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手机站m.dajiadu8.com,服务器懒得转移了,凑合看吧!没收益,所以空间有限,请见谅

首页

历史军事

苏厨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苏厨:正文卷 第九百二十七章 密计

    第九百二十七章密计

    正要高兴,忽然发现自己又被蔡确给带歪了:“不是说苏明润的事情吗?”

    蔡确说道:“苏明润没有什么瑕疵,本来已经掌握了他改易杨曙姓名的证据,只待杨曙进士任官下来,我便可以发动。”

    “不料杨莳在唱名之时自陈罪状,陛下反而宽勉了他露布之罪,依然擢他为探花,如今成了湄州通判。”

    “这里边要没有苏明润的指点,打死我都不信。陛下宽仁的名声,也因此天下传扬,朝野交赞。”

    “这样的名声,这样的事迹,历朝哪位帝王有过?听说杭州贺鬼头准备以此事为蓝本,编写一出新剧了,名字便叫《上殿恩》。”

    “王相公,只怕在陛下心里,苏油就是致君于尧舜的贤臣,不但无罪,反而有功啊。”

    “所以台谏再发动也是无济于事,而陛下召他回京,几乎已是铁板钉钉。”

    王珪是随时俯仰的三旨相公,在中书打了十几年的酱油的万年老二,现在朝中青黄不接,是他希望最大的一次机会。

    毕竟苏油还年轻,怎么也做不到首相位置。

    但是蔡确说得也很对,苏油的才干远胜于自己,他要是入了中书或者政事堂,自己的话事权肯定会被侵夺大半,不美,实在是不美。

    蔡确说道:“这次科举情形,相公也见着了,唐瞻,杨莳,黎文盛,邵伯温,这些人和他都有关系,晁补之还拿了个三元,就连那轻佻的秦观,也得了三榜。”

    “王相公,危机来了呀。”

    王珪嘴里有些发苦:“持正说了这么多,都是在危言耸听。陛下的心意,那就是我的心意。既然苏明润如此能为,便是首相给他,我看也做得。”

    蔡确意味深长地笑道:“相公能这么想,那自然是相公枢衡之量……”

    “然而蔡确替相公担心的是,就怕他苏明润心中,也做此想。”

    王珪心里顿时如同被撞了一下。

    是啊,苏油屡次大功积累到现在,勋阶早在自己之上,在士林里的名望,在民间的势力,在朝廷中的官声,甚至,在陛下的心里的地位……

    要是他也这么想,入朝之后,第一个要对付谁?当然是处于首相之位的自己!

    要搞人,一百个王珪都不是一个蔡确的对手,王珪脸色变了几次,终于绷不住了:“持正有何良策?”

    见王珪终于放弃了面子,蔡确这才心满意足:“苏明润这人有个大缺点,相公没有发现吗?”

    王珪想了一阵:“没有发现,什么缺点?”

    蔡确冷笑道:“外斗内行,内斗外行。”

    “何解?”

    蔡确说道:“下官在渭州便与苏明润有过接触,苏明润之能,能在善理民生。”

    “民生起来,就有了钱粮;有了钱粮,便能号令官吏衙属,训练将士,上下归心,其后无往而不利。”

    “但是真正的官场手段,其实毫无可取,而且成名过早,倍加爱惜羽毛。”

    “吴逵之变,本可得平叛大功,他却轻轻放过,甚至为叛军请命。”

    “司马迁为李陵请命,什么下场?也就是皇宋宽慈,要是换到汉唐,怕不早都人头落地。”

    “苏湖开发,如此大利,本可大力笼络朝中两浙籍贯的官员,以为臂助。”

    “而他却定下土著移民的田亩数额,限制购买,白白错失大好良机。”

    “富弼司马光,对他青睐有加;赵抃张方平,一路培育。”

    “也未见他利用关系,在他们得势之时,一飞冲天。”

    “王相公入朝,曾与之同船三日,大用提拔之心,昭然若揭。”

    “苏油如能相从,哪里还有吕惠卿等人的机会?”

    “却听说两人竟然在舟中激辩,最后相持难下,定下什么‘相争为国,不及私交’的君子之约?”

