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兴: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第138章 平定五莲山
诸城各坞堡在去年损失很重,现在五莲山上这些人,大概就是他们所能拿出的所有机动力量了吧?
若是现在联军突然包抄他们的大营,截断诸城军的后路,他们还能不能下山都是个问题。
这确实是个相当诱人的机会,只需要向前走两步,诸城军绝对会崩溃,到时候顺便接收诸城,一个县就到手了。
但是……。
徐世杨摇摇头,他对满含期待的日照坞堡主们说道:
“不能见小利而忘大义。”
“我不同意现在占领诸城,今次任何人都不得主动攻击诸城军。”
虽然没有正式结盟,但诸城军总归是来平定五莲山的,若是流民集团不下山,他们跟徐家就是事实上的联盟。
况且他们现在攻击的是那些还没下山的流民,等过几天,若是这些流民还不下山,联军也是要上山进攻的。
若是现在看到机会,就趁人之危吞并诸城各坞堡,将来需要联合出兵的时候,日照各家会不会为避免被更强的徐家吞并,故意保存实力避战?
况且,无缘无故吞并临县坞堡,莒州周围那些豪强家族会不会因此开始与徐家为敌?甚至日照这些联盟内的坞堡主就真这么放心徐家的扩张?
“让他们自己打吧。”
徐世杨下定决心,放弃这块看似已经夹在碗里的肥肉。
“我们现在的任务还是安顿主动来投靠的流民,别的暂时不在我们的目标中。”
这话一出口,丁家、鲍家的坞堡主们失望的叹息一声。
王家的两位则互相看看,他们似乎从徐世杨的语气中听到一丝不同。
不同意现在占领诸城?那么以后可以占领喽?
只有地盘与诸城并不怎么搭界的张家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他们这次出兵只是尽义务,因此可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待这件事。
对张家而言,徐世杨不同意趁机吞并其他坞堡,其实是件好事,这意味着如果自家不犯背盟的大错,徐家就算再强也不会强行吞并自己。
这才是一个盟主该有的气度。
……
五莲山上的战斗打了大半个晚上,清晨的时候,诸城军狼狈下山。
徐世杨以莒州日照联军总指挥的名义,派使者给他们送去了一些草药,使者回来的时候,把他观察到的信息通报给联军主要指挥官。
诸城军这次行动的成果十分稀少,甚至到了可悲的地步。
使者看到了数以百计的伤员,而且昨天还有差不多3000人的大军,现在可能只有两千七、八百了。
如果这个消息没有错误,诸城军在山上纯减员2、300之多,大概还有相同数量的伤员。
而他们实际抓回来的流民,不过堪堪300而已。
也就是说,这是一次绝对亏本的行动。
“哼,地形不明,敌情不明,连目标都不准确,夜间攻击复杂的山林地区,没有全军覆灭都算好的!”
徐世杨给了诸城军一个很低的评价,然后继续安排收拢流民的工作。
也许是受到昨夜战斗的刺激,流民下山的速度明显加快。到了这一天傍晚,鲁智深带着最大一股流民,足足3000多人回到联军大营。
“这是最后一批了。”鲁智深说道:“剩下的……,洒家怎么劝,他们不愿下山。”
“山上还有多少人?”徐世杨问。
“2、3千的样子,五莲山上的存粮和田地应该够他们活下去了。”
‘别搞错了,我可一点都不想放过他们。’
徐世杨淡淡的说道:“别忘记我说过的话,自己去后面领军法,然后跟流民一起去莒州,我会派人看着你们。”
“这个尽管放心!洒家说到做到!”鲁智深豪爽的一挥手,自己找镇抚兵去了。
看着这大和尚离开后,徐世杨转头问徐世柳:“向导挑好了吗?”
“没问题,只要发个饼子,有的是流民愿意给咱们带路,人多的每个中队都能配一个向导。”
徐世柳回答:
“日照那几家的向导也都给配好了。”
徐世杨满意的点点头,冷冷的说道:“明日开始,进攻!”
他既然说过要彻底平定五莲山,那就一定会做到,根本不可能留几千流民在山上。
这一次,五莲山对日照的威胁必须被彻底铲除。
响亮的集合号声响起,新军士兵迅速列队,片刻后,第一个步兵营开始上山……。
……
建兴十二年二月二十一,徐世杨率领莒州日照联军平定五莲山而归。
最终的结果,全军以11死19伤为代价,安抚流民3万3千余人,抓捕2千多人。
为了减轻粮食压力,浩浩荡荡的流民大军被分批带回后,家主徐睦河立刻主持分配人口。
按照徐世杨的要求,流民以户为单位分配,徐家保留其中七成,另外三成平均分给日照的联盟坞堡。
徐家保留的人口中,抽出一成替换莒州城的原范家堡民,再次稀释原范家人口的密度。
再剩余人口中,徐世杨的第五屯占一半,家主的第一屯占两成,其余平均分配给其他各坞堡。
增加了这将近25000人口后,已经实控整个莒州的徐家,总人口达到4万人,其中男丁超过15000,已经成为整个齐省最强大的汉人势力。
当然,现在也只是有了人口而已,后续一年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是新来流民必须有居住的地方,由于面积问题,原先所有人都在围墙之内生活已经变得不再可行。
于是徐世杨下令所有流民以一百户为一个临时村,在野外搭建草棚和栅栏,暂时先这么住着。
反正现在莒州没有土匪威胁,原先横行的野物,这两年也大多变成食物。
安全无忧的情况下,在坞堡围墙外生活也没什么大问题,何况坞堡主不可能把熟地交给流民耕种,那样会引发老堡民与新来者之间的争执。
流民只能从徐家赊借工具、种子、口粮等必需品,在已经分出去的熟地之外,开垦荒田。
家族暂且按一户十亩的范畴给流民规划了土地,说好不算本金,连利息带税款,每亩地上缴4斗5升粮食。
在这个时代,这个数字其实不算高,但刚刚开荒的土地,头几年收获一亩地能有6、7斗收成就算不错了,剩余的粮食根本就不够一户人家消耗。
徐世杨估计流民明年还得继续借贷口粮,但种子能剩下来。这样一年一年归还,5年左右的时间,勤劳的流民就能还清所有借贷,并凭借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家人。
到那个时候,流民就跟徐家彻底融合在一起了。
当然,这一切的首要前提是,今年徐世杨必须从江南带回大量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