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第一公子:顾城往事 第五十章 杨朱利己
“汝道心蒙尘,你我本非是同道中人,你可自行离去!”傅老淡漠道。
公子羽大急,道:“别别别,傅老你听我说。黄老之后,道学传承至今,道学虽无传业授道之说,但也不见道学消亡。道至圣则有树道学之心啊!而且三千大道本归于一处,正所谓是大道归一。傅老为何不引学生之道归于一途呢?”
傅老第一次用正视的眼光打量公子羽,按道家所说,公子羽这种人求名求利,没有做到道家说得【少私寡欲】,本来傅老是不屑与之交谈的,却不成想,这个“臭名昭著”的公子羽悟性还能有这么高的悟性。
特别是公子羽前世在那本小说看到的【大道归一】,连傅老都有点悟不出其中蕴含的道法来。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道法自在其中!”说完,傅老又闭上了眼睛。
傅老的意思是说,你看这天下万物,皆是道法。你自己好好体会吧!
公子羽无奈,只得慢慢体会这虚无的【致虚之境】。
跪坐良久,就好比连上了三节自习的数学课,那叫坐立不安。
要是这般耗下去,恐怕日暮西沉,公子羽也悟不出什么来。
左思右想之下,公子羽试探性问道:“傅老,学生有一事不明。莫非傅老真是伪道?为何这旧桌案上,要放此美玉呢?”
傅老白了公子羽一眼,像是再说,小子你会不会说话。
傅老无奈,再不解释的话,恐怕这小子一口一个伪道要说个不停了。
经过傅老的解释,公子羽才知晓,原来这块美玉是好友阳子临别时所赠。阳子就是杨朱,杨朱学派是先秦诸子百家中的一个,思想自道家而来。
有传言,说杨朱就是老子的弟子。
杨朱是战国时著名的隐士,提倡【利己】,这里的【利己】并非是说低俗浅薄的自私自利,而是对自己内在的一种修养。
节制情欲,提升自身的修养,养身延寿等等。比起诸子百家对人本身发展意义的诠释,杨朱学派是比较客观和现实的。
杨朱外出游历,途径中山,傅老有意想留,后送一玉,便转身离去。
从傅老交代的语气来看,杨朱对道德感悟是要高过他自己的。临别送玉,在傅老看来,这是在向他传授感悟之道。
所以傅老会把玉放在眼前,用来感悟杨朱要告诉他的大道。
公子羽对于杨朱可以说是了解甚少,要不是读过【孟子】中的那句【杨朱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公子羽都不知道诸子百家中还有杨朱这么一号人物。
公子羽当然不能这么说了,毕竟当着他的面说他的好友一毛不拔,这在那一家都是说不过去的。
公子羽左思右想之下,突然冒出一句,道:“阳子先生一定是感悟了道经中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不为万物占为己有而耗费自己的经历,万物本生而无之物。”
傅老点了点头,对这个解释很满意。
当然并不是他没有想过,只是杨朱加物于他,杨朱无物,他反而多了一物。
圣人之言利民而不害于民,同为悟道之人,难道杨朱要故意让他道心蒙尘?
公子羽则是继续胡诌道:“杨朱老先生一定是在告诫傅老你要放心外物,就比如学生求的那本兵法。我欲在求兵法,自是难控私欲,若是学生有一日能视兵法为外物,便是物了道法。先生藏书,必视为贵重之物,若是先生肯将兵法赠予学生,先生便是先悟道之人啊!”
这就是纯属在忽悠了,就好像说,傅老你是圣人,你应该不近女色,但是我还不是,你先把女色给我,待我去体会一把女色,有一天能做到像你那样把女色赠予他人,我就得道了。
不用想也知道,这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的。
然而傅老却不这么认为,反倒认为公子羽说的还有那么几分道理。
这便从茅屋中,取来了那《太公兵法》,《太公兵法》乃一个木盒子装着的六册竹简。公子羽双手捧着那箱竹简,手那叫一个颤抖啊!
想不到他公子羽有一天也能得到这本绝世秘籍一般存在的兵书了。而且还这般容易,让公子羽有点受宠若惊了。
老伯见公子羽激动得有些颤抖,连忙结果木箱,帮公子羽捧着。
而傅老则是突然站起大笑起来,笑得有几分癫狂,让公子羽都有些错愕了。
傅老自言自语道:“我守傅氏一族十年,本放不下这傅氏一族的老老小小,然却不知傅府兴衰本是天道,我不应逆天道而为之啊!阳子!愚弟这就来寻你!”说完,傅老自顾出门去,连行囊也不背,连干粮也没带,就这样癫狂笑着出门去。
只留下一脸错愕的公子羽和老伯在原地面面相觑。
“傅老这是……这是要往而处去啊?”老伯不解问道。
公子羽也有点懵,摇头道:“怕是傅老要去寻那天地之道了!”
“何处寻啊?”
“天南地北?或者更远!”
“那傅氏岂不是……那公子桓的学业……”老伯有点想不通了!这就走了?傅家这么大一个家业,他不管了?公子桓的授课,又该怎么办?
公子羽一抹额头上的冷汗,他本来只是想来坑一本兵法,顺便搞些交情以后好在庙堂上立足的,这怎么说着说着就抽风了?
还好国主不知道,要是国主知道,一定会大骂公子羽一顿,好端端的就把他的师傅给弄跑了。真是坑爹啊!
公子羽不敢再傅府这个是非之地久留,抱着一个木箱就跑回了公孙府。
公子羽还是没忍住自己兴奋的心情,在半路便把木箱给打开了。
木箱中不仅只有六册竹简,除了《太公兵法》的主要内容,还有一些后来人写的注解。很显然,这只是一册抄录本,并非真本。
不过这都不重要了,《太公兵法》的珍贵之处,在于他的内容,而并非是名家所著。再说了,《太公兵法》是根据姜太公吕尚和文王、武王的对话说写下来的书。就像《论语》一样,以对话的形式成书。这种形式的书,一般都不太可能是本人亲自书写。所以公子羽并不失望。
而且后来人注解得比较详细,这也帮公子羽省去了很多时间,起码他不用再去专研兵书中一些晦涩难懂的道理。
因为闯了大祸,公子羽怕被问责,第二天鸡鸣,天还未亮,便起床动手,先桃之夭夭了。
国主安排同行的那名法家弟子也很是守时,鸡鸣开城门,公子羽还未到,他便现在城外等候了。
再离顾城,公子羽一时有点感慨起来。上次的丧家之犬般的出顾城,现在还是狼狈逃出,或许这本就是一种冥冥中的自有天意,逼得公子羽不得不又成长,也唯有成长,公子羽再回顾城时,才能保持着意气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