    “反观吕惠卿,熙宁二年入朝附介甫公,至熙宁七年得成执政,中间还经历过两年守制。”

    “还有曾布,四年而得翰林学士,三司使。其余如王韶,章惇,皆一时骤拔高位,轻取要居。”

    “反观苏明润,除了中间两年权知开封府,前后沉沦外路十六年!”

    “不是天涯,就是海角,活活将少年功名的优势,磨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总是在当进之时瞻前顾后,循规蹈矩,坚持倔强。这能叫会做官吗?”

    说起这个,蔡确就滔滔不绝有些忘形,一副痛恨苏油将好牌打得稀烂的样子。

    王珪却听得有些悻悻然,那是,这些好牌要换到你蔡持正身上,老夫怕是早都被你踩在脚下了。

    有些不耐地微微讽刺道:“攀枝蔓节,持正你到底厉害。说了这么半天,还是没说到点子上来。”

    这是在嘲笑他连起大案踩着别人上位,蔡确心下虽然恼怒,面上却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接下来就是点子上了,陈世儒案,久拖而不决,如今从开封府到了大理寺,一样判不下来。”

    “相公,是不是该奏请陛下,从大理寺移案御史台了?”

    王珪大惊:“你还要起大狱?”

    蔡确说道:“案子上到御史台,就可以调查苏颂在此案当中,是不是接受了吕公著的请托。”

    “据我所知,陈世儒被抓的当天夜里,李氏之母可是去吕公著府上求情,让叔父出面救自家女儿的。”

    王珪问道:“然则这又与苏明润何干?苏颂虽与苏油同宗,可早就在五服之外。而且要是苏油袖手旁观,你也攀扯不到他身上去啊?”

    蔡确说道:“如果一个苏颂,相公觉得不够分量,那再加上苏轼怎么样?”

    王珪最忌惮的人就是苏轼,因为如果说苏油和自己,还算术业各有专攻的话,苏轼,那就真的是能够全方位代替自己的人才,不由得关心:“苏轼有何问题?”

    蔡确却没有直接回答,只成竹在胸地说道:“御史中丞李定,因苏颂拒不草拟他任监察御史里行诏书,因苏轼写诗讽刺他不守孝行,如今正在搜求证据,准备弹劾两人。”

    “时机很重要,只要我们在苏油离开交趾的时候发动,待他抵达汴京时,舆情达到最高峰,到时候,苏油他能如何动作?”

    “他只有两个选择,要不袖手旁观,要不积极营救。”

    “如果其选择营救,那就是徇私干法;如果其选择旁观,那么就是冷漠无亲。”

    王珪有些着急:“持正你失了计较,以苏油之功,万里回朝,陛下那里怎么都要宽容一二。还不如趁他远在交趾,鞭长莫及的时候料理明白。”

    蔡确摇头:“此举一石,可得三鸟。但是对相公来说,中得苏颂,苏轼,皆是副车;而中得苏油,方是根本啊……”

    这么好的事情,还能不脏自己的手,王珪当然是乐意的,一时间更加患得患失起来:“可还是那句话,要是陛下那里……”

    蔡确笑道:“相公啊,你这就是当局者迷了。”

    “陛下那里,肯定是会宽容,但我们搞苏油,本就不是想让他在陛下那里失宠。”

    王珪觉得这简直匪夷所思:“不是这个,那却是为何?”

    蔡确冷笑:“陛下什么态度不重要,因为他苏明润,从来就不是倚仗恩宠立身。”

    “他的立身之本,是政绩,更是名声!”

    “然而等到事情发作,他徇私干法,或者冷血无亲的污名,总是难逃其一!”

    “这就和他一向大公无私,仁性天生的形象相悖。这就说明他过去的一切,都是假仁假义,矫饰做作!”

    “到时候,台谏便能弹劾他外饰宽和仁行,而内怀操莽枭性!”

    “只要苏明润污毁了名节,暴露了本性,破了他的重名!呵呵呵,再要想在朝堂呼风唤雨,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所以陛下宽容不宽容,对我们而言,又有什么区别呢?”

    妙啊!王珪心意暗动,脑补出了更多情节,等到苏油灰头土脸之际,自己再出手将他捞出来,到时候苏油就只能依附于自己。

    自己地位巩固不说,还能得一强援!

    现在的问题,就是苏颂和苏轼的罪名,到底有多严重。

    想到这里,王珪问道:“弹劾他们,有把握吗?”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