……
“这柄尚方宝剑,朕现在就赐给你……”朱祁钰冲成敬一挑眉,成敬当即将剑捧到了纪凌眼前,“有了它,你做起事来就方便多了。”
其实后世影视剧看多了,难免会产生一种错觉:只要有了尚方宝剑,你就跟天皇老子似的,上斩皇亲国戚,下杀贪官奸臣。
事实上并不是这个样子的:你有这柄尚方宝剑,别人知道皇上对你很信任,就会卖你面子、甚至必要的时候会妥协让步,可你要是真的脑袋一根筋,想着拿尚方宝剑逞威风杀人,估计该死的就是你了。
纪凌清楚这其中包含的复杂含义,于是赶忙接过长剑,屈身朝朱祁钰行礼道,“臣纪凌多谢圣上恩典!”
“起来吧!”朱祁钰冲纪凌抬了抬手,尔后叹口气道,“至此你应该明白,朕这次派你过去,说是平叛,其实也想让你把浙闽两地的银矿之事给解决好了。”
“朕心烦得很啊!都是之前的烂摊子!如今朝廷没有库银了,可南方的银矿又产不出多少东西来,将它们收到了官府手里,又派过去好几个矿监看着,结果银子没捣鼓出来多少,倒惹出来不少乱子,你说朕气不气?”
其实这跟后世的某些企业差不多,一些固有的弊端很难根除,所以关键还是在于用对了人,可人……不都是会变的吗?
更何况古代在这方面的经验摸索得还很少,希望自己能够借鉴后世的一些制度,起到某种作用吧,于是纪凌赶忙表示忠心道,“朕定竭力为陛下分忧!”
“现在你不想为朕分忧都不成了,呵呵……”朱祁钰说着,便朝成敬摆了摆手,于是成敬立刻会意地退到后厢去了,“按说银矿这个事,朕应该从部、院挑个大臣过去,可朕又怕在这个档口派去一个巡抚,会耽误了你办事儿,所以便想让你把这些职权都抓起来……”
“你是个武将,朕没法让你兼巡抚的缺儿,但朕授了你这柄尚方宝剑,又准你挂一个“钦差”的名儿,想必那些地方官员就不敢不配合了。”
“不过你得把叛乱平定了,银矿的事儿也要解决了……”朱祁钰揉揉眉心,似乎也觉得这些事儿不好办,“于尚书和宁阳候都跟朕说过,银矿之事不平,乱子就永无休止,而叛乱不止,那些矿银就都是空谈,所以朕现在把希望都押到了你的身上……”
纪凌见朱祁钰说得情真意切,似乎也能够体会到他如今的为难,于是便点点头道,“臣会尽力把这两件事办妥的!”
“嗯,朕相信你,要不然也不会容你权柄集于一身!”朱祁钰眼中精光一闪,直接就把话给挑明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对于信得过的人,朕向来不含糊,比如于尚书,再比如你,朕可都是掏心掏肺的!”
纪凌明白朱祁钰现在的心理:他虽然当上了皇帝,但身份终究有些尴尬,,因此好多大臣心里头认定的还是那个在北边做俘虏的朱祁镇。
而朱祁钰自己能力也不足,因此他迫切需要一心效忠自己、并且精明强干的人,但这样的人能有多少?所以有一个、算一个,朱祁钰会给予他们一般臣子享受不到的恩宠。
谁知就在纪凌想要趁机表一波忠心的时候,朱祁钰突然继续接口说道,“你一个人去南方,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身边总也得有个帮手,这样吧,朕派个人给你……”
朱祁钰说罢,便重重地一拍手,待在后厢的成敬随即领着一个黑胖太监走了出来。
“这是曹吉祥,之前宁阳候去征讨邓茂七,也是他跟着提督火器,能力很强,在司礼监也是个会办事儿的,这次若是那些矿监不懂事儿,你大可以让曹吉祥出面!”
啊?刚才不还说什么“把事情都交给自己一个人办”,现在就又派过来一个监督的?况且由于朱勇和刘僧那档子事儿,纪凌一直对监军没有好感。
不过纪凌也明白,朱祁钰如今身为皇帝,考虑问题的角度自然不一样:不派几个心腹到地方看着,他又怎么放得下心来?
是,朱祁钰继位之前,一直把自己当兄弟来看待。可不要忘了,人家跟朱祁镇还是正经八百的亲兄弟呢……
附注:从部(六部)、院(都察院)挑选大臣去地方做巡抚,自宣德年间始,但成化年间才渐成定制(有争议),所谓“巡行天下,抚军安民”,后来权力越来越大,甚至位居三司之上。(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这都是知识点,必考,圈起来,哈哈哈……)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