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夺唐:第二卷 雪净胡天牧马还 第三十六章 太白昼现
武媚娘的举动给狄仁杰敲响了警钟,他也知道了李恪为何对李璄开宫之事如此关切的原因,李恪担心的从来都不是李璄,而是后宫,李恪是怕大唐重蹈西汉之覆辙,后宫干政,外戚乱权。
狄仁杰的背后站着李恪,狄仁杰自然是不惧武媚娘的,不过狄仁杰也并未就火急火燎地将武媚娘的事情告诉李恪,因为狄仁杰知道,一旦将此事告知李恪,必会使得帝后生隙,狄仁杰在李璄跟前也不好交代。
而且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缘故,那就是此事关系到李璄的太子之位。
狄仁杰对李恪忠心耿耿不假,但他身为臣子对储君的人选也有自己的倾向,他倾向的自然就是和他极为亲近的李璄了,狄仁杰自有思量。
此事一旦闹得人尽皆知对李璄太子之位的稳固并不好,而且现在的武媚娘比起李恪来还远远成不了气候,如果武媚娘就此收敛自是最好,若是不成他再和李恪禀告此事也不迟。
狄仁杰虽然没有就此事向李恪禀告,但武媚娘的麻烦却才刚刚开始。
甘露殿,内殿,书房。
书房本、门下侍中王玄策,还有尚书左右仆射房玄龄、杜如晦正在书房中端坐。
“朕封突厥女汗,本意在分漠北之势,使东西突厥相争,以为日后开道西域早做准备,朕命你们草拟的东西定地如何了?”李恪上来便对几人问道。
正如李恪所言,李恪下旨整合东西突厥,册封阿史那云为突厥女汗,为的可不是求一个壮大的突厥,李恪的目的是要借册封女汗之势重新划分漠北,将整个漠北收于大唐治下,从此成为大唐疆土,是实际意义上的归编,而不在是口中上的降服。
李世民和李恪,倾两代帝王之力,平定大漠,尤其是漠北之定,又多有李恪之功,所以漠北各族臣服于李恪。
但漠北对于李恪的臣服是建立在武力和鲜血之上的,臣服于李恪不代表臣服于大唐以后的帝王,草原部族尚强而轻义,如果没有更进一步的举措,将来有朝一日,若是李恪不在了,他们还会同样忠于大唐的新君吗?
所以李恪要做的就是在他在位期间,彻底压服漠北,把漠北变成大唐的边疆之地,如此一来才可保漠北百年安宁。
不过要做成这件事并不容易,李恪同样不能贸然为之,也是在整顿南北衙禁军,尽收天下各折冲府实权后,才借着册封突厥女汗的当口行此事。
房玄龄呈上手边的奏疏,道:“臣等已经商议妥当,请陛下御览。”
李恪命人传来房玄龄呈上的奏疏,草草地看了几眼,脸上露出了笑意。
“敕漠北诸部为州府,东突厥为金山府,西突厥左右两部为瑶池府、天山府,回纥部为瀚海府,仆骨为金微府,拔野古为幽陵府,多滥葛为燕然府,同罗为龟林府,思结为卢山府,浑、斛薛、奚结、阿跌、契苾、思结别部、白霄等并为皋兰等七州。”
房玄龄呈上的奏疏中,以漠北并西突厥各部划分都督府和州县,以各部首领为都督或刺史,直命于长安,类比山南部族,如此一来漠北官员任免之政令尽出朝廷,相互节制,自然渐趋归服。
李恪笑道:“很好,只是此事宜早不宜迟,还需尽快推行。眼下册封整合东西突厥,册封女汗的事情不日便将传至漠北,届时各族担心突厥坐大,祸及自身,为求我大唐庇护必定从命。”
房玄龄应道:“陛下说的是,臣回衙后便即刻处置此事。”
“恩,如此最好。”
待房玄龄应下后,李恪点了点头,而后接着道:“其实朕今日请诸位来此除了商议突厥之时,还有另外一要事要同诸位商议。”
“还请陛下吩咐。”岑文本闻言,拱手道。
李恪道:“朕立突厥女汗,是为分西突厥之力,开拓西域,复汉之丝绸之路,以利我大唐民生,但西域形势复杂,阻力极大,又何止一个西突厥。吐蕃居于高原,亦有志于西域,故朕以为欲开西域,必先做万全准备,平定余患,以免腹背受敌,如此才可,众卿以为然否?”
岑文本对李恪再熟悉不过了,李恪才开了个头,岑文本便立即明白了李恪的意思,李恪所谓腹背受敌,西域在西,李恪说的余患自然就是东边的高句丽了。
自打贞观十八年,李世民北征高句丽却未能灭国尽功而返,心中介怀,郁郁而终后,大唐朝堂对高句丽的敌意已经到达了顶点,尤其是近两年来高句丽仍不消停,和驻于辽东的安东都护府也常有摩擦,李恪把高句丽更是视作眼中钉,早欲拔之。
去岁李恪登基之初,人心思定,故而一直在边线上面没有大的动静,现在李恪已经稳坐皇位,再加上今岁高句丽不曾进贡,李恪的杀意更重了。
岑文本问道:“陛下所言是高句丽吧。”
李恪道:“不错,正是高句丽,东征高句丽,灭其国祚此乃先皇遗志,朕正当行之。”
岑文本想了想,道:“高句丽狂妄,为祸辽东,定当灭之,只是眼下恐怕还不是时候啊。”
岑文本之言才落,杜如晦便道:“臣附议岑中书所言,眼下陛下登基未久,天下人心才定,再加之去岁关陇粮灾,粮仓不丰,实在不是妄动刀兵之时,还望陛下三思。”
对于岑文本和杜如晦的话,李恪倒是并不意外,朝堂中想要东征的人不少,但多以武臣为主,文臣中大多还是反对李恪在继位的次年便大动刀兵的。
李恪今日不过随口一问,朝中宰相便尽皆如此,这便代表了朝臣的意见,李恪真的想要在今岁出兵高句丽也是绝无可能了。
不过李恪也知道眼下的情况,他原本也没有指望宰相们在此时就能支持他出兵。
李恪道:“既如此,那东征之事便暂且搁议吧,不过高句丽毕竟叛逆,其势不可涨,朕欲使安东都护薛仁贵在春秋之际以偏师袭扰,坏其农时,耗其国力,不知可否?”
李恪不过是想先提东征之事,而后再稍作退让,让薛仁贵先打前战,如果高句丽反击,战局扩大,李恪正好有了开战的理由,若是不成,最差也能损耗高句丽的国力。
左右高句丽早晚都是要打的,若是能损耗其国力,已备来年开战自然也是好事,岑文本道:“陛下知兵,此计可行。”
李恪闻言,缓缓点了点头,正欲传召拟旨,但就在此时,门外却突然多了一些嘈杂。
李恪正和宰相议事,外面竟突然嘈杂了起来,李恪虽然待人一向宽和,但也有些不悦了。
李恪对殿外当值的席君买问道:“君买,外面何事嘈杂。”
李恪开口,席君买连忙进殿,回道:“启禀陛下,此时正是白昼,却突现太白星,宫人们觉着讶异,故而嘈杂了几分,还望陛下恕罪。”8)