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看生活散文集:第二卷 淡淡的乡愁 第十二章 淡淡的乡愁 (4)冬天
冬天
南方的冬天比北方难受。
晚上脱了棉衣,钻进被窝,蜷曲双腿,一阵哆嗦,才能入睡。早起穿上冰凉的衣服,真冷。
我家既不生火,也不开空调。空调虽能带来暖气,但空气不流畅,待久易闷。结果只能换棉被。棉被是纯蚕丝,却还不如小时候盖的棉花被暖和。
我家只用烤火箱。周末休息,家里人集体懒觉,至睡意全无,起来也不换衣服,先在烤火箱坐一会,暖气从臀部传来,真舒服。
烤火箱是怀化特有的。家乡人取暖,用煤或木柴。
童年时期,我家用煤取暖。煤灶是水泥做的。灶呈正方形,中间凸起的圆柱,用来放煤球,最多只能放三个。圆柱周围用来踩脚。煤球难燃,生火不易。灶移至房外,放木柴。木柴引燃,放木炭。木炭燃了,才放煤球。烟尽了,才搬入房。煤灶除了做饭,就是取暖。桌上铺块毛毯,大家围成一桌,闲聊、打牌或看电视。煤球取暖,房间要通风,不然易中毒。
煤球是个大工程。小时候,家里的煤球都是父亲做的。要想过完整冬,做煤球至少要三天。头天上山挖黄泥,挑出石头,与煤拌匀,做煤球。第二天定时翻煤球,去掉水分,不然湿气重,煤球难燃。第三天是体力活,把煤球搬回家堆砌。这几天要祈祷天气好,不然白费功夫。后来有卖煤球的,只需装回家堆砌,方便多了。
烧柴取暖,火虽大,但易脏。等全身暖和,头上也布满柴灰。
家乡人还常用脚炉。脚炉木制,呈正方形,上有提手,像提篮。内放瓷碗,底部由两根木头支撑。瓷碗放引燃的木柴,上放木炭,铲几铲烬灰。烬灰不能过多,空气不足,火气渐微,用木棍挑动木炭,火就旺了。木炭盖灰烧,可以经很久。老太太们离不开它。闲来无事,闲聊或纳鞋底,脚下都有脚炉。我也离不开它。冬天下雪,学校没空调,教室冷冰。长时间坐,手脚会冰凉。母亲会准备好脚炉。脚炉暖人,脚不冷则周身不冷。
冬天吃的菜,有大白菜、白萝卜、咸菜汤。
大白菜是餐桌上的常菜。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常见有白菜炖豆腐,白菜炖肉。白菜炖豆腐做法不一,依个人喜欢。我的做法如下:豆腐切成正方形小块,放入碗里;猪油热锅,豆腐煎成金黄;锅子倾斜,留出空间,将姜炒香;加水煮开,不用盖锅;加白菜和盐。白菜不用煮久。爱喝汤的,可加精猪肉,汤浓而鲜美。精肉提前切粗快,汆烫去腥洗净。最后撒上葱段即可。白菜炖肉相对白菜豆腐汤而言,去了煎豆腐环节。
白萝卜,家乡的人叫“啪萝卜”。只有冬天才有。生食、煮食、腌制皆可。
母亲每年会做干萝卜丝。萝卜切成薄片,再切丝。用米筛晾干,袋子封存。想吃的时候,抓一小把,用水浸泡,拧干入碗,上铺一层腊肉,加辣椒粉蒸熟。这是我在学校常吃的一道菜,不过是油拌干萝卜丝。
母亲还会腌制萝卜干。萝卜切成约十厘米长的粗条块。用芦席摊晒,七八成干时,拌盐揉擦,加剁辣椒,腌在一种瓦质的吸水坛里,封实。七八天后就可以吃。要定时在坛盖边加水,不然萝卜干易变味。腌制的萝卜干是家常下酒菜,脆、甜、辣,让人回味无穷。
家乡的人特重萝卜炖汤,常与猪骨同炖。炖汤的萝卜是精选的。选有裂缝的大白萝卜,肉脆、甜、多汁。一刀下去,卡擦擦响。萝卜耐久炖,久则出味。
咸菜是青菜腌的。青菜似油菜,但高大得多。入秋腌菜,这时青菜正肥。把青菜洗净、晾干、下缸。一层菜,一层盐,码实。
家里一到冬天,就喝咸菜汤。颜色暗绿,味道略酸。吃不惯的人,是难引起食欲的。童年时期,我非常喜欢这道菜。我总能吃到外婆做的咸菜粉蒸肉。外婆做的非常美味。做法其实简单,主要是材料好。外婆腌制的咸菜,是选上等的青菜。粉是纯手工推磨。外婆会把米磨的很细。肉是五花肉。那时的猪肉也远比现在的好吃,都是吃五谷杂粮和草长大的。
冬天的游戏:踢毽子,踢天字,烤红薯。毽子是自做的。用长约十厘米油纸,一端包裹小石,用皮筋捆实。未捆油纸,剪成长长的碎碎。玩的时候,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细丝,抛在空中,右脚来回踢毽,让毽子在空中旋转。技巧性强,用力需恰到好处,不然三两下就落地了。
踢天字就是地上画个大天字。玩具是细绳串起的田螺,中间还穿插几个电池红色盖块及白色铝块。单脚踢田螺,从这一格到另一格,田螺不能停在天字上。输了就要认罚,比如输的人背赢的人跑几圈或独自蛙跳。
烤红薯是苦中作乐。我的家乡,一般家庭都会养牛。我家也有牛。牛是父亲花了八块钱买的。父亲那天去水库钓鱼。回家的路上,见路人杀牛。牛是母牛,难产而亡。开肚时,里面有条小牛,奄奄一息。父亲不忍,把它买了回来。在父亲的精心照顾下,这条小牛竟然活下来了。
放牛的任务也就交给了我。冬天,农田荒了。牛不用牵了。每天下午和同伴外出放牛。大家轮流带红薯。这时野外全是灰黄色的枯草,高而密。枯草易燃。到了荒地,把牛绳捆在牛角上,任其吃草。我们开始分工。有人砌灶,有人扯枯草,有人捡木柴。围成一团,划根火柴,谷草就毕剥毕剥地燃起来。木柴放在枯草上。这也是我们取暖的办法。有火星了,红薯放入其中,盖上柴灰,防烤焦。红薯不能太大,难熟。半生不熟的,不说味道不佳,吃后也易放屁。放屁是很丢脸的事。
早晨起来,窗外一片白茫茫的。下雪了!我立马兴奋无比。瓦上已挂满长长的冰锥。煞是好看。我会躲着父母,偷偷寻找最长的冰锥。轻轻地爬上楼房,把它扯下来。来不及和父母打招呼,撒腿外跑。边跑边喊同伴,快出来看我的冰锥。那种炫耀感非常强烈。
雪停了。约上三五个同伴,去雪地滚雪球,堆雪人。大家卯足劲,看谁堆的大,越大越自豪。堆的最大的人,总能轻易得到别人的表扬。有些大人也受不了诱惑,参与进来。这游戏不能玩太久。手青了,没感觉了,全身也发抖了。只有跑到有火的地方。手忽冷忽热,微痛。对皮肤不好,容易生冻疮。
做糍粑。有一家邻居,有个石舀。石舀是自己做的,有百来斤。这个石舀平常不大有人用,只在冬天有由村里的人借用。
糍粑是糯米做的。糯米蒸熟,放入石舀。这是苦力活。一般人是不能胜任的。把木棍放在石舀里,两人不停地搅拌糯米。糯米粘着搅不动了,扬起来,嘭的一声,用力砸在石舀里。来回砸几次。
糯米糕弄好了,放在大米筛里,撒上米粉,摘成一个个小圆丸。其他人把小圆丸放入木具中。木具须涂猪油,不然易和糍粑粘起。木具内雕刻有松竹梅花图案。家乡的人喜欢贴松叶。松叶剪成小花型。涂猪油时,放松叶。糍粑成型,松叶也粘上糍粑。糍粑须用力按,不然图案不清晰,影响食欲。做完糍粑,就快过年了。
无论冬天怎么冷,一想到这些,心里总是温